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端午 赛龙舟①丨夹江龙舟文化的传承与蝶变

2025-06-01 15:47:1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曾小清

乐山观察  黄敬婷 牛萍

随着最后一只鸭子被擒获,2025年夹江龙舟赛的喧嚣逐渐归于平静。回溯历史,从明代敲响龙舟竞渡的鼓点,到如今万人空巷的竞技狂欢,青衣江水见证了一代代夹江人对龙舟赛的热爱与传承。

当赛事落幕,如何延续这份热情?让夹江龙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更强生命力,成为新的课题。

龙舟竞渡青衣江

“端午竞渡,万人空巷”的盛景犹在眼前。1963年、1964年的大型龙舟会,河道边挤满踮脚观赛的孩童;1984年赛事恢复,再度点燃人们心中的热情之火;2023年,中断38年的龙舟赛重启,不仅唤醒了夹江人的集体记忆,更开启了非遗与现代赛事融合的新风尚。

自此,夹江连续3年举办龙舟赛事,从“龙舟展演+民俗表演”到“专业赛事+非遗研学”,夹江龙舟赛的三年蝶变,见证着非遗传承模式的创新突破。

2025年,赛事首次引入全国龙舟大联动,吸引了温州、成都等12支专业队伍参赛。赛事期间,巧妙将非遗研学路线嵌入民俗表演场景,市民游客不仅能观龙舟竞渡,还能从表演中感受手工造纸技艺,欣赏年画风采。通过将非遗技艺、文化地标与龙舟赛事深度串联,打造出集竞技观赏、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沉浸式文旅盛宴。

热情的观众

“龙舟竞渡,不仅是一场水上的竞技,更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欢乐盛宴。”夹江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邹洁说,百姓对传统习俗的依恋从未褪色。重启龙舟赛,不光是顺应了民众对传统习俗深沉的眷念,营造了全民参与的节日氛围,更是为本地非遗搭建起展示与传承的广阔舞台。

“小时候跟着爷爷看龙舟,结束后总要缠着他买张年画回家贴在门上。”72岁的张大爷是本地人,他回忆道:“那时候的龙舟赛就和竹纸、年画分不开。竹纸糊的龙灯,年画上的龙舟故事,都是刻在骨子里的记忆。”这份绵延数百年的文化基因,让夹江龙舟成为非遗传承的重要载体。

就在龙舟决赛前一天,夹江县发布十大研学旅游路线,并对外公布今年要投入300万元支持研学旅游发展。虽无名山大川,但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夹江欲另辟蹊径,通过研学赛道开辟文旅新市场。

邹洁对龙舟文化主题研学游,充满信心与期待。“将龙舟文化与研学旅游创新融合,是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的创新之举。”通过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能够精准吸引学生及亲子群体,让龙舟文化从历史记忆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现代教育实践。

文化展演

夹江拥有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夹江年画和手工造纸技艺,为“龙舟历史+非遗传承”课程提供了丰富素材。将夹江年画、手工造纸等元素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度了解龙舟制作工艺的历史脉络与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同时,夹江将依托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东风堰的独特资源,开发“水利与龙舟”科普研学项目,引导参与者探索古代灌溉智慧与水上运动之间的奇妙关联。

龙舟,正载着夹江千年非遗驶向更广阔的天地。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