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块“田”里说丰年③丨再生稻丰收背后的“粮安”密码

2023-08-25 16:17:5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曾小清

四川在线讯 (王晋朝)  “你看,已经在抽芽芽了!”

8月23日,在乐山市犍为县罗城镇太阳村,村民李启华正在向自家已经收割的水田里抛撒肥料——仔细观察,一排排稻茬上,2、3公分的新芽已经长出。

“种的是再生稻。”犍为县农业农村局总经济师王鹏告诉记者,近年来当地再生稻种植面积更连年增加,“今年犍为再生稻种植面积达11.8万亩,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

为何再生稻连年扩产?用王鹏的话讲,这背后是一组关乎粮食安全的生产密码。

藏粮于技

破解劳动力外流后的种粮难题

“今年收成好。”李启华赤膊着上身,黝黑透红的皮肤是丰收的印迹。“头季稻一亩差不多打了600公斤谷子,再生季一亩能有个150公斤左右。”他估计,这是三年来收成最好的一次。

但仔细算来,再生稻一年亩产为750公斤左右——只能做到与单季稻一季产量持平。既然产量不占优势,为何再生稻受种植户青睐,还被当地政府大力推广?

“撇脱、好吃,还多产一季粮。”说到再生稻的好处,李启华脱口而出。63岁的他,子女都在成都工作,家中只有他和老伴一起耕种6亩水田。他告诉记者,再生稻最大的好处在于省时省力——只用插一次秧,再生季施肥就能长,这样大大减轻了他们的负担。“关键是田不会闲着。”

自2021年起,犍为按乐山市部署,对土地撂荒情况进行了摸底。劳动力人口较少、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等问题,让犍为不少土地撂荒。

育秧中的再生稻。

王鹏介绍,目前犍为有六成农田由散户种植,而全县各镇在村劳动力平均年龄都在50岁以上。如何用有限的劳动力实现耕地资源充分释放?“要因地制宜,‘藏粮于技’。”

由于地处丘区,犍为有很多不宜展开机械化作业的零散耕地。“人少、地散、边角地块没人种。”王鹏表示,破题问题的关键是找到一种便于种植的方式,于是再生稻成了破解这组矛盾的最优解。加之当地长期有种植再生稻的传统,让这一措施得以迅速推广。

为推广再生稻种植,犍为为农户提供了从种子到肥料的全部农资。“我们还在想办法让再生稻变得更好种。”王鹏介绍,为蓄留稻茬,目前再生稻只能采用手工收割的方式,采收效率不高。目前,犍为正与四川农业科学院进行合作,从良种和良机两个方向进行改良,希望早日实现再生稻的全机械化收割。

乐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除犍为外,乐山还在井研、市中区等地推广再生稻种植。“今年再生稻种植面积约33万亩,占全市大春水稻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

向田要利

激发种粮农民原生动力

“范老板,再生稻我最多卖你500斤。”刚刚收完头季稻,预约收购再生稻的电话便打到了李启华家中。“原来只是觉得再生米好吃,现在才晓得它这么紧俏。”

犍为种植再生稻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李启华介绍,原先农户喜欢种植再生稻,是因为它品质高、口感好。“大多是当作自家口粮。”如今,再生米越发受到市场青睐,干谷的市场均价可达2.3元每斤。“打出来到城里卖,一斤五六块不成问题。”

能把稻米价格“喊上去”,离不开李启华口中那位范老板的努力。

范惠萍是乐山惠田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深耕犍为三十余年,她深知企业要扩产获利首先要让种粮户看到效益。“要作响品牌才能提升稻米的附加值。”范惠萍表示,这与犍为的思路不谋而合。

喜获丰收。

为打响“犍为再生稻米”品牌,犍为县依托地方品牌米业公司乐山惠田米业,从2017年开始试点实行统一供种、统一农化物资、统一落实栽培管理技术,实现庄稼地里签订单,让种粮农户看到切实效益。

“现在和我们定向签约的农户种植面积加起来有9万余亩。”范惠萍表示,企业与农户实现了双赢,公司不仅产量大幅提升,其生产的梁家山牌香米于2021年被中国粮油协会评为“中国好粮油”称号。目前同公司签约的农户还在增加,他们也正在对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计划打造数个“犍为再生稻米”高端品牌。 (犍为县农业农村局供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