“这只编号HQC4058的朱鹮已经完全适应野外生存,根据数据可以判断它很健康。”今年5月,12只佩戴着微型卫星追踪器与编号脚环的朱鹮,在乐山市沐川县成功放归自然。它们背着的追踪器宛如移动的“生态感知终端”,每小时都向科研人员传回珍贵的野外生存数据。
野外放归的朱鹮
“编号HQC4058的朱鹮和同期野外当归的‘小伙伴’习性不同,野外适应能力很强。”在朱鹮繁育中心,技术员李伟正专注地观察电子屏幕上闪烁的飞行轨迹。这只朱鹮选择距离繁育中心直线距离2公里的村落作为栖息地,和其它小伙伴相比,距离繁育中心最远。
“追踪器传回的数据,实际也是朱鹮野外生存日记。”李伟说,根据云端平台显示,其飞行轨迹连通了3D地图,反映了地形地貌,还包括经纬度、飞行速度、飞行高度、体温、活动量等精准数据。
“这相当于朱鹮在用它们的行动,为我们绘制沐川优质栖息地的地图。”沐川县林业局朱鹮繁育中心主任刘川介绍,这套先进的监测系统,其价值远不止于定位。通过对回传数据的深度挖掘和交叉分析,科研人员能够精准掌握朱鹮的日活动节律、夜宿地点选择的偏好、采食频率与时长,甚至能通过觅食点位的空间分布与重复访问率,间接评估不同区域湿地生态系统的质量与食物资源的丰度。
野外放归的朱鹮
如果朱鹮出现运动轨迹异常、体温异常等情况,繁育中心就会立即对数据异常的朱鹮展开必要“营救”。刘川透露,在“野外驯化笼”内尚有16只朱鹮,经过精心繁育和野化训练,目前状态良好,计划于今年9月实施第二阶段的野化放归。未来,沐川将逐步建立起稳定、可持续的朱鹮野外种群。 (代玉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