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老艺术家共绘《朝峨洞天》 树根入画全国首创留住乡愁

2020-06-11 09:33:15来源:三江都市报编辑:刘若辰记者 张波

图画中,远处的井窖讲述着当年五通桥区盐业的发达;高高的黄葛树吐出新绿,下面是盘根错节的古老树根;一叶渔舟缓缓而来;捕鱼的鸬鹚、裸露的河滩……昨(10)日,在位于五通桥区的中国根书艺术馆里,中国根书艺术大师杨玉冰和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王建安刚刚完成的巨幅作品《朝峨洞天》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观看,根与画的自然融合,让整幅画看上去更加引人入胜。这幅由树根和绘画相结合的根画作品,长8.3米、高6.6米,在全国尚属首次。

《朝峨洞天》杨玉冰王建安共绘

“朝峨洞因能朝见峨眉山而得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城市的发展,朝峨洞已经消失不见了。”杨玉冰说,他已经67岁,多年来一直从事根书和根艺创作,而81岁的王建安擅长微雕和绘画,他们俩都是土生土长的五通桥人。在一次聊天中,两人萌生了通过创作来追寻他们那代人美好风光的念头,于是用了一年的时间共同创作完成《朝峨洞天》,描绘出记忆中的最美五通桥。

两位老人创作中江卫平摄

据悉,几十年来,杨玉冰将枯树之根,视为自然馈赠之宝,按照根的原始形状组合、拼接,经过几十道手工工序的精心打磨与装裱,形成根书。此次,他再次创新,将树根与画融合。杨玉冰告诉记者,他多次到黄葛树旁观察树根的形状和走向,并选用了易保存的杜鹃树根,保持原有的自然形状,经过剪切,再反复拿到画作上比对,找寻最适合表现画作意境的树根,突破平面画,形成立体的效果,使其浑然一体。

从铺在地上到挂到墙上,《朝峨洞天》从构思、修改到创作断断续续用了一年时间。王建安告诉记者,他用长刷子、丙烯等颜料,将朝峨洞的美景勾勒到画布上,细节处再用笔画。画作过大,看得不够全面,全凭经验画。画画需要时常弯腰,有时候腰痛得直不起来,好在二人相互鼓励,让整幅根画得以完美呈现。(记者 张波)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