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边底底古村:“文化+旅游+扶贫”旧貌换新颜

2020-04-16 09:40:22来源:三江都市报编辑:刘若辰记者 鲁倩文

在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镇大山深处,有一个别致的彝族集居村——底底古村。曾经,这里以种植玉米和马铃薯、喂养猪羊为主,村民收入主要源于外出务工,2014年精准识别贫困户60户266人,贫困发生率34.6%,过去是省定贫困村。但如今再走进这里,一幢幢彝家新寨民居错落有致,一间间民宿典雅别致,村里民俗馆、阿依园、日月广场等配套一应俱全……一幅美丽的乡村旅游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该村立足独有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和人文风情,坚持“文化+旅游+扶贫”的思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不断推进新村建设、产业发展、文化传承、服务提升,逐渐成为黑竹沟百里旅游文化长廊上一颗闪亮的明珠。2017年该村摘掉“贫困帽”,2019年荣获全市脱贫攻坚“创新奖”先进集体。

加快设施建设夯实旅游基础

底底古村平均海拔1080米,森林覆盖率达70%,是距离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中国百慕大”“森林氧吧”的黑竹沟风景名胜区最近的一个乡村旅游点。

2013年,底底古村被纳入彝家新寨建设市级示范村。新寨建设改变了村子的面貌,活动室、卫生服务室、幼儿园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村民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彝家新寨也变得更加美丽。

因紧邻黑竹沟景区,按照景区发展规划,底底古村提出了“沟里游、沟外住”发展乡村旅游的战略构想。2015年,该村邀请专家编制了《峨边彝族自治县底底古村旅游开发策划方案》,从背景分析、核心问题、总体思路、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策划。经过几年的发展,底底古村先后建成了205户彝家新寨,并配套建设了一个党群服务中心、4个文化活动广场、文化室、广播室等。

公共设施的完善伴随着乡村旅游同步发展。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底底古村陆续建成了黑竹沟全民健身中心、禅驿黑竹沟休闲度假酒店、木质围栏景观带等,该村交通、住房、网络、水电齐备,为乡村旅游发展、乡村产业振兴奠定了基础。

发展特色农业培育旅游产品

底底古村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美的生态环境、淳朴的民俗文化脱颖而出,目前已成功创建为国家2A级景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省级“四好”村、市级彝家新寨建设示范村,2019年更是成功申报成为全市唯一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近年来,为培育旅游产品,底底古村结合村情着力发展特色农业,现已打造150余个“微田园”,种植芍药、山桐子、山核桃400余亩;打造“彝家味”,饲养峨边花牛、高山生态羊、跑山野猪、土鸡、土蜜蜂等特色农产品。

如今来到底底古村,除了欣赏美丽的风景,呼吸清新的空气,还能品尝到原生态无污染的美食。游客可以通过村上联系村民点杀猪、羊、鸡等,夜晚点上篝火,村里能歌善舞的彝族姑娘和小伙会热情地带领大家一起舞蹈,感受纯正的彝族风情。尤其是每到彝历新年,底底古村文化广场上都会举办热闹的篝火晚会,吸引许多游客前来。伴着欢快的节奏,热情好客的彝族俊男靓女们穿上盛装,与客人手拉手、肩并肩,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一边载歌载舞,一边品尝美味,歌声、笑声汇聚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引进优质企业打造旅游品牌

2018年10月,在底底古村,一家充分融入彝族元素的禅驿·黑竹沟度假酒店开业,客厅的火塘、房间的窗帘、床上的靠垫……彝族元素随处可见。

据底底古村第一书记章伟介绍,酒店入驻底底古村以来,不仅租用村民的住房做酒店民宿,还解决了部分村民在酒店里务工就业,带动了村民脱贫致富。目前酒店已接待来自浙江、重庆、成都、广州、广西等国内外多个旅行团、调研团及考察团,实现旅游收入150万余元。同时,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帮扶下,村民发展旅游的意愿逐渐显现,服务意识显著提高,逐步从传统的“务农者”转变成了手持“文化碗”的“旅游者”。

“旅游产业在底底古村的发展极大程度上带动了老百姓的收入,不少农家院落都被改造成民宿出租,村民年人均纯收入逐年提升,2017年人均纯收入3980元,2018年人均纯收入6680元,2019年人均纯收入8900元。”章伟介绍说,底底古村还将茶产业同旅游产业相结合,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打造高山生态茶园,修建茶体验馆,让游客不仅可以亲自体验制茶,也能把茶叶带回家。

一幅乡村旅游产业振兴乡村经济的新篇章正在底底古村缓缓拉开。而接下来,底底古村将继续发挥当地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大力推行以“文化+旅游+扶贫”为载体、产业融合发展为支撑的扶贫模式,把底底古村建设成为乐山乡村旅游的一大名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记者 鲁倩文)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