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在乐山的生动实践之五:“城”与“乡”的和美

2024-06-28 08:12:10来源:乐山日报编辑:高懿

早上 7 点,首班竹乐公交专线迎着朝阳,从乐山联运汽车站准时发车,开往井研县。全程约1小时20分钟,沿途经过市中区茅桥镇,井研县王村、马踏、三江、竹园等地。

“以前我们挑着担子去城里卖水果、蔬菜;如今,城里人坐公交车就能进村赏花、采摘、吃农家饭。”6 月初,紧邻竹乐公交专线的井研县马踏镇清和村,枇杷采摘季刚过,又迎来桃子成熟期,贵红家庭农场里小龙虾畅游水田,农场负责人朱昌贵喜气洋洋地接待着一拨拨前来采摘、垂钓的客人。

“城”与“乡”的和美,在此写下生动一页。

夹江县新场镇东风村

城乡融合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突破口。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相互融合和协同发展,乐山城乡格局不断优化,城乡面貌向美蝶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

从“城乡二元”到“城乡统筹”,从“城乡一体化”再到“城乡融合”,纵观乐山城乡关系动态演进历程不难发现:创新,始终是城乡各美其美的不竭动力;融合,始终是推动美美与共的强大引擎。

发展观 坚持城乡一盘棋,共建共享共荣

徜徉嘉州大地,城与乡宛如一枝并蒂莲,花开两处各芬芳:城区内,老旧小区、城中村焕然一新,城市品质功能加速升级;乡村里,村容村貌整洁美观,大道如砥四通八达,一个个幸福新村蓄势崛起。“现在的生活,和城里没什么两样!”今年 56 岁、家住沙湾区嘉农镇玉龙村的村民唐永梅由衷感慨。

城与乡,互动融合中方能高质量发展。在推动城乡融合的道路上,乐山始终坚持城乡一盘棋理念,共建共享共荣,促进城与乡“双向奔赴”。

共建共享共荣,乐山有顶层设计的智慧。

“要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补短板、强弱项、建机制,做靓城市、做美乡村,持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市委、市政府多次开展专题调研,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

市委八届八次全会重点研究城乡融合发展问题,审议通过《中共乐山市委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一核两翼三区”为战略布局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决定》,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乐山城乡融合之路“如何走”“怎么干”的实践方案。

共建共享共荣,乐山以“小切口”撬动“大成效”。

基础设施更畅——“清一色的柏油路,好跑得很。”在犍为县跑了10多年农村客运的李师傅,对“四好农村路”赞不绝口。

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在城乡间“无缝连接”,拉近了城乡距离。截至2023年,乐山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1.5 万公里;开通农村客运班线 285条,1107 个建制村实现 100%通客运。

公共服务共享——“我想查一下医保缴费成功没有?”“我想知道银行卡里有多少钱?”在井研县周坡镇大佛村党群服务中心,前来办理医保、金融、生活缴费等业务的群众络绎不绝。

乐山开展“办事不出村”等改革试点,正在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进一步缩小了城乡“软落差”。

保 障 网 络 更 密 ——“ 现 在 政 策好,老百姓看得起病。”今年初,峨边彝族自治县五渡镇 85 岁的刘婆婆因脊柱问题入院治疗,作为该镇医疗互助救助对象,医保报销一部分、医疗互助救助一部分,刘婆婆数万元的医疗费,最后个人只出了7000多元。

不断健全多层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全市基本医保参保率持续稳定在 98%以上,重点人群参保率维持100%,实现“应保尽保”。

共建共享共荣!随着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合理布局和覆盖延伸,越来越多乐山群众享受到城乡融合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强支点 做强底部支撑,昂起城镇“龙头”

打开乐山版图:11个县(市、区),18个乡、103个镇、11个街道,1107个村、264个社区星罗棋布、交织成网。

细细梳理,便能发现其中的特点:各地自然禀赋和经济发展状况各异,发展基础不尽相同,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高质量发展的一大短板。

如何补齐短板?按照“抓好两端、畅通中间”工作思路,乐山以县城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而作为城乡互联互通的重要通道,乡镇无疑是乐山统筹城乡中的“龙头”。

