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学普”之“峨边特色”
“小壁虎,在墙脚抓蚊子,一条蛇咬住了它的尾巴,小壁虎一挣,挣脱了尾巴就跑走了……”电视画面里,来自峨边彝族自治县小太阳幼儿园六岁的小朋友饶依婷,用一口充满童真的普通话,讲述《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
4月30日,“我是彝家娃 爱说普通话”——小凉山“学前学普阿依小主播”系列电视节目在峨边电视台上线。系列节目包括“阿依讲故事、阿依小演员、阿依小游戏、阿依小医生、阿依小老师、阿依小导游”六个主题,将彝族民俗文化、历史传说融入其中。据悉,接下来,“阿依系列”将每日推送一个节目,通过电视台、户外电子屏、微信公众号等进行全方位投放。
“阿依系列”是峨边打造的“学前学普”的特色活动之一,旨在通过展示学前幼儿的普通话学习成果,营造良好的学普社会氛围。记者了解到,在“学前学普”行动中,峨边以“双线五统”管理模式,大力推进“学前学普”工作常态化,并走出了一条“组织推动、要素促动、创新驱动”的特色之路,助力彝区学前幼儿展翅高飞。
“双线五统”管理模式
推进“学前学普”常态化
据悉, “双线五统”是峨边建设“一村一幼”的管理模式。“‘双线’即党委线(组织部—乡镇党委—村支部)和教育线(教育局—乡镇中心校—村级幼儿园),‘五统’即统一办园条件、统一师资标准、统一课程设置、统一常规管理、统一保教评估。”该县学普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介绍,该县积极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教育部门具体责任,及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县级领导负责挂联乡镇制度;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将“一村一幼”建设工作纳入每年相关部门和乡镇的目标考核内容。教育部门设置学普办公室,各乡镇中心校积极主动配合当地党委、政府每期做好入园儿童摸底调查和政策宣传引导工作。
在“五统”方面,按每个幼儿园5万元的标准进行升级改造,完善教学设施设备;为村级幼儿园每个班配备至少2名教师,现为142个教学班配齐292名教师;全县统一使用“一村一幼”免费教材,选用《乐山市“一村一幼”双语辅导用书》,统一使用北京华言公司研发教材和统一使用地方教材;规范办园行为,坚持“幼儿教育活动化、幼儿活动游戏化”;统一制定《“一村一幼”保教质量评估考核办法》,年终从安全保育、教育教学、班级管理、师德师风、教师评价等5个方面对“一村一幼”进行考核评估……“双线五统”管理模式为峨边“学前学普”的常态化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该县根据辖区“一村一幼”校点布局,结合山区地理和乡镇实际,将全县“学前学普”行动划分为五大片区,选好召集人,搭建区域合作网络,联动联研。
游戏化教育教学
保证“学前学普”成效
“学普”质量,重在教学,根在教师。近年来,峨边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多举措,对全县幼儿教师尤其是“一村一幼”教师进行培训,每年组织各级各类培训近10次、培训千余人次,逐渐转变了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方式方法。
为保证“学前学普”成效,该县坚持游戏学普——“一村一幼”的“一日活动”以游戏为主,充分利用专业教材在一日生活各环节让孩子进行普通话学习。晨间的语言游戏(晨谈活动、念儿歌比赛、传话游戏)、丰富多彩的区域游戏(用普通话自由交谈、讲述故事、表演故事情节),让孩子们自由玩耍,开心地用普通话交流……集教活动中,教师始终坚持以游戏贯彻始终,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获得知识、练习说普通话。
在园玩游戏,放学后将游戏带回家,实现亲子“学普”同行——村幼教师在孩子离园时,会为孩子们布置小任务,把当天在幼儿园玩过的游戏带回家教家长一起玩。孩子们在家和家长玩游戏时,学说普通话,充分让家长了解和积极参与“学前学普”活动。久而久之,教学相长,孩子和家长的普通话水平都明显提高。
“现在家长们都非常了解和认可‘学前学普’活动的实施,肯定‘一村一幼’办得好!”该县学普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打造课程实施与教学范式
实现“学前学普”标准化
近年来,峨边“一村一幼”主要统一使用“一村一幼”免费教材,并选用乐山幼教专家根据少数民族地区情况编撰的《乐山市“一村一幼”双语辅导用书》。从去年开始实施“学前学普”行动后,同时统一使用北京华言公司下发的“学前学普”专业教材。“无论是使用哪类教材,我们都要求村幼教师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选取适合的内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搞盲目效仿和‘一刀切’,保证孩子学有所获。”该负责人介绍,在专业教材的专业引领和普通话教学的重点实施过程中,孩子的普通话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同时,以县幼儿园和毛坪、新林、五渡、新场、黑竹沟、大堡六所乡镇中心园为实验基地,参加乐山市重要课题《视域视野下幼儿园区域游戏层级推进实践研究》的研究活动,努力探索“在区域游戏中如何更好的促进孩子普通话水平提高”,总结经验打造可以复制和模仿的教育教学范式进行全县推广。
另外,该县还积极打造“主题教学活动中培养孩子说普通话”“亲子活动中培养孩子说普通话”“混龄班级里如何培养孩子说普通话”等教育教学范式,确保“学前学普”标准化推进。
此外,峨边还因地制宜实施地方课程,编撰地方教材移风易俗幼儿读本《争做好阿依》、编撰印发防疫地方课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护指南》(幼儿版)等,确保“学前学普”工作创新推进。
坚持教研创新
促进“学前学普”突破发展
以研促教,教研相长。峨边积极鼓励“一村一幼”以中心校为单位,定期开展园本教研活动,以研促教。自启动“学前学普”行动以来,在乐山市课题专家组的指导下,该县立足“家园共育”“小手拉大手”等民族地区学普特色实际,在总课题《立足家园共育提升彝区学前儿童普通话水平的活动开发与实践研究》的统领下,将全县公民办园和“一村一幼”划分成三大片区,分别开展三个子课题研究,三个课题各有侧重,也互为兼顾,并将重点落脚在“学前学普”上。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扎实开展了教学活动展评,教师优秀论文评比,幼儿绘画作品、手工作品评比和义卖,民族特色手工评比,童话节等系列活动,让孩子带动家长充分参与各项‘学普’活动。”该负责人介绍,活动中,孩子们的普通话水平及动手动脑等能力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能力突飞猛进,家长育儿观念、行为习惯、语言表达等都有很大转变。
据统计,“学前学普”行动实施前,峨边“一村一幼”有1404名学龄前儿童不会说普通话,占比39.2%;“学前学普”行动实施后,截至2019年12月,全县普通话听不懂不会说的学前幼儿仅462名,占比12.9%,学前幼儿语言障碍得到有效破解。同时,通过“小手牵大手”为彝区群众家庭传递现代文明生活正能量,带动近万个彝族家庭与普通话同行、与文明同行。(记者 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