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抗疫日记

2020-02-06 10:47:0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刘若辰

本来是千家万户共享团圆、其乐融融的春节,却因为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打破了这一切。

1月19日,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迅速展开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各项工作,作为一名负责医院宣传工作的基层医宣人,我知道,承担了市中区定点救治任务的我院接下来将会有很多工作需要即刻展开,也需要我们宣传部门向大众及时发声。箭在弦上,我科随即以《抗击新型冠状肺炎这一场硬仗,我们准备好了》为题发布了医院工作动态,并恳请消化科才女李惠赋诗一首《以生命的名义敲响希望的钟》作为文章结尾,以鼓舞全院工作人员的士气。

随着疫情向全国蔓延,四川省也于1月24日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要求全省上下高度重视、团结一心,联防联控、群防群治,进一步提高各项防控措施的精准性、有效性和覆盖面,全社会共同努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医务人员站在了这场战役的最前线,我院312位医务人员请战一线,一封封加盖了红手印的“请战书”体现出了非常时期医护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我科针对这一事件,迅速反应,在医院平台及时推送了党办提供的文稿《只要祖国需要,我们义无反顾》。文稿发出,得到了市中区委宣传部的高度关注,到院采访请愿人员代表,并在“微嘉州”推送宣传文稿。他们这样评价请愿人员:“一个个名字就像一团团火焰,照亮着前行的道路。这其中有刚加入中国共产党两个月的新党员、有经验丰富即将退休的医生、也有尚在哺乳期仍然勇于向前的宝妈......一封封满是红手印的请战书,短短几行,字字铿锵、发自肺腑,写满了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他们主动请战参与防控工作,勇敢逆行,为疫情防控工作筑成一道坚强的防护盾。他们自带光芒,温暖人心。”稿件随即被学习强国平台推送,全院医务人员的战斗士气空前高涨,各科室在坚守工作岗位完成本科医疗工作的同时纷纷撰写稿件,各科通讯稿像雪片般飞到我们这里。我知道,这是全院700多名医护人员的心声,已经连续满负荷工作好多天的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审稿、发稿,和科室沟通,向各宣传部门投稿……

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医院平台和媒体一共刊出了30多篇抗击疫情的工作稿件:《战疫,我们在行动》、《除夕之夜我在岗,只为守护万家幸福健康》、《病毒无情,红会有爱》、《孩子,我们等着你平安回家》、《身击武汉疫,心念百家期》、《降魔抗疫情,天使送爱暖人心》、《召必回,战必胜,不破楼兰不易装》、《医者仁心,白衣天使的“最美逆行”》、《战衣自己造,困难一起抗,面对疫情,“红会人”绝不妥协》等一篇篇稿件记录着我院医务人员的工作动态,也不断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在这个事件里,医务工作者发出的最强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无数理解、致敬、慰问的信息也迅速反馈回医院一线,让医者和大众的心在这一公共事件里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互相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战胜疫情的信心!

我院行政职能临床部门全员动员,不仅认真完成医院的防控任务,还积极组织参加各项公益活动,院工会副主席黄锋组织安排临床医务人员为值守在乐山市“乐沙路值守点、乐山安谷电站值守点、乐山港高速出口值守点”的警察、民兵进行了防控知识培训,连续十天为他们送出我院名中医荣加和老师精心调制的中药。

在由我科负责的连续10天为乐山市应急指挥中心和机关部门送中药的工作中,大内科护士长邓成英、神经外科护士长王英主动联系我,要求参加到志愿者服务中来,后来呼吸内科护士长徐碧辉、内分泌科护士长唐勤、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刘永霞,消化内科护士长王英也纷纷加入到我们志愿者服务工作中,我被他们在这种危难时期挺身而出的行为深深地感动着,也鼓舞着我继续前行。一杯杯热乎乎的中药带着市中区人民医院全体“红会人”的爱心送达群众手中,温暖着无数疫情笼罩下继续奋战的心。

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常的假期,记得寒假前夕,已读大二的儿子告诉我说,妈,这个寒假或许是我的最后一个假期,因为下学期我就要下飞院上飞机了,可能没有暑假,我们好好计划一下旅行吧,以后我或许没有时间陪你了。对于从四岁起因父亲去外地工作而基本由我一手带大的儿子,我们的感情更是格外的深厚,一听到这个消息,真是喜忧参半,立即着手计划春节期间的出行,还暗自计划利用假期好好给儿子炖鸡熬汤补补身体。可是,一切美好的愿望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没有一天假期,并且是早晨早早出门,晚上疲惫不堪的回家。儿子问我,妈妈,你在医院里,你害怕吗,你累吗?在这样的时刻,我作为一名农工民主党党员,一名肩担宣传任务的医宣人,想想武汉前线的医务人员,看看我身边的医院各级领导、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急诊科的同事们全是不分昼夜,不计个人得失的坚守在自己工作岗位上,我能喊累吗?唯有卯足所有干劲,尽己所能,将医务人员的心声以最快的速度发布出去。我知道,天天目睹我工作状态的儿子也将在这件事情中成长,作为一个两年以后即将飞向祖国蓝天这一特殊岗位的儿子,更能理解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使命,什么是担当!我相信,这场阴霾终将在不远的某一天,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的努力下散去!多年后,我也会因我曾是这一重大事件的参与者、奉献者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最后,我想以我喜欢的媒体人柴静在她的《看见》一书的一节序言,致敬与我一样默默辛勤工作在基层医宣岗位的同行们——“在大量的新闻报道里,我只选择了留给我强烈生命印象的人,因为工作原因,我恰好与这些人相遇。他们是流淌的,从我心腹深处的石坝上满溢出来……我试着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一个国家由人构成,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己”。(王玉莲)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