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枇杷保障大民生 东西协作全链条帮扶助力小凉山彝区发展

2022-10-06 14:22:5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曾小清

四川在线乐山讯(汪菲)   金秋时节,万物枯黄。而小凉山高山上一个名叫“草坪村”的村落,却显勃勃生机。

草坪村位于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宜坪乡。国庆节前夕,该乡党委副书记韩平和川观新闻一起来到宜坪玉米—枇杷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查看枇杷林间套种的秋洋芋的生长情况。在柯桥援彝工作的帮助下,当地将主导产业枇杷的种植面积做大了,还利用“枇杷+粮食”的粮经复合种植模式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增加了村民收入。

“秋洋芋上市后,就可以准备枇杷树拉枝了,明年春天再套种大豆或花生,亩均产出就更高了。”韩平看着眼前成片的枇杷林,满怀期待。

精选主导产业 万亩枇杷拓开致富路

宜坪枇杷,兴于1999年的草坪村。这里毗邻神秘黑竹沟,依山傍水,土质、气候、光照等自然条件利于枇杷种植,还能错峰上市。草坪村已有3000亩,年产值2000余万元,每亩净利润6000-7000元。

产业发展,要因势利导。挂职峨边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的周建民介绍,小凉山山多地少,“农业难形成规模效益”。为高效统筹产业资源,做大主打产业,工作队帮助当地建设了宜坪玉米—枇杷市级现代农业园区。

“全乡枇杷种植面积已达8700亩。”韩平介绍,2021年开始,柯桥援峨工作队、乐山市市中区援峨工作队分别帮助当地扩种了2000余亩、1000亩枇杷。今年,园区开展低效林改造果林上山上坡、撂荒地整治粮食下地下田,加大符合条件的林地、荒地复垦,宜坪正向万亩枇杷产业综合体靠近。

如今,当地已形成以公司(专合社)+协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业产业发展“龙头”,带动“线下农业”提质增效的发展新模式,“宜坪枇杷”品牌已小有名气。

“种得下卖得出” 消费帮扶助推彝区发展

八千多亩枇杷,平均亩产1200-1500斤,“供不应求!”韩平介绍,除了传统销售渠道,绍兴市柯桥区、乐山市市中区援峨工作队为宜坪建立起了直销渠道。

自2021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以来,柯桥援峨工作队把消费帮扶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围绕“种得下、管得好、卖得出、效益好”四个重点,利用“互联网+”模式、借助“峨岭云边”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农产品+直播带货”活动;在“政采云乡村振兴馆”平台上架峨边农特产品,鼓励全区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带头购买等方式,带动当地群众人均增收近4000元,让枇杷果已成为百姓致富生财的“黄金果”。

“消费帮扶只是手段,培育内生动力才是关键。”周建民介绍,工作队正创新探索“企业+银行+农民”的“订单购销”消费帮扶模式,即依托金融系统的精准扶贫贷款计划,为企业提供消费帮扶信贷,支持企业与脱贫监测户签订农产品采购协议。

周建民举例,比如企业先与养猪的农户签定10头生猪采购协议并全额支付协商好的资金,农户待生猪出栏时交货。如果交货时的市场价比签定协议时高企业还会补齐差价。“这样不仅能预防出现农户资金短缺的困境,还能降低‘猪周期’风险影响,还能让他们对生活更有盼头。”

云舟帮扶考察团来峨考察

今年以来,工作队多次动员浙江云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邮政储蓄银行绍兴分行组成的云舟帮扶考察团,来峨开展农副产品采购专项调研,企业与脱贫监测户现场签订定每户3000元的向农产品采购协议,涉及蔬果、腊肉等。周建民表示,“订单购销”消费帮扶模式不仅能帮助脱贫监测户拓宽销售渠道,还能充分调动他们发展种养殖业的积极性,催生脱贫户稳定增收、创造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

产村相融 争创乡村振兴示范乡

宜坪乡地处峨边“西大门”,东连国道、西连省道。便利的交通使得宜坪枇杷、白酒、蔬菜、腊肉香肠等特色产品远近闻名,“每周一、三、五赶集日,乡里的村民便会来到宜坪乡的中心-宜坪村贩卖自家的农特产。”

农产品展销中心一角

宜坪村没有专门的销售区,村民们只能在街道两侧摆放商品。但场镇街道窄,每次赶集都会堵塞交通。“农产品展销中心的投入使用,解决了这一问题,乡村风貌也得到提升。”韩平介绍,中心1200平米,由柯桥援峨工作队投入460万元东西协作资金建成。

草坪村风貌改造效果图

不仅如此,工作队还投入了400万元东西协作资金、引入浙江专业设计公司,在产村相融的理念下,融入当代乡村在地文化、枇杷文创IP,对草坪村207户人居进行统一改造,翻新屋顶、门窗、墙面、堆柴房以及部分庭院,外墙以枇杷色调、配以枇杷卡通人物形象延展设计,搭配当下热门网络短语,“宜坪枇杷”村貌生动又形象。

系列农旅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当地的传统活动——“草坪枇杷节”将升级改造。在工作队帮助下,宜坪乡正加快推进观音山影视景观、金珠草坪民宿、彝家美酒桐花醇等项目及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旅游服务、民宿、餐饮、休闲、垂钓、购物等功能,形成集避暑养生、农事体验、观光休闲、研学旅行为一体的乡村游乐融合综合体。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