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乐山土壤地图”:带来青山绿水 更有“金山银山”

http://www.scol.com.cn  (2017-04-10 08:54:51)  来源:三江都市报  
编辑:刘若辰记者 罗曦 鲁倩文  

提起乐山,您或许不知道的是,它有个称号是“中国绿茶之都”。2011年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城市品牌大会暨中国最佳文化城市公益评选活动颁奖盛典上,乐山市农业局代表乐山市人民政府领取了“中国绿茶之都”的奖杯、奖牌。经过多年发展,乐山已经初步形成了林竹、茶叶、畜牧、蔬菜、中药材五大主导产业,截至2016年底,乐山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达56.39%。

2017年,随着《乐山市适宜种植作物土壤区划地图》(以下简称《土壤区划地图》)出炉,它对林竹、茶叶等产业将带来怎样的影响?近日,三江都市报记者采访到两位专家,请他们从林竹、茶叶产业角度出发,谈谈《土壤区划地图》对两种产业发展的指导意义。

依托资源发展特色种植

帮助贫困村脱贫致富

沐川县武圣乡地处该县西南部,属于低中山兼深丘的地理环境,一直以来是该县的林竹、茶叶产区。但在海拔450米——1100米的省级贫困村新民村,贫困户李桂芝却看着自家十多亩慈竹竹林发愁:“为什么别人种竹子长势很好,可我种的竹子却产量低、效益差?”

2015年8月,乐山市林业科学研究院脱贫攻坚工作组被乐山市委派到新民村,帮扶当地村民脱贫致富。该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张安刚被委派为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组遇到的第一个求助,来自村民李桂芝。

“林木产业不同于其他,竹子从栽下到成材,至少是5年时间,如果找不到产量低的原因,会严重打击种植户的积极性。”张安刚回忆道。

抱着慎之又慎的态度,张安刚和技术员李先锐一起仔细查看了李桂芝家的竹林,他们了解到,这10多亩慈竹林地是李桂芝8年前种植的,但生长不好、产量一直不高。

经过调查,他们得出结论:这10多亩土地土壤瘠薄,不能充分满足慈竹的生长需求,交通条件差生产经营成本高也是一个问题。他们根据调查结果向李桂芝建议改种乌儿竹或茶叶、青钱柳。

在新民村,在种植林木上需要帮助的不仅仅是李桂芝,很多村民虽然种下了不少林竹,可他们在选择种类上靠“惯例”。“以前种什么,现在就种什么,村民们不知道发展什么好,种植和市场需求、行情脱节。”张安刚说,新民村森林资源丰富,旁边就是一个自然保护区,该村主导产业是林竹,全村绝大部分种植慈竹,少量村民种植笋用竹,极少量村民种植柳杉、杉木。全村面积11.3平方公里,林地就有11000亩,虽然种植面积很大,可该村却为需要精准扶贫的贫困村。

看到新民村的情况,让张安刚不禁想到了乐山森林资源情况。乐山森林覆盖率高,却在种植收益上遇到瓶颈。如何将丰富的森林资源在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提高经济收益,成了林业部门每一位工作人员放在心头的牵挂和责任。

“《土壤区划地图》出炉,带给乐山的不仅仅是种植技术方面的提升,它更多的是让技术人员和当地相关部门可以依据这些科学数据,科学制定林业发展规划及方案,结合市场需求来打造特色产业,为提升林业质量和效益提供有力指导。”张安刚告诉记者。

在掌握了当地土壤特点后,张安刚为村民们规划了一条特色种植兼旅游发展的路子。他精心挑选了特色笋用竹—乌儿竹,特色乡土树种—青钱柳,作为今后特色种植的主要植物,并在部分村民中推广。贫困户李桂芝就是听从了张安刚的建议,改种了乌儿竹、青钱柳。

“青钱柳是一种经济林木,新民村野外也有生长。它的树叶可以作为健康饮料的原材料,有较好的药用保健价值。树皮鞣质,可提制栲胶,亦可做纤维原料;木材细致,可作家具及工业用材。可以说青钱柳全身都是宝。”张安刚介绍,“如果青钱柳能够种植起来,今后有可能发展成一个特色品牌,为新民村下一步森林康养旅游做铺垫。”

