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稽古镇:“穿越”千年 万般旖旎

2020-03-22 12:11:06来源:乐山日报编辑:刘若辰记者 陈兴鑫

苏稽古镇,河水涟漪,一张一弛,刚柔并济。天气晴好,峨眉山近在咫尺,山水相映成辉,绚丽旖旎。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铅华褪去,更显真实与沧桑。沿河两岸楼房林立,青石板历经岁月磨砺,历史的沧桑感镌刻于此,让人感叹于先人的智慧创造,对文化的信仰也油然而生。

2020年,全省文旅发展大会选择在乐山召开。作为“重头戏”之一——苏稽古镇即将掀开神秘的面纱。

承载历史与记忆,传承文化与匠心。苏稽古镇,将融合峨眉河生态湿地、荻坪山、天王寺等历史自然资源,打造国际文旅风情小镇,将历史记忆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沿峨眉河、临江河以及分支沟渠水系,还将建设一个以休闲、游憩为主题的滨江湿地休闲长廊,为国际旅游目的地“核心区”再添新景。

时光交错 品味历史

苏稽,史称“桂花场”,形成于隋朝,距今约有1400多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苏稽在唐时为苏稽戍,宋置苏稽镇,清有“苏稽铺”、“苏稽乡”之称。

苏稽,山清水秀,物阜民丰,古代曾是信徒朝拜峨眉山的起点。据传,境内还有“峨眉朝山第一拜”的遗址。

网上曾经有个关于四川十大古镇的评选,苏稽位列其中,排名第五。而苏稽入选的理由是:足以让城市羞愧的文化名镇。

文化,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苏稽,留给世人的不仅有建筑、石桥,还有更为宝贵的文化。

这里人杰地灵。著名的明朝“嘉定四谏”之御史程启充、徐文华,就出生在苏稽,镇边的寨子山上至今还保存有程启充的墓地。自古以来,苏稽都是各地文人雅士、香客居士朝拜峨眉山的必经之地。清代才子李调元自嘉定至峨蜀道中云:“水驿江城日日去,云峰高处见三峨。荻坪山下平如掌,一路人家白腊多。” 又说范成大当年游峨眉山,路过苏稽,打了一夜旅馆。有诗道:“送客独回我独前,何人开此竹间轩。滩声悲壮夜蝉咽,并入小窗供不眠。”

这里物宝天华。苏稽是有名的丝绸之乡,著名的“嘉定大绸”发源于此,集镇上杨码头成片的川西民居院子的主人,多是经营丝绸生意发家。繁华的水陆运输,苏稽水码头络绎不绝,四方商贾云集,物产丰富,美食特产独树一帜。香油米花糖、跷脚牛肉、洒琪玛,被誉为“苏稽三绝”,因历史悠久,风味独特,米花糖、跷脚牛肉已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里传说纷纭。苏稽,传说是有一姓苏名稽的隐士栖居于此而故名。还有一种传说,苏稽的得名还跟大文豪苏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嘉定府志》云:“苏稽山,城西三十里,有坡老亭,明袁子让谓苏颐谪居此。陈文灿谓苏轼读书于此。”《峨眉山志》云:“苏颐昔迁谪居此。”《器物谱》云:“嘉定峨眉县尖山坡苏稽……掘地得东坡砚。”故名苏稽之说。

文旅古镇 岁月静好

门前小桥流水,四合院内丝竹声入耳,品一杯香茗,感岁月静好。这样的场景,伴随着苏稽古镇保护性开发项目的实施,将从梦境走向现实。

修旧如旧,跨越千年。建设者们将曾经破旧的小镇,还原成记忆中的模样,再现昔日之繁华。一座修旧如旧的古镇穿越千年、风采依旧,即将屹立于世人面前。

一座保存完好的四合院遗世而独立,斑驳的墙壁诉说着千年的历史。本着修旧如旧和还原古镇生活的理念,苏稽古镇保护性开发项目采用川西古建筑风格,通过增加坡屋顶、仿古装饰门窗、悬鱼、吊柱和挂落等构件,对建筑的屋顶、外墙和门窗等主要视点进行改造。整个古镇色调依据《乐山市苏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采用白灰墙、仿古青砖与深灰色屋顶相结合,加以木柱、枋等构件做点缀。

乐山的历史也将融入古镇开发。跷脚牛肉、古镇集市、书院、嘉定大绸等历史将融入古镇的景观设计,整体呈现“一环、四区、七节点”的景观结构。其中,“一环”即苏稽风情步道环;“四区”即古镇商业风情区、美食文化风情区、书院文化休闲区、嘉定大绸文化休闲区;“七节点”即诗韵枫荫、栖风广场、渔鼓道情、古桥余韵、清风书影、古井垂榕、苏水浣纱。

在如火如荼的建设现场,工人们挥汗如雨。桂花路——杨码头街“回字形”雏形显现;3个四合院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地板、墙壁、屋顶等改造即将结束;滨河景观提升、亲水平台、地下管网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加快进行。

千年古镇,鱼米之乡。今天,我们正在还原记忆中的苏稽古镇,希望挖掘她更多的文化和历史,真正地成为“足以让城市羞愧的文化名镇”。(记者 陈兴鑫)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