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梁静容:返乡创业助力脱贫 小核桃有大出路

http://www.scol.com.cn  (2017-04-17 09:55:40)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刘若辰  

四川在线乐山讯(叶海燕) 龙门乡是峨眉山市一个偏远的乡镇。2008年,在外务工多年的梁静容毅然辞掉稳定的工作,带着积蓄,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创业,发展核桃种植,成立峨眉山市清香核桃专业合作社,带领家乡农民脱贫致富。

梁静容和核桃林(受访者供图) 

走出大山 在外打拼14载

梁静容是土生土长的龙门乡人,以前,龙门乡没有通自来水,没有通电,也没有一条平坦的公路,村民想要打水全靠背。背水的背桶、泥泞的小道、昏暗的煤油灯占据了她童年所有的记忆。1994年,梁静容决心要走出大山,当时16岁的她便随姐姐来到北京打工。

到了北京,在餐厅做过服务员、厨工、库管,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中,她意识到自身能力的不足,必须得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白天工作,晚上到大学听人讲课,同时,利用闲暇的时间,骑一个小时的自行车到北京国贸上半个小时的电脑课。”回忆起当时那段在北京的日子,梁静容觉得忙碌而又充实。

2003年,离家9年的梁静容十分想念远隔千里的父母,她辞去北京的工作,回到了四川。在成都,她认识了她的先生荆亮,在一家公司找到了行政主管的工作,婚后的日子平淡而温馨,但每当她想到大山深处的亲人时,不禁黯然神伤。

回到大山 返乡创业种核桃

核桃挂满枝(受访者供图)

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身边的朋友谈到了核桃种植,心中猛然一动。“僻壤的大山土地资源丰富,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大片的土地被闲置、撂荒。为何不把村民闲置的土地流转过来种上核桃呢?”梁静容心想。

她的想法获得了丈夫的支持,2008年,两人辞掉工作,带着多年务工攒下来的积蓄,决心回到家乡。通过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实地走访了云南、河北、河南等地,对核桃品种进行考察,最后,他们选择了质量优、产量好的“清香核桃”。从农民手里陆陆续续流转土地,自己拿上锯子,锄头,开荒地,种核桃,没日没夜的在地里忙着播种、施肥、嫁接。

在大城市打拼了十几年的她突然回到乡种核桃,周围人对她议论纷纷。“刚开始创业,流转村民土地时,大家都以为我是骗子,宁可把家里的荒着也不愿租给我。”村民的不信任让她倍感心酸,家庭和事业的双重压力,让她感觉分身乏术,种种困难摆在眼前,但她咬咬牙,坚持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栽种两年的清香核桃已是枝繁叶茂,陆续挂果,长势喜人,核桃种植基地也从开始的100亩增加到近3000亩。2011年,夫妻俩投资成立了“峨眉山圣果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苗木繁育,把清香核桃推广出去;2013年成立峨眉山市清香核桃专业合作社,开始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推广苗木 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从2011年苗木推广以来,带动山区5000多户农民种植了清香核桃近30000亩,带动成立了11个清香核桃专业合作社。“以前,农户主要靠种玉米和油菜传统的农业种植维持生计,收入微薄。如今,我手里的3000亩核桃种植基地需要大量的工人,村里从年轻人到50、60岁的老人,都能在我们里找到合适的工作,给家里增加点收益,一年下来,固定工人能有2万—10万元的收入,临时工至少也能有5000元。”合作社入社成员上千户,每年解决农村劳动就业上万人次。村民购买苗木,合作社为村民提供免费的种植指导培训,并且为农户提供销售渠道,力争“种一户就成功一户”;针对贫困户,合作社还会免费提供种苗、肥料、农资。在合作社带动下,龙门乡种植清香核桃面积达到10000亩,盛果期产值可达5千万元以上,该乡依托清香核桃产业,促进了两个村脱贫摘帽。

核桃种植属于长效经济,见收益起码要5年的时间,那么这5年时间,农民又该怎么办呢?梁静容积极探索立体林下经济模式,在核桃林下套种中药材、山稻、黑花生等高价值,短期就能获得收益的农产品,以及放羊家禽,发展生态农业,让种植户实现以“短”养“长”。

产业结合 核桃致富新思路

如今,清香核桃专业合作社越来越红火,未来之路该如何发展?梁静容设想,利用乐山、峨眉山旅游资源,以及清香核桃的品质优势,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相结合。首先,继续打造核桃种植基地,生态种植,提高产量;再者,利用核桃进行深加工,将废弃的核桃青皮进行胡桃醌的提取,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变废为宝,增加产品附加值;最后,在紧靠川桃公路的东岳村,打造230亩以核桃为主题的生态科技园,开展核桃种植的培训、交流,建立核桃博物馆、观光花园,让来到此地的游客进行康养、休闲。

梁静容的返乡创业,使得龙门村曾经的撂荒地变成了核桃林,同时也吸引了更多企业的进驻,村里的灯亮了,路通了,每家每户都有了自来水,贫穷落后的面貌现已焕然一新。梁静容对于促进就业增收,推动脱贫攻坚的贡献,使她获得了“四川省返乡创业明星”的称号,也激励了广大农民工自强不息,再创佳绩。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