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红船寄深情 “初心”照亮小凉山

2022-03-15 09:14:15来源:乐山日报编辑:曾小清

“特别感谢袁老师一直以来对我们以及山区小朋友们的关注与支持,让我们有信心去完成好多事情。”3月13日,在金口河区共安彝族乡小学支教的青年共产党员陈鑫,给全国人大代表、南湖革命纪念馆讲解员袁晶发去一条微信,表达感激之情,并分享近期工作情况。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袁晶提出了关于增加支教服务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补充的建议。这份建议,源于陈鑫写给她的一封关于“初心”的信。

初心去最需要的地方

陈鑫是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他的祖父曾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一直把报效祖国、服务社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追求和目标。

2020年,陈鑫的家乡湖北,经历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艰苦斗争。期间,许许多多共产党员走上没有硝烟的战场,坚定履行誓言与责任。一个个感人故事打动了陈鑫,让他萌生了参加支教的想法,这一想法得到了家人和老师的支持。

不久,陈鑫加入浙江理工大学支教团队。按计划,大学本科毕业后,他要前往金口河区支教,为期一年。到四川支教,意味着求学深造的规划会延后。毕业的日子越来越近,陈鑫的内心深处感到一丝迷茫。

一个偶然的机会,陈鑫通过“学习强国”平台,得知袁晶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工作。2021年2月21日,陈鑫给袁晶写了一封信。

陈鑫在信里问:“我希望知道,作为前辈,您怎样理解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

2月25日,袁晶在回信中说:“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我们的党从南湖的小小红船起航,走过了百年风雨历程。一百年来的历史就是一本教科书,解读与诠释这本书的丰富内容和深刻意义,才能不断从中汲取前进的动力。”

“把深情寄往红船,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追索。”陈鑫说,通过与袁晶的对话,自己获得了更多对“初心”的感悟,“那就是去最需要的地方,做最有意义的事情,留下最宝贵的记忆。”

爱心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从2013年开始,浙江理工大学持续派出大学生志愿者前往我市长期开展支教工作。一批又一批学子薪火相传,为这份事业奉献爱心,为浙川东西部协作添砖加瓦。2021年7月,陈鑫带着“初心”,和支教团队的小伙伴一起来到金口河,接过接力棒。

“刚来的时候,发现学校比想象中漂亮,而且老师们看起来都很年轻。一问才知道,他们当中,有的在这里教书十几年了。这份坚守令人敬佩。”接受记者采访时,陈鑫介绍了他对共安彝族乡小学的第一印象。

“语文老师苟伟常常自学教学视频,数学老师张滔一直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改变命运……”与陈鑫一同分配到共安彝族乡小学支教的浙江理工大学英语系毕业生卢晨告诉记者,除了坚守,老师们的爱心与责任心也深深触动她。

“所以,我们决定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并不是为了给脸上‘贴金’,而是把师兄师姐和老师们的爱心延续下去。”陈鑫告诉记者,支教大半年来,通过与孩子们接触,他觉得支教服务除了传授知识、奉献爱心外,还需要帮助大家塑造人格、拓展视野、树立信念。

陈鑫的想法,得到了袁晶和支教团队的支持。

2021年8月初,支教团队开设了“七彩假期”暑期公益培训班,为孩子们传授文化艺术、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支教团队为孩子们播放爱国主义影片,影片内容包括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及航天精神等。

去年秋天,袁晶寄来50本精心挑选的图书——《红船驶入少年梦》,并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在南湖红船边向金口河区的孩子分享“一个大党和一条小船”的故事。

信心迈向更广阔的天地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红船,第一次知道红船的故事,希望以后有机会到南湖的红船旁看看。”四年级学生洛子加飞告诉记者。

“初心”在孩子们的心中埋下了种子。在“初心”的指引下,孩子们有了走出大山的信心和迈向更广阔天地的勇气。

二年级学生常娟想到北京学医,悬壶济世;四年级学生吉胡阿洪长大后想当兵,保家卫国;五年级学生曲比尔妞打算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教书育人……

“这是支教团队和学校老师近10年来辛勤耕耘共同努力的结果。”校长朱桂明告诉记者,2013年他刚到学校工作时,孩子们当中还存在不讲卫生、乱扔垃圾等现象,并且只能用简单的汉语跟老师交流。现在,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变好了,普通话越来越流利了,学习成绩也大幅度提高了。

“拓宽了视野,收获了爱心,增强了信心,树立了信念。”谈起在孩子们身上发生的可喜变化,朱桂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早春的小凉山,阳光明媚,暖意融融。“初心”的种子,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发芽,生长。(龚启文)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