找准问题精确指导助推茶产业提质增效

说起乐山产茶的地方,峨眉山、夹江、沐川、马边、犍为……一个个地名不断从乐山市民的嘴里蹦出来。茶,已经成为乐山人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近年来,乐山市茶叶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16年,乐山市茶园总面积达到124万亩,茶叶总产量10.5万吨,农业(鲜叶)总产值43亿元,综合产值110亿元。茶叶带动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0元,茶产业已成为乐山优势最明显、市场最稳定、效益最好、农民受益最稳定的产业和全市农村经济第一产业,也是精准脱贫的支柱产业。

翻开《土壤区划地图》,可以清楚地看到乐山茶叶产业带布局。在乐山市农业局茶叶产业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梅淑珍看来,这为各级各部门运用土壤地图上的信息,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提供了方向,同时也有利于组织农技专家、科技专家下基层,开展技术指导,提高运用地图指导各地尤其是贫困地区群众发展农业产业的能力。

据梅淑珍介绍,有些贫困地区的土壤具备发展茶叶的基本条件,但种植管理技术落后,导致茶叶产量较低、品质不好。“随着《土壤区划地图》的推广应用,我们可以结合当地土壤情况,更具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指导。”

去年年底,梅淑珍助力精准扶贫,深入马边彝族自治县民建镇灯杆堡村讲授茶树田间栽培管理实用技术,帮助当地村民解决茶产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灯杆堡村海拔1000多米,土壤呈酸性,其海拔高度和土壤环境都适合茶叶生长,当地已种植茶叶2000多亩,但品质、产量却一直不高。“究其原因,还是缺乏专业的栽培管理技术。”梅淑珍分析,“首先,这些茶树当初栽种时,就没有施底肥,加上缺乏田间管理,导致茶树未老先衰。要种植新茶,必须开深沟施足底肥,并及时定型修剪,这样才能形成蓬面,产生众多的芽头,茶叶产量才能提高。”

找到了问题,分析了原因,在梅淑珍的指导下,灯杆堡村计划发展新茶,希望通过提高村民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升茶叶品质、产量,促进茶产业发展,拉动当地经济,让贫困户正真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梅淑珍表示,“《土壤区划地图》正在不断推广应用,这对乐山市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地图直观布局,制定出茶产业发展详细规划,将推进茶叶生产基地发展,提升乐山茶叶区域品牌,促进茶叶支柱产业发展壮大。”

提升林木产业质量 打造“三带、二园、一线”茶产业带

作为乐山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打造优质的林竹产业带非常有必要。乐山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安刚和同事们在过去几年收集了很多林业方面的数据,包括土壤、环境等,再经过相关部门的统一部署,众多专家的辛勤劳动,把数据收集分类,最终绘制成乐山市林竹适宜种植区划及产业布局图。乐山市适合种什么林竹、各县(市、区)适合种什么林竹、各乡镇乃至各村适合种什么林竹,张安刚和同事们都根据当地的土壤一一进行了推荐。

“《土壤区划地图》将科学数据具象化、简单化,让更多的人看得懂,看得明白。它对乐山林竹产业发展,包括精准扶贫,具有指导意义。”张安刚告诉记者,“依托《土壤区划地图》,结合乐山市‘绿秀嘉州’行动,全面提升林竹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打造特色林竹产业带,让林竹不仅给乐山带来绿水青山,还有‘金山银山’。”

而《土壤区划地图》对乐山茶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记者从乐山市农业局了解到,依托《土壤区划地图》的出炉和推广,十三五期间,乐山将进一步优化茶产业布局并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乐山茶产业“三带、二园、一线”发展布局。

其中“三带”包括:夹江—峨眉山高效生态茶叶产业带,五通桥—犍为—沐川标准化茶叶产业带,以及马边—沐川规模化有机生态茶产业带。“二园”包括:“峨眉山茶”创意创业园和犍为全国茉莉茶产业核心产业园。“一线”指:成都—乐山—峨眉山高速沿线(成乐、成自、乐宜、乐雅和仁沐新)茶文化旅游核心走廊。

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一区六带”现代农业发展布局,把精准选择适宜种植作物、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增强造血功能作为农村群众脱贫增收的根本途径。乐山率先在全省绘制并推广应用《土壤区划地图》,不仅为各地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乐山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撑,有利于最终实现农民脱贫增收的目标。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