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乐山民间文艺集成》见证文化活态传承

www.scol.com.cn  (2017-12-17 11:46:15)  来源:乐山日报  
编辑:刘若辰记者 曾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乐山自古物产丰富,民风淳朴。乐山现存典籍中,多有关于嘉州民间文艺、乡情乡俗的记叙。

修于明代的《嘉定州志·风俗志》载:“历稽往牒,谓嘉州地美人杰,人士隽义,有礼义廉耻之风尚,慕文学,民良俗朴,力勤稼穑,不好争讼。”由此可见,乐山人历来勤劳良朴,且倾慕艺文,注重礼仪。加之自然物产资源丰厚,为嘉州人民的生存繁衍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乐山地区民间文艺的形成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精神和物质基础。

近日,由市文联、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编著的《乐山民间文艺集成》一书出炉。翻开书籍,民间故事传说、沐川草龙舞、花灯、夹江年画……每一段讲述都仿佛为读者展开一幅色彩斑斓的民俗风情画卷,民间文艺的多姿多彩在字里行间不断释放。

悉心编写 兼具可读性史料性

“《乐山民间文艺集成》是乐山第一次将不同种类的民间文艺汇集成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郑自谦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乐山民间文学界有识之士响应国家“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启动号召,编写过一套“乐山民间文学三集成”,内容只包括民间故事、歌谣和谚语。而《乐山民间文艺集成》收录民间文学、民间舞蹈、民间戏剧曲艺、民间音乐、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民俗、民居、民间竞技九大门类乐山独有的民间文艺,近百人参与编写。

“乐山民间文艺是乐山特定历史、地理文化条件下形成的文化产物,是乐山人文、自然的反映,也是千百年来乐山民众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在郑自谦看来,编写该书是对乐山民间文艺的一次大规模抢救、整理,对将来民间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2014年秋,《乐山民间文艺集成》编写启动会议在犍为县举行,60多名民间文艺家共同揭开“集成”编写序幕。紧接着,文艺家们深入田野、院落、乡村,积极搜集、整理编写散落在黑土地上、灿若星辰的民间文艺。2015年9月,《乐山民间文艺集成》第二次编写、审读工作会上,挖掘小凉山民间文学艺术提上日程。

2015年底,“集成”专家评审会邀请到市文化部门、市民委、乐山师范学院等资深人文学者、民间文艺家审阅研评。“这是一部既有可读性、史料性,又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艺专著。”专家们认为,这是一次典籍性的综合民间文艺集成,充分体现了文化自觉与自信。

田间山野 民间文艺之花绽放

“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宋人邵博对天地垂青,山明水秀的乐山赞誉不已。这片土地曾孕育“一代儒宗”廖平,近代文坛巨子郭沫若,杰出艺术家李伏伽、李琼久等,形成一道独特亮丽的文学与艺术风景线,民间文艺源远流长,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乐山人。

在乐山,人们常常将民间传说、民间故事作为“冲壳子”“摆龙门阵”的资源。依山傍水的土地上,就连故事与传说也沾染了山水灵秀,淳朴憨厚的意味。乐山大佛、峨眉山、大风顶、黑竹沟等地方名胜在传说、故事中都有精彩说道。

民间歌谣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乐山民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哪里有劳动,哪里就有民歌。”郑自谦发现,拉船的有船工号子,夹江手工造纸有竹麻号子,峨眉山民种地伐木有峨眉山歌,犍为栽秧有栽秧歌……这些民间自发的歌唱,曲调悠远绵长,既是自娱自乐的即兴创作,也是意蕴浑厚的民间文学奇葩。

这片广袤神奇的土地上,也滋养、传承了风格独具的民间美术、民间戏曲、民间舞蹈。郑自谦认为,各门类的交叉和相互促进,本身就是社会进步和客观的存在。“就拿舞蹈来说,乐山部分民间舞蹈有浓厚的戏曲味,还有一定的历史缘由和社会因素。从理论上看,这样的民间舞蹈发展趋势是合理的,因为从历史的演变来看,戏剧实际上是舞蹈的一种分体。而从文化生态看,乐山地方戏曲历来兴盛发达,著名的川剧班社‘新又新’就长期驻扎在乐山一带。”

活态传承 大规模抢救整理

“民间文艺生存土壤在民间,生活养料也在民间。”郑自谦认为,乐山民间文艺作为文化传统,存在于人民日常生活、社会习俗之中,它不仅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精神风貌,更反映了他们的创造、勤劳和智慧。

2014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林木、史生荣、吴泽全、黄元忠、彭开炳5人为乐山“德艺双馨民间艺术家”。如今,省级非遗传承人、民间曲艺家史生荣,出版多部民间文艺著作的彭开炳,为这本“集成”做出重要贡献的民间文艺家田家乐、谢德林、郑宗林、张云霓、张承业、彭芹荪相继离世,他们的离世往往带走了珍贵的民间艺术。

“民间文艺是活态传承,不可复制再生,一切技艺都基于人,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不少技艺已经失传,或者是苦苦支撑。”郑自谦如数家珍:“五通桥区的《石麟花灯》,沙湾区的《铜河花灯》,市中区的《金龙舞》,犍为、沐川的《草把龙舞》《板凳龙舞》《金巴狮子舞》等几近失传。有的民间艺术因传承人的辞世而濒危,有的则因时代变革而消亡。”

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市的进程中,挖掘、发展当地民间文艺,在中国社会急速转型,现代工业、商业文明及多元化的冲击之下,民间文艺的科学保护与传承创新,日渐成为民间艺术家肩负的使命。“记住乡愁、留住乡情,守护精神家园,既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又能不失落民族文化的精髓。”郑自谦认为,出版此书的目的在于,激励文艺工作者怀着对文化事业的强烈责任感与奉献精神,传承创新先人留下的优秀传统文化,激励人们奋力推进文化事业,让乐山文化进一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记者 曾文)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