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吕霖是“乐山川剧界的最强大脑”

http://www.scol.com.cn  (2016-06-22 09:23:36)  来源:三江都市报  
编辑:刘若辰记者 潘媛媛  

  人物档案:吕霖

  吕霖,生于1980年代,这个年代出生的人,大多受到欧美、日韩文化影响,而他从两三岁起随外公在乐山城区听川剧,从此痴迷。尽管长大后并未进入科班学习,却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进入川剧票友圈,学习表演川剧、自学制作川剧服装道具、收藏川剧胶片和剧本、练习已经失传的技艺……他誓要将川剧发扬光大。

吕霖展示自制的川剧服饰

  两边头发铲平,中间一撮长发向后梳,清秀的脸庞,两道剑眉,左手带着紧箍咒同款银质手镯,右手拿着一把折扇,这就是吕霖,明明一副潮男派头,举手投足间,却像古书中翩然而来的书生。他今年31岁,却已是乐山市川剧协会秘书长,从小痴迷川剧,现在不但唱做练打样样会,还热衷于自己做服装道具……他被业界称为“乐山川剧界的最强大脑”,今天就来听听他的故事。

  一个戏迷 从小开始听长大网上学

  说起对川剧的痴迷,吕霖说,他从两三岁起,就跟随外公在乐山城区到处听戏,肖公嘴、文化宫、肥皂厂、大曲口、关帝庙的茶馆,是爷孙俩最常去的地方。当时茶馆内,都用盖碗茶沏茶,外公用茶碗喝茶,他用茶船喝茶,一杯茶,一场戏。

  在吕霖的记忆中,1987年到1997年前后,每天早上9点半到10点,四川电视台播放川剧曲目。刚开始,他跟随外公看,到后来,自己深深爱上,不上学的时候,准时打开电视看川剧。尽管痴迷川剧,但他最终还是像普通人一样读书、高考、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可是对川剧的热爱从未减少半分。

  2007年,吕霖已经在乐山卫生部门工作,得知乐山有川剧社,吕霖就加入其中,成为剧社里最年轻的川剧演员。从爱好听剧,到唱剧,没有练习是要露馅的。因此,每天早上6点,他就到肖坝路喊嗓。直到一年后,他的唱功终于得到了认可。

  除了唱功,还需要练习手眼身法步。说到这里,吕霖突然身段一架,步伐迈开,两手端起来,眼神随着手出去,小生扮相,信手拈来。

  平时练习演唱,都通过网络视频,搜索各位川剧界大师们的演出,唱腔技巧仔细揣摩,一步一颦模仿学习。如何能演得更走心?他花了不少功夫去观察生活。

  为了唱《王婆骂鸡》,他一早就到菜市场蹲点,学习老太婆们如何走路,怎样骂街。“我给你学一个。”说着他驼着背,左手做个拄拐杖的姿势,碎碎迈出步子,右手一摇三晃;难过之时,扶起袖子,擦擦左脸颊,再擦擦右脸颊,抽泣两下,左手揪着鼻子擤鼻涕,往地上一甩,再在衣服上(演出时是围腰)擦两下。俨然一个气得伤心的老太婆,让人忍俊不禁。

  一双巧手 自学传统手工制作川剧服饰

  学会唱川剧,吕霖觉得还远远不够。彼时,川剧服装穿在演员身上流光溢彩,现在已经非常罕见。市面上能买到的,大多不是来自传统手工打造,穿上既笨重又粗糙。为此,他开始自学传统手工,制作川剧服饰。

  走进吕霖的家,客厅左右两边音响上,各自摆放着一顶漂亮的戏帽,餐桌和茶几上,放满了制作川剧头帽的零件。

  川剧中,传统的头帽数量只有72顶半,可以塑造川剧中1600多个角色。

  刚开始制作戏帽,吕霖将其全部拆开来,慢慢研究分析制作原理。原来,传统戏帽都是用纸和浆糊做成,再经过挤粉、绷面、着色等步骤,最后拼装而成。

  要用怎样的纸?要用怎样的浆糊?又如何挤粉、绷面、着色?吕霖多次向裱画师傅、古建筑装修师傅请教,甚至还跑到农村里,向折纸匠请教技术问题。经过多次不断实验,最终制作出了轻巧又精致的头帽。

  从最开始拆戏帽,到后来借藏家的戏帽依葫芦画瓢,再到后来网上搜索跟着做,如今,这72顶半戏帽对于吕霖来说是信手拈来,每种戏帽的尺寸,他都已烂熟于心。

  不但如此,他还像一台能移动的人肉3D打印机,你要什么样的东西,他都能通过一双巧手,制作出来。记者在他家里看到,他自己能在软帽上绣盘金绣、自己缠铁丝,制作头上的珠钗、家中的“武器库”全都是自己做。

  他曾经为朋友制作了一款头花,这位朋友戴出去,被点了无数个赞。还有人询问哪里有卖,吕霖笑说,此款乃独家制造,仅此一个。剧社的朋友买来的衣服尺寸太大不合身,他也懂得如何下手改良。有朋友因此给他封号“川剧界的最强大脑”。

