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师附小的校园前身是犍为一中老校区,该校二年级学生胡清菡的妈妈周娟曾在此就读高中。“与以前我读书时的校园环境相比,变化太大了,如今的犍师附小校园色彩斑斓,清新明亮、美观大气。”周娟感慨地说道。
在犍为城区,像犍师附小一样发生校貌变化的,还有犍师附中、犍为二中、南门小学等校,这些校园校貌的“焕然一新”,既为老城区增添了一抹城市建筑亮色,又让人看到了犍为县全力实施学校提质改造工程的可喜成果。
千年儒城,文运昌盛。近年来,犍为县坚持突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作为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将教育投入作为战略性投入优先保障,以项目形式扎实推进实施学校提质改造工程,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切实将教育建设项目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回应百姓对“家门口好学校”的期盼,持续提升教育质量。
校园之美 美在外在
14所学校提质改造焕新颜
9月20日,记者走进犍师附中,崭新大气的校门、色彩明亮的“阳光大道”、古朴的“风雨长廊”,整个校园视野开阔,规范整洁,令人赏心悦目。
提质改造后的犍师附中
犍师附中是该县实施提质改造工程的第一所学校。“2019年犍师附中搬迁到此,面对的是拥有复杂历史沿革的旧校址,当时的校园由于经历过多种类型(公办中学、职中、民办中学)的短暂办学,投入少,校园环境差,严重阻碍了学校发展的步伐。”该校党总支书记王世锋说,提质改造工程犹如一场“及时雨”,让校园校貌展新姿,有了持续发展的可能。
然而,两年多前,提质改造工程没有改造“样板”,老校园“怎么改”也曾让人一筹莫展。对此,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挂帅,多次现场调研,谋划部署“施工图”,共同协商破解难题。“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投入资金225.46万元,我们对学校大门进行重新设计,进出场地铺设彩色透水混凝土,办公楼后闲置场地平整浇筑混凝土扩充运动操场,改造办公楼和教学楼厕所等,让校园校貌焕然一新。”王世锋说。
犍师附中射箭特色课程
育人环境大变样,带来育人方式变革,促进育人规模扩展。“我校从最初的6个班扩展到32个班,从传统教育模式转变到注重为学生提供特色教育,包括开设了射箭、沙画等36门特色校本课程,我们坚持‘以生为本’,紧盯‘精细管理’,正步入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快车道。”王世锋说,目前该校教育教学质量名列全县19所初中学校前茅,成为每年升学季里的“热门校”。
犍为职中三年内学生规模突破3000人,成为全省县域中职学校生源规模第一圈层学校,面对这份“幸福的烦恼”,该校党总支书记谢平表示,通过提质改造工程升级运动场、扩容食堂、新增床位等附属设施,为该校进行省中职教育“三名工程”建设添砖加瓦,以实际行动跑出职业教育发展“加速度”。
犍为职中铺设新运动场
犍师附中提供的改造“样板”,让紧随其后的犍师附小、南门小学、犍为一中、犍为二中、玉津小学、犍为职中、机关幼儿园等14所学校提质改造的步子迈得更快更稳了些。它们从校门文化、校内运动场地、教学办公楼、所有墙面、教室门窗、校史馆、食堂、厕所等方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提质改造,升级基础设施,美化校园环境,以环境引人、留人、育人,不断增强师生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
校园之美 美在内涵
“一校一品”“体教融合”显特色
南门小学位于玉津镇书田街的一个十字路口,是一所典型的犍为老城区“老破旧”学校。当日,记者在南门小学看到,9月中旬刚通过改造验收的校园已全然“改头换面”,其白色的新貌在周围的老居民楼中显得格外耀眼。“我校的提质改造项目共计投入资金135.36万元,对校园大门、场地、外墙面、屋面、门窗等进行全面改造,不断提升办学品质。”在该校党总支书记明森说。
在他手中,还攥着一份关于川剧的校园文化营造设计方案,这是他构筑百年老校之魂的“法宝”之一。原来,南门小学自2019年起“川剧进校园”,便先后建立川剧训练室、配备川剧演奏乐器、川剧表演服装等,并在县文化馆的指导下,形成了专业化川剧教学师资团队,形成了成熟的川剧表演、脸谱、剪纸、石头画等系列特色课程,引导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2022年,该校还成为乐山市首批“嘉阳河”川剧艺术传习展示基地学校。
南门小学“一校一品”川剧艺术特色
提质改造后的南门小学
