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为:畅通产业扶贫路

www.scol.com.cn (2018-09-17 09:05:37) 来源:乐山日报
编辑:刘若辰李丹 记者 许金波  

近年来,犍为县以产业扶贫为主攻方向,着力提高特色产业竞争力,升级产业“成长线”,搭建市场“直通车”,健全收益“分配图”,不断增强贫困群众造血能力,畅通贫困群众脱贫之路,全县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7.2%下降至1.6%。

响滩村贫困户产业园

筑牢支撑点

提高产业竞争力

秋风送爽,罗城镇凉厅子数千亩茶园茶香四溢,“万顷茶浪、幸福之乡”农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的典范呼之欲出。谁能想到几年前这一带还是杂草丛生的荒坡,位于铁岭、青狮、幸福3个市列贫困村境内。

“以前全村基础设施落后,没有像样的道路,村民饮水困难。”罗城镇铁岭村党支部书记李旺介绍,近年来,该村依托凉厅子茶园建设,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围绕产业园区和产业环线,投资420万元实施道路改建完善工程,投入294余万元完成农房风貌改造、垃圾池改扩建,绿化道路等工程,交通条件和村容村貌都有了极大提升。

脱贫致富,产业是关键。犍为县近年累计投入资金2.3亿元连片成带规模发展种植、养殖业;科学引导贫困村贫困户规模种植茶叶3.4万亩、茉莉花1684亩、生姜7782亩,养殖畜禽4630万头(羽),新增土地流转10.1万亩,形成河东片区特色茶产业带。

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先行。犍为县先后投入资金1.3亿元,新改扩建市、县列贫困村道路342公里,建设高标准农田2.3万亩,实施农网改造421公里;投资6642万元,完成罗城镇、九井乡特色小镇一期工程建设;建成返乡农民工创业园、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等“双创”平台24个,建成市级“四好村”55个、幸福美丽新村30个,为培育壮大现代农业产业提供了基础保障。

突出关键点

升级产业“成长线”

9月的纪家乡鱼石村稻田里,稻谷已经丰收,鱼儿畅游,“稻鱼共生”模式在该村广泛推广。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吴志元的4亩稻田,鲤鱼、鲫鱼长势喜人。

鱼石村党支部书记马伯文告诉记者:“相比于传统种植,‘稻鱼共生’模式1亩稻田可多收入600元。”今年年初,为引导村民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稻鱼产业项目,鱼石村争取补助资金20万元,采购优质鱼苗4800公斤,发展“稻鱼共生”稻田320亩,并为所有贫困户赠送鱼苗等,助其稳定脱贫。

走循环发展之路、生态发展之路、有机发展之路,犍为县抓住关键,升级“产业成长线”。

金石井镇依托资源禀赋和柑橘种植优势,坚持市场导向,引入塔罗科血橙、爱媛38号、春见等10多个名优良种淘汰传统品种,全镇优质柑橘种植面积1.9万余亩,年产值近2亿元,带动农户4000余户,其中贫困户300余户。同时引进3000亩金蝉项目,形成“树上金果、地下金蝉”的立体生态农业模式,金蝉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2000余万元,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双溪乡硝水村利用梁家山海拔高、气候独特、生态环境好的自然环境优势,种植优质稻种川优6203,引入市级龙头企业乐山惠田米业有限公司注资350万元,联合打造粮油高产(有机)水稻园,每亩可增收800余元。

打造增长点

搭建市场“直通车”

推动农旅融合、开辟电商渠道、做长产业链条……在产业扶贫的道路上,犍为不断打造增长点,搭建市场“直通车”。

积极打造“中国橘子小镇”“清溪古城”“茉莉小镇”“茶马古道旅游休闲小镇”,立足特色产业优势,开发一批集农业观光、农耕体验、农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农旅项目,成功打造“邓坝荷花季”“茉莉花文化艺术节”“四川犍为柑橘文化旅游节”等旅游品牌,带动贫困户吃上了“旅游饭”。

完善县农村电商运营中心、村电商服务站点服务功能和配套设施,为贫困村网店提供策划、培训、代购等专业服务。借助犍为农耕网、“天虎云商”乐山专馆“犍为特色专区”、岷东乡“山民东东”电商网站等平台,实现本地农产品在线预订和销售,销售单价平均提高1.5元左右,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此外,犍为县还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带动贫困户发展致富。目前,全县共登记注册专业合作社499家、家庭农场289户。大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花茶加工企业46户,建设清溪镇盐坪村茉莉茶加工园和天御新农新城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开发金犍茉莉盆景、茉莉花糕点、茉莉花酒等高附加值系列产品,创新研发茉莉红茶,带动贫困群众在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分享更多红利。

抓实着力点

健全收益“分配图”

玉屏乡响滩村属于市列贫困村,该村利用资产收益扶贫专项资金、产业扶持基金、帮扶部门帮扶资金以及社会捐赠资金,投资入股到响滩凤凰李专业种植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党支部+贫困户”模式,按照“保底收益+分红”形式,打造“贫困户产业园”。

“之前送给贫困户的果树苗,由于疏于管理都长得不好。”玉屏乡党委书记彭剑平坦言,“现在好了,通过整合多方扶贫资金,打造‘贫困户产业园’,进行集中集约发展、精细化管理,确保扶贫产业发挥最大效益,贫困户分到了实实在在的利润。”

在“贫困户产业园”间种的小米椒地里,40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王万彩正和其他贫困户一起采摘小米椒。产业园每年的保底收益及每天70元的务工收入,让她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推广“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经营模式,犍为县实现了贫困户资金入股有股金、基地就业有薪金、流转土地有租金、代养寄养有酬金。

该县还出台《关于鼓励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带动脱贫攻坚政策意见的实施办法》,同时县财政投入资金540万元建立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引导22个龙头企业全覆盖帮扶23个市列贫困村,建立资产收益扶贫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资产量化、入股分红”“订单种植、协议回收”等模式,带动17个市列贫困村脱贫。(李丹 记者 许金波)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