“十四五”以来,乐山各地积极开展省级百强中心镇培育创建工作,在完善中心镇基础服务设施、提升产业发展能力、保护历史文化传承、改善人居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推动强县促镇带村,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以夹江县为例。作为全省乡村国土空间规划试点县和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县,当地因地制宜打造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推动构建包括一个主城区、两个中心镇、五个重点镇、多个重点村的特色镇村体系,围绕集镇布局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特色乡村产业,帮助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实现人口集聚和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再把目光落到乡镇。

市中区土主镇推进中心镇改革发展,加快建设县域副中心,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产业集聚平台、集镇风貌、文化服务品质、平安建设等方面不断提升,建成全省最大的工装面料生产基地,年产值达 60 亿元,目前正全力打造土主纺织小镇。

沙湾区嘉农镇立足“工业强镇、农旅兴镇”发展战略,依托大渡河国家湿地公园、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沫若戏剧文创园、省级经济开发区和粮蔬现代农业园区,大力发展文旅、农旅、工业三大支柱性产业,实现“工农文旅融合”发展。

……

镇域“小精彩”助推全域“大发展”。五通桥区连续两年评为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五通桥区、犍为县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运行监测中连续 5 次排位前 60;全市已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10个,2 个县获评全国(全省)休闲农业重点县……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大道上,乐山一手扬优势、一手补短板,以奔跑的状态笃定前行,全面激发县域经济活力。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城乡新画卷在嘉州大地徐徐铺陈开来。

攻难点 夯实乡村“基石”,推动全面振兴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除了要抓好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还要抓好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牵引的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一域丰沃的嘉州新乡村。

乡村振兴怎么抓?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乐山着眼城乡融合发展难点打出的重要一拳。

建设和美乡村,关键是要抓好产业振兴——

夏日的峨眉山市桂花桥镇新联村,川芎种植基地一片绿油油的川芎即将迎来丰收,村民们一边着手川芎收割前的准备工作,一边忙着迎接进村观光的游客。“跳出土地”抓增收,桂花桥镇在发展稻药等特色种植产业的同时,以“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为理念,高标准打造集农业规模生产、乡村休闲旅游、农耕文化展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桂花桥农业大公园,成为市民、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大公园”的三个核心村获评“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称号。

从一村,观全域。农业打底,三产融合,乡村产业之树在嘉州大地蔓枝勃发。全力打造“1334”现代农业发展体系,粮食产量连续 8 年稳定在120 万吨以上,峨眉山茶、晚熟柑橘、道地中药材、林竹等 4 大特色优势产业面积突破 680 万亩,“峨眉山茶”品牌价值达到 49.2 亿元,农业农村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建设和美乡村,重点是要提升乡村“颜值”——

漫步井研县周坡镇周坡村,古朴的树桩摇身一变,成为整洁的道路围栏;破旧的瓦片经过充分利用,堆叠成特色花园和菜园;废弃的轮胎换上彩色“新装”,成为村里的景观“新宠”;极具井研特色的农民画,既装饰了庭院又传播了乡村文化。“以前村里人总羡慕城里人,现在我们村干净卫生环境好,村村民李银香自豪地说一点不比城里差。”周坡。

乡村的华丽转身,得益于乐山改善 农 村 人 居 环 境 整 治 的 一 系 列 行动。2021年以来,乐山在全市范围推动开展农村“五清”行动、建制乡镇场镇建设管理服务提升三年行动等,从解决群众关心的“脏乱差”问题抓起,逐步延伸到乡村风貌、农村经济、乡风文明等领域。目前,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稳定在 96%以上,生活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的村占比分别达到100%、74.2%。全市建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4 个,“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占比超过 70%。“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光”的发展图景已然呈现。

建设和美乡村,乡风文明是又一剂“良方”——

让乡村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既有“颜值”又有“气质”。 持续深入开展“践行十爱·德耀嘉州”活动,推广“彝家·法治新寨”“积分超市”等典型做法,成功培育33个全国(全省)文明村镇,累计有 11 镇 92 村获评国省乡村治理示范镇村,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一幅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在嘉州山水田园间诗意舒卷。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勇往直前,乘风破浪。新征程上,会拼的乐山人愿拼敢拼能拼,没有丝毫懈怠。城乡更富、生活更美,一个更幸福的乐山,扑面而来!  (杨心平 陈兴鑫 付小惠 方方 王晶)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