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文旅发展“加速键”,犍为争创天府旅游名县。
4月11日,罗城古镇船形街古戏楼“生旦净丑戏古镇 唱念作打度周末”主题系列常态化文艺演出启动;
5月1日,世界茉莉花都首期项目——世界茉莉博览园将亮相;
9月,塘芭快速通道预计全部通车,县域旅游闭合环线即将形成,串珠成链愿景成为现实。
……
竞争中领跑,犍为县坚持“干部群众围绕旅游干,各类资源围绕旅游配,基础设施围绕旅游建,文化活动围绕旅游办”,正排工序、倒排工期,全力以赴争创天府旅游名县,推动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县域经济发展优势。
立足基础支撑
拉动全域旅游引擎
“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将成为犍为响亮的金字招牌”。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犍为拉动创建引擎,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犍为将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党政统筹的组织领导机制、联系会议机制、市场综合治理机制、行业自律机制等,制定创建实施意见统筹推进。对照创建工作指标体系,落实13个方面105项重点任务,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全力抓好创建任务落实。
进一步明确文旅发展定位,制定关于扶持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促进文旅发展10条政策,每年落实5000万元文旅发展资金,支持文旅项目建设和文旅企业发展。
支持旅游品牌创建,对成功创建为国家2A级及以上的旅游景区,给予20万元至1000万元创建奖补;对成功创建三星级及以上的酒店,给予50万元至200万元的创建奖补。培育壮大旅行社,真金白银鼓励在犍为登记注册的旅行社兼并重组做大做强。
主动融入乐峨大旅游,将文旅融合发展与打造“两城两区”等战略相结合,与县域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等相融合,在犍为县旅游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启动编制犍为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加快构建“一环三带”旅游产业格局,推动文旅、农旅、康旅融合发展。
立足对标补短
绘好扩容提质底色
立足“扩容提质”,犍为不仅立足核心景区做文章,还坚持全方位、全链条、全要素对标补短、系统提升。
“我们采取‘县领导挂联+部门负责人抓落实’和每月一汇总一汇报模式,确保项目快速推进、任务按期落实。”犍为县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犍为现有重点文旅项目16个,总投资160余亿元。其中,城市景区拓展工程—文庙广场改造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建筑风貌改造、国粹文化休闲广场等工程;罗城文旅特色小镇提升项目预计今年8月前竣工;犍为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暨七一自然学校乡村振兴项目已签约,正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新民水上温泉项目实质启动,将成为岷江流域唯一水上旅游集散中心;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清溪古城签约落地。
“要让犍为文旅上档升级,必须加快景区‘创A’的步伐。”犍为县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全县现有国家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1个,今年将继续加速景区“创A”,提升犍为旅游品质。嘉阳桫椤湖国家5A级景区创建全力提速,芭沟游客中心、芭马峡游步道、影剧院改造等正加紧施工;农旅生态园示范建设项目古郡·花果溪,已启动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按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建设的世界茉莉博览园,预计年底完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创建;犍为文庙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即将启动。
对标指标体系,查漏补缺,着力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旅游集散中心、咨询服务中心、信息服务、便民服务、景区停车场、汽车营地等功能建设;建立“1+3+N”旅游综合监管体系,常态开展旅游市场联合执法检查;同时,坚持线上线下两手抓,线上发展“智慧旅游”,线下打造旅游服务网,开展旅游从业人员培训,逐步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立足品牌建设
巧做文旅融合文章
犍为文源深、文脉广、文气重,形成了多元交汇的文化特色,文旅融合有深厚根基和底蕴。立足品牌建设,犍为着力打造“文化犍为”“文旅演艺”“犍为礼品”“文旅节庆”品牌,做好文旅融合文章。
坚持“人人参与文化、人人建设文化、人人享有文化”,打造具有犍为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古韵犍为·百姓舞台”。成立犍为历史文化研究会、犍为李拔研究会,犍为作家协会、犍为诗词学会、犍为摄影家协会等,文艺社科团体蓬勃发展、创作活跃。积极申报“千年古县”,启动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拓展犍为文化深度、广度、厚度,擦亮“文化犍为”金字招牌。
围绕“一个景区一台演艺”目标,加快策划包装一批文旅文创演艺作品。其中,《儒在犍为》大型汉礼实景剧在犍为文庙实现常态化展演,目前正在打造夜间版本;罗城古镇“生旦净丑戏古镇 唱念作打度周末”主题文艺演出,每周六常态化推出;世界茉莉博览园《茉莉花开》行浸式戏剧演出即将亮相。
深入挖掘犍为“一花一庙一船一火车”独特印记,立体宣传推介五朵金花小罐茶、老黄记鲜花饼等文旅商品,打造一批“犍为礼品”,让具有犍为文化符号的纪念品成为游客的必购品。
围绕“花、茶、姜、果”特色农旅支柱产业,立足“四季有景、四季有节”,提档升级犍为花季之旅、茉莉花文化艺术节、邓坝荷花节、犍为姜文化节、柑橘文化旅游节等主题活动,打造“文旅+农旅”节庆活动品牌,让游客有看头、能留下。(杨黎 记者 付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