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病因基本查明 将进行临时性排危加固

www.scol.com.cn (2018-12-03 09:45:03) 来源:成都商报
编辑:刘若辰记者 顾爱刚  

10月8日,乐山大佛正式启动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测工作,目前乐山大佛“体检”进展如何?12月2日,记者获悉,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等“病因”已基本查明,将会进行临时性排危加固。

按照勘测工作方案,本次大佛“体检”工作从10月8日启动,“体检”采取自下而上搭建脚手架对大佛进行近距离勘测。目前,大佛本体的脚手架已搭建至佛头部位,大部分的身体部位已被遮掩得严严实实。

据本次“体检”项目负责人、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文保中心副主任孙博介绍说,12月10日前后将逐步遮蔽大佛头部,对头面部进行勘测;12月底将开始拆除头部脚手架,保证明2019年元旦节之前,先露出佛头,供游客观赏。

经50余天的勘测研究,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的病害原因也基本查明。孙博介绍说,主要是前期修缮材料出现耐久性问题,造成胸腹部起鼓、开裂、剥落。因为大佛主体结构从上到下整体是砂岩结构,但不同的砂岩层之间又有30厘米至50厘米厚的泥岩夹层,但泥岩则相对较弱,那么泥岩夹层就变成了相对的隔水层。

孙博指出,水在隔水层中堆积后,又受到了大佛外壳的阻碍无法排出,“过去大佛的涂层材料,渗透系数可能太小了,水在里面泡着,外面又干燥,涂层的粘性就会消失,从而导致大佛表面开裂、隆起。”

对于大佛“花脸”的原因,孙博介绍说,大佛的头部和胸部都有保护层,最近一次保护层是在2001年添加,但保护层上附着有毫米级的泥土,这些泥土已足够苔藓类植物生存。因为当地降水充沛,植物生长季节性比较明显。降水丰沛时它会变成绿色继续生长;雨水稀少时,它进入休眠期或死亡就会发黑,让大佛成了“花脸”。

据孙博介绍,目前他们已经起草了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临时性排危加固方案,将于12月3日上交四川省文物局,在方案获得批准之后,即对大佛本体开展临时性排危加固工作。

据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勘测工作将于2019年2月4日结束,在此期间,乐山大佛景区为游览景区的“铁杆”游客准备了有特殊意义的礼物。游客可在佛头区域通过现场视频寄语未来的大佛和自己,视频影像将和此次勘测工作资料一起存入大佛保护历史档案,在大佛保护史上留下一抹珍贵的个人专属色彩。

此外,从10月25日起,乐山大佛景区还举行了“见证大佛保护”系列活动,游客可以通过沙画、视频、图片等形式了解大佛90年的修建历程、感受千年大佛保护工作的不易,景区还推出VR观大佛和与大佛3D合影等活动,弥补游客不能下九曲栈道观大佛的遗憾。在景区里的一处签名墙,游客们纷纷拿起签名笔,留下见证的美好印记。(记者 顾爱刚)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