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指画传承人林栩:指尖蹁跹灵动 纸上栩栩如生

2020-05-17 11:33:40来源:乐山日报编辑:刘若辰记者 杨心梅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战“疫”期间,我市文艺工作者以多种形式开展主题创作,其中,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峨眉山指画”传承人、峨眉山市图书馆馆长林栩及其弟子以指代笔、以画寄情,于方寸之间描绘深情,将中华民族的抗疫事迹、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淋漓表达。

指画,亦称指头画、手指画、指墨画,顾名思义就是用自己的手直接画画,是一种游离于艺术与民俗之间的绘画技巧,亦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绘画”形式。指画在唐代初步形成,盛行于清代,流传至今。“峨眉山指画”的独立创派,归功于有“指画鼻祖”之称的清朝画家高其佩,传承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于2014年入选“第四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作为“峨眉山指画”传承人的林栩,承担起了将这门艺术发扬光大的责任。

林栩创作中

结缘指画

林栩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家庭文化熏陶,很小展露出在书法、文学、美术等方面的天赋,6岁时就有美术作品入选全省儿童美术作品展。18岁前一直学习中国画,曾拜在齐白石之子齐良迟,黄宾虹传承人吴一峰,徐悲鸿高徒黄纯尧、岑学恭,石鲁传承人吴孝杰等门下。

林栩的作品《火》获中国文联主办的首届“世界华人艺术展”铜奖,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为其主办“海内外书画家暨林栩国画作品展”。除了画画,林栩还常常写诗,也为自己的绘画配诗。由他创作的诗歌、小传、论文组成的文集《如是说》,指画专著《峨眉山指画》画册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在林栩看来,搞艺术的不能只学一位老师,而是要取众家之长,“打破传统门户之规,不让知识受到局限,才能有自己的艺术风格。”

1981年,林栩无意间听说峨眉山乡村有一位农民画家用手画画,颇感兴趣。“指画这种艺术我早有耳闻,但真正看到指画作品的时候,我才发现真的太美了。”回忆起自己一头扎进指画的缘由,林栩颇为感慨。

因为看到了这位农民画家的画,“入了迷”的林栩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去多方打听、寻访画家,并终于得偿所愿——在峨眉山乡村一处老房子里与指画大师李克雄相见。李克雄一生波折,曾跟徐悲鸿有过交往,也听张大千授过课。

第一次与李克雄相见,林栩就用热爱艺术的赤诚打动了对方。在交往的过程中,两人也渐渐成为“忘年之交”。得知林栩为“峨眉山指画”所吸引,为人谦虚的李克雄虽不以师自称,却常与林栩交流指画创作,毫无保留倾囊相授。相识相交一年后,林栩第一次用手指创作作品《归去来兮》,让李克雄大为赏识。

倾力传承

作为峨眉山市图书馆馆长,林栩的工作并不轻松,馆内日常事务、艺术展出、群众文艺工作等桩桩件件的事务都需要由他处理。可一头扎进指画30余年,林栩已经习惯并坚持把自己沉浸在指画艺术世界里。林栩告诉记者,对于绘画这件事,他从不给自己规定时间,灵感来了就画、心情好就画、看到感动的情节就画,“很多时候身体会被日常琐事牵绊着,但心里却始终有无形的画笔,会不自觉地挥毫泼墨。”

而在将“峨眉山指画”传承发扬的事业上,林栩同样脚步不停。通过精心栽培和细心挑选,林栩先是在跟随他学习画画的一众弟子中,挑选了三名年轻的传承人,后又将两名农民书画家收作弟子,实实在在扩充了“峨眉山指画”的传承队伍。“三名年轻弟子都是从小跟着我学画画,后进入专业美术学院学习,甚至读到了硕士、博士,毕业后大多从事和美术相关的专业。我的想法是既要选择在绘画上有天赋的学生,更要挑选出能沉下心来做艺术研究的人。”

同时,林栩也会在工作之余挤出时间参加在成都举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峨眉举行的茶博会、旅博会等,现场进行指画创作。日常生活中,林栩也将指画艺术广泛带入各类爱心公益活动中,常常为当地小朋友义务培养书画,为留守儿童作画,到高校义务授课,利用自己在绘画上的技艺帮助他人。有时还会主动走出去,与其他地方的非遗文化展开联动。林栩告诉记者,“艺术应该为时代服务,艺术家应该体现使命和担当,我希望通过更多的渠道和方式来发扬传承指画这门艺术。”

(林栩指画作品)

创新指画

指画以手指、手掌的多种变化巧妙结合,有钩、皴、染、洒、抖等技法,创作内容可为山水、花鸟、人物、走兽等,画出的作品意趣高古、朴拙、老辣、苍润、凝重、浑厚。但因为手指蓄水、蓄墨、蓄色的量少,传统指画很难像毛笔那样画出丰富的层次,作品多以强“骨”,而轻“墨”、“色”(即强调以线勾勒实物的轮廓,后略施淡墨或淡彩,难得有从最淡至最黑的全部层次的“全墨”、“全色”)。

“创作指画时,不仅仅是手指,整只手都是作画的工具。5根手指都会用上,指甲能储墨储水,可以勾勒细致的线条。画荷叶、山脉时,手掌也能派上用场……”林栩告诉记者,在学习和研究指画的过程中,他一直在“骨”与“墨”“色”之间寻求一种融合。经过李克雄的指点和自己不断的揣摩研究,指画技艺日趋成熟的林栩探索独创出“没骨画法”,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没骨全墨、全色指画”。

除了在画法上有所创新,林栩还将指画的创作载体进行拓展——将以前大都只能在半熟纸、熟纸上作画拓展到生纸和其他质地的纸上作画。谈到在生纸上创作指画,林栩表示,绝不能拖泥带水,犹豫不决。要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其效果墨气溢彩,气韵生动。“对创作的思考应当更多地放在落笔之前,一旦动笔就要‘落子无悔’。”

愿意去学、勤奋钻研,敢于创新。在林栩的努力下,“峨眉山指画”逐渐体现出艺术语言的独特性,即“指痕”的本味,形成彻彻底底的“指画”画种,其唯一性、历史性被广泛认可。2006年,“峨眉山指画”列入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被评定为“第四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林栩本人更是以“峨眉山指画”单传弟子的身份入选第三届“四川省民间艺术大师”。(记者 杨心梅)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