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场现场培训会看 如何打通残疾人“康复-就业-创业”链条

2023-09-12 15:43:0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曾小清

四川在线讯 (王晋朝)  一天时间,6个点位,两场培训,十余次主题发言……近日,一场由浙江省驻川工作组、四川省残疾人联合会主办的现场培训会在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举行。

在这场既有“泥土味”又有经验学的现场培训会上,来自对口帮扶十余个市州的残疾人事业工作者和东西部协作浙江驻川工作队的队员们,看点位、谈心得。而他们交流最多的便是如何以有效的政府投入,打通残疾人“康复-就业-创业”的链条式逻辑,打破“因残致贫”的传播链。

会议现场。

“造血”帮扶 助力残疾儿童康复

关注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是此次现场会的主题。与之同步,本次现场会的第一个点位便设在了位于峨边彝族自治县中医医院的峨边残疾儿童康复中心。

早上9点,调研队伍来到这里时,已有十余名儿童开始了新一天的复健训练。

理疗室、感统室、引导式训练室……在这个设置完备的残疾儿童康复中心,让与会者纷纷停下脚步的不是现代化的医疗设施,而是挂在科室走廊的一张价目表。

“最高价格不到50元。”巴中市平昌县副县长杨文彪边说边拿出手机拍照。他坦言,相较于买设备建平台,更难的是如何让一个康复中心有效地运行下去。“要让当地群众看得起、用得上才能长期发挥效能。”

细看这张价目表,康复项目包含了脑瘫肢体综合训练等在内的18个残疾儿童康复项目,其中价格最高42元,最低12元。如何将这些曾经高昂的残疾儿童康复费用“打下来”?站在一旁的峨边彝族自治县残联理事长利儿分享了经验。

一切的开端是柯桥区援峨工作队累计投入21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建成了小凉山地区首个儿童康复中心。与之同步,柯桥区援峨工作队向峨边派驻了儿童康复专业团队,蹲点指导儿童康复中心建设、运营、管理。

“这激发了我们的‘造血’机能。”利儿介绍,当地运用财政资金将0—6岁残疾儿童康复补助限额从每人每年2万元提高到每人每年3万元,并纳入财政预算保障。这让峨边本地残疾儿童在享受到一流康复训练的同时,不用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其实是一举多得。”他表示,提高补贴也能让医院获取更充裕的经费用于科室运行和建设。

“0-6岁是残疾儿童的‘抢救性’恢复期。”省残联副理事长冯金伟介绍,残疾儿童年龄小,可塑性强,最有希望实现康复并重返社会。“康复一人,解放一家。”他表示,依托东西部协作机制,“峨边经验”具有示范价值。

调研现场。

产业帮扶 打破“因残致贫”传播链

如果说助力残疾儿童康复是从源头上打破“因残致贫”的传播链。向残疾人提供更好的就业、创业机会,则是从就业层面,为残疾人“在被关上的房门边,打开一扇窗。”浙江省驻川工作组负责人在现场会上如是说。

调研行进至位于峨边彝族自治县茗新村的浙川(峨边)东西部协作农产品加工示范园,一位戴着墨镜的讲解员引来与会者的关注。

他叫董泉信,是来自绍兴市柯桥区的一位盲商。从2020年起,董泉信依托东西部协作平台和越嘉有味“两地仓”优势,将峨边肉质上好的“乌金猪”运到柯桥进行加工售卖。四年间,董泉信与峨边养殖户建立起了稳定的供销关系,不仅从峨边购入了数万头生猪,更是带动了当地一批残疾人增收致富。

家住新林镇茗新村的残疾人尼里乌了是其中之一。他介绍,家中一直从事生猪养殖,然而由于缺乏销售渠道,养殖规模一直上不去。2021年起,通过与董泉信结对,尼里乌了家的生猪养殖规模从初期的十几头已拓展到如今的500余头。

“产业发展为峨边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创业机会。”利儿表示,董泉信与尼里乌了的供销关系,是东西部协作机制推动峨边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而在茗新村的浙川(峨边)东西部协作农光互补产业示范园,每年可为当地提供9个残疾人就业岗位,并通过林下种植和庭院种植等方式带动当地5户残疾人家庭实现务工务农增收。  (峨边彝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