  一门绝技  寻找传统川剧苦练消失的技艺

  在戏曲中,有一门绝技叫踩跷,即脚上绑木质小脚,模拟女人小脚缠足行走,木质小脚类似高跟鞋,高达六七厘米,却没有后跟,全靠三寸前掌着力,也因此被称为“戏曲中的芭蕾”。在传统戏曲中,现在很难见到。吕霖不但自制了一双踩跷,还能踩着它唱完一折戏。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做好这双木质小脚后,他一下班回家,就绑在脚上不停练习,不管是炒菜做饭,还是洗衣拖地,都穿在脚上,慢慢熟练,掌握平衡。要想将木质小脚在脚上固定稳当,在绑的时候就要捆紧,天气稍微一热,捆完双脚背心全是汗水。当练习完,放开脚时,双脚已经被勒得淤青。

  吕霖说,有机会的话,他想穿着这双木质小脚唱《王婆骂鸡》,给大家演一盘丑角。遗憾的是,他们的演出场地在乐山城区大曲口文化广场,那里的小舞台地板是木头拼接而成,缝隙比较大,他担心崴脚。

  为了能找到更多传统川剧的东西,每到周末,在乐山城区泌水院都能见到吕霖的身影,和收藏古董的人不同,他来在这里,是为了捡漏。至今,他已经淘到了几十张川剧彩胶唱片,都是名家录制。他还淘到不少川剧剧本,有书籍,有手抄本,吕霖说,希望能从这些最传统的川剧作品中找到灵感,再现当年的精彩。

  一次尝试 从唱腔到剧本大胆尝试改革

  吕霖一边收集传统川剧,一边又在尝试对川剧做大胆改革。

  将流行音乐改成戏歌,大家耳熟能详的,是当年有人将刘德华的《谢谢你的爱》改成川剧唱腔。吕霖曾经改过周杰伦的《菊花台》、儿歌《铃儿响叮当》、民歌《康定情歌》等等,每次和朋友们唱歌的时候,前面正儿八经的唱,第二段就突然变成川剧唱腔,一个大转弯,有趣又好玩,每位听众无不捧腹大笑。“好玩嘛!让大家知道川剧唱腔是个什么样儿的。”吕霖说。

  现在,移植、改编剧目渐成流行,比如重庆大学幽兰剧社,曾经将《桃花扇》改编为川剧,吕霖也想通过这种形式来改编川剧,目前正在着手,将京剧《春闺梦》改编成川剧。

  吕霖认为这并不冲突矛盾,我们要让川剧走上亲民路线,应该要与时俱进。继承川剧,前辈们认为教会年轻人唱川剧就是继承,他则认为要发展更多爱好者、要竖立起川剧品牌,让更多人理解戏曲文化,同时,还要做好保护川剧、恢复川剧的工作。

  一个信念 川剧依然有发展的土壤和活力

  “耶!你会川剧啊?你会变脸、吐火?”有不少朋友在与吕霖结识时,得知他会唱川剧,都会不约而同这样问。近年来,变脸、吐火魔术般的表演形式,经常出现在各种演出场合,让许多观众轻易地将川剧与变脸、吐火画上等号,这是吕霖觉得很无奈的地方。“变脸、吐火属于川剧,但它不能代表川剧。川剧同其他戏剧一样,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唱腔上,相比京剧的皮黄腔,川剧唱腔更有昆、高、胡、弹、灯之多。”这么有魅力的地方剧种,缘何落到四川人都不知道的地步?他决心要继承川剧、发展川剧、改变大家对川剧的看法。

  2012年,吕霖因为工作前往河北省石家庄市出差。闲暇时,就在石家庄四下游玩,看到城区里有不少剧场可以听评剧、梆子等等,他也就进去听听看。偶然间,亲切的家乡话在身边响起:“到处都可以听到这些戏,就是没得川剧。”他走到后台,与班主商量,想上去清唱一段川剧《别洞观景》选段,这出戏通俗易懂,且能体现川剧高腔魅力,班主大概觉得年轻小伙子唱川剧有点意思,也就答应了。他一上台,川剧高腔清亮开嗓,台下观众拍手叫好。下台后,惊见老乡眼泪汪汪,坚定了他想要发展川剧的热情。

  “我们不是没有观众,有不少年轻人热爱川剧、喜爱川剧,只是没有一个好的平台。”吕霖告诉记者,他加入了一个QQ群,名为“小三庆川剧社”,群友500多人,年龄最大的不超过40岁,年龄最小的10多岁,大家在这个群里,聊的全是川剧,时常还凑到一起演出。

  一次,吕霖和小三庆川剧社的社友们在成都郫县演出,周边大学生早早赶来抢座位,还有一次在成都市区演出,观众为了争个好位置,还争吵起来。他常以这些经历告诉川剧爱好者们,川剧依然有发展的土壤和活力。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