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疾控提醒:警惕水源性疾病感染

2023-07-20 10:40:19来源:三江都市报编辑:曾小清

7月起,四川正式进入主汛期。受强降雨影响,容易出现洪水、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灾害发生后,由于环境污染、病媒生物孳生、人群接触机会增加及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影响,各种传染病发病增多。

——防蚊——

蚊子是乙脑、疟疾、登革热等多种蚊媒传染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其幼虫孳生于水中。大雨过后由于雨水冲刷,可能使原来孳生地的蚊子幼虫被水冲走,短时间内蚊虫密度可能不升反降。由于雨后积水导致更多新的孳生地出现,加之湿度增加使天气状况更适宜蚊虫孳生,雨后2周左右蚊虫密度将出现新高峰,市民被叮咬次数会增多,感染蚊媒传染病的风险也将升高。

健康提示:生活中,市民要注意消除各种积水,可利用泥土、石头等废弃物填平水坑、洼地。对环境中淤塞的河沟、水渠,要尽快疏通流动。对瓶瓶罐罐、纸盒、轮胎、各类废弃的积水容器等予以彻底清除。

——防鼠——

老鼠能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传染病,洪水过后鼠洞被淹没,但仍有大多数老鼠存活,且会向周边地势较高的居民区等地迁徙,传病风险也会加大。

健康提示:洪水过后,封堵好连接室内外的各类孔洞,是防止老鼠进入室内的重要措施。同时,做好环境卫生。如发现周围环境有死老鼠时,需先对老鼠尸体及周边喷洒杀虫剂,进行杀虫处理后再处理鼠尸。避免徒手直接接触鼠尸,可采取深埋等无害化措施予以处理。

——防病——

持续的高温天气导致居民接触血吸虫疫水机会增多,极大地增加了血吸虫急性发作发生的风险。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疾病,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血吸虫感染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10月。

人感染血吸虫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皮肤感染,口腔黏膜次之。流行区人群因生产劳动(在疫水中耕种、插秧、捕鱼、捞虾、钓鱼、割水草、打粽叶以及防汛、排涝等水中作业)和日常生活(如在河、沟、湖疫水中淘米、洗菜、洗手脚、喝生水等)、旅游、戏水等方式接触血吸虫疫水而感染。

健康提示:预防血吸虫病,首先不在有钉螺的湖水、河塘、水渠里进行游泳、戏水等接触疫水的活动。因生产、生活和防汛需要接触疫水时应尽可能做好个体防护,可于下水前在接触疫水的部位涂抹防蚴灵防蚴膏,穿戴防护用具,如胶靴、胶手套、胶裤等。要管理好人畜粪便,防止粪便污染水源,保证生活饮用水安全,改变不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习惯,是预防血吸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接触疫水1—2天内,出现点状红色奇痒的丘疹,或在2周内出现咳嗽、胸痛等症状,以及1个月左右出现发热、畏寒、腹胀、腹痛、腹泻、肝脏肿大和肝区疼痛等症状,且发热不退、使用抗菌素无效,应尽快及时到正规医院或疾控部门进行检查,要主动告知医生是否有接触疫水情况,以免延误病情。

此外,暴雨和洪涝灾害期间,市民要注意饮水、饮食卫生。不喝生水,饮用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装水的杯、缸、桶、锅、盆等保持清洁,并经常倒空清洗。不吃剩饭剩菜,不吃生冷食物,不吃发霉、腐烂或被污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到无卫生许可证的摊档购买食品;食物生熟要分开,碗筷要清洁消毒后使用。注意个人卫生,饮食、饮水前,便前、便后、外出归家后、接触不洁物品后均要认真洗手,不用未经清洁的手摸触自己或他人口鼻部、待加工食材、即食食品以及洁净餐具,毛巾、牙具等个人生活用品应单独使用并经常清洗消毒。  (戴余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