“校园环境变好了,为打造校园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升级空间,我们将继续以川剧文化为主线,致力于打造‘一校一品’,走‘以德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文化润校、特色亮校’的内涵发展之路,倾力打造四川省的川剧特色教育学校。”明森告诉记者。
放眼全县,办学条件的改善,无疑为各校“一校一品”的特色办学提供了十足底气,犍师附中射箭、龙孔初中剪纸艺术、双溪初中藤编艺术、罗城小学武术......根植于犍为地方文化,不断引领全县学校走出办学特色,实现长效发展。
在犍师附小新改造的曲棍球训练场地上,队员们认真训练
近日,在犍师附小新改造的曲棍球训练场地上,30余名女子曲棍球小队员在国家队队员钟梦玲等教练的带领下,练习拉珉球,锻炼基本功。队员们皮肤晒得黝黑,也不惧训练的辛苦与枯燥,毫不懈怠。“我校作为犍为县女子曲棍球训练基地,早在2021年便投入资金155.89万元改造了专业训练场地。每天下午4点至7点,犍为县丙、乙组曲棍球队员集中在此训练,实行统一食宿,统一规范化管理。”犍师附小党总支书记余让琼坦言,该校借此形成了以曲棍球为主的“体教融合”办学特色。
据介绍,该校每年一二年级进行“苗子”选材,校园内曲棍球课、曲棍球操、曲棍球主题校歌备受全校学生欢迎。“县委、县政府还打通了曲棍球队员绿色升学通道,解决了家长们因户籍问题带来的后顾之忧,曲棍球运动也赢得了学生家长们的青睐。”余让琼告诉记者,此前该校女子曲棍球队蝉联数届省锦标赛冠军,并为国家曲棍球队输送了数名优质运动员。
19年的筚路蓝缕,在以陈霞、曾亮等为首的犍为一中女子曲棍球队教练的打拼下,小县城曲棍球运动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强”。据悉,该县先后向国家队输送7名队员、国家青年队输送8名队员、国家少年队输送8名队员、四川省队输送11名队员;连续四届奥运会均有学校输送的队员参赛,连续两届全运会均取得女子曲棍球项目冠军;2023年犍为女子曲棍球队在杭州亚运会上取得冠军,2024年在巴黎奥运会上收获集体项目银牌。曲棍球运动已成为犍为“体教融合”的金字招牌,目前该县正规划建设犍为曲棍球赛训中心,致力于将来承办大型赛事。
校园之美 美在充满希望
提质改造助力乡镇学校破题解难
2022年8月,当罗城中学党总支副书记王文全从城区学校调到罗城中学时,他的心里有一些落差。“校园建筑陈旧落后,对学生吸引力减弱,生源质量持续下滑,成为公办高中里的‘兜底学校’。”他说,罗城中学曾经是全市农村高中的一面旗帜,也曾培养过一批名师名家,有过辉煌的办学史,尽管教师队伍依旧是当年那批优秀的队伍,却因学校发展的滞后,大家的精气神不足。
不久,犍为县罗城镇教育园区建设项目吹来的“风声”燃起了他的希望。原来,作为犍为区域副中心,罗城镇是人口大镇,罗城教育成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名县的重要一环。县委、县政府多方整合筹措资金,规划实施罗城镇教育园区建设项目,罗城中学划入项目A区进行提质改造。
犍为县罗城镇教育园区建设项目A区罗城中学(效果图)
罗城中学新建教学楼(效果图)
“我们的改造资金、土地已具备条件,A区项目将新建学校运动场、学生餐饮服务中心、综合实训楼、教学楼和学生宿舍,并对原有的建筑实施风貌改造。目前项目有序推进,力争年内动工,2026年底完成建设。”王文全高兴地说,这将极大地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也将为学校下一步的错位发展转型,创办融合“普高、艺体、职教”的综合性高中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
同样发展滞后的孝姑初中,也在犍为经开区实验学校建设项目中破题解难。“项目建设包含了孝姑初中恢复重建,通过门卫室、综合楼、校园地面等维修改造,教学楼加固改造,新建食堂等,优化乡镇学校资源配置,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孝姑初中党总支副书记唐锋说,办学条件的改善为接下来合并孝姑小学,成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提供了基础条件。
提质改造后的孝姑初中
“2年多来,我县连续实施学校提质改造工程,改造范围从城区延伸至大的乡镇,既是基于人口结构的变化,又是回应民生所盼,也是以‘紧起来、动起来、跑起来’的奔跑之姿,以实绩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名县交出满意答卷。”犍为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通过提升校园环境做好筑基工程,促进构建区域良好的教育生态,实现教育“提质增效”,助推犍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