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培优 乐山一职中“1+3”专业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2-09-30 09:37:10来源:乐山日报编辑:曾小清

从让机器人实现穿针引线到对机器人高精密运动的控制,从编程到自动装配……9月28日,在乐山一职中一间实训室内,来自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亮出“绝活”,各显“神通”。

近年来,乐山一职中创新专业建设理念,探索形成了以1个中职学校为中心,聚合1个产教联盟+1类高职院校+1类相关企业资源的“1+3”专业建设机制,建立起了高水平的育训基地,打造高质量的结构化教师教学团队,全面改革教学组织模式……在一次次教育奋进中,学校越办越好,学生们的出路也越来越多。

凝聚合力 促进中职学生成长成才

“近年来,随着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急需大量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但全市中职学校相关专业相对老化、支撑乏力,加速传统制造类专业数字化改造和先进制造业新专业建设迫在眉睫。”乐山一职中机械专业部主任王在国如是说。

为此,2016年起,乐山一职中在“113”办学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校+企、院、联盟”(简称“1+3”)专业建设运行机制,即以1个中职学校为中心,聚合1类相关企业资源+1类高职院校+1个产教联盟,协同推进欠发达地区智能制造类新专业建设。通过创新“中高职贯通、岗课赛证融通、产学研联通”理念,发挥产教联盟优质资源聚集力、高职院校贯通培养引领力、龙头企业产学研赋能支撑力,构建联盟筑基、高职引领、企业赋能的“1+3”专业建设机制,实现中职学校智能制造类专业高标准建设和学生升学与就业双通道高质量培养。

截至目前,“1+3”专业建设成果已在市内11个兄弟院校应用,并先后在乐山市职教大会、四川省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建设论坛、成都智能制造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大会等相关会议上推广,为相关学校新专业或示范专业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示范引领 协同带动促提升

以“1+3”专业建设机制为支撑,乐山一职中还探索构建了“纵向贯通、横向融通、四级递进”育人模式,推动学校智能制造类专业招生规模稳步增长,报到率持续走高,毕业生升学与就业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就业率从2017届的91.4%增加到2020年的95.5%、就业起薪点从2600元增加到3500元,毕业生升学率从2017届的66.7%增加到2020届的91.3%、升入省域“双高校”或“优质校”的比例从25%增加到73.8%,培养出一批区域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在一职中,我们零距离接触到了企业一些前沿的技术技能,并能够深入生产第一线,接受企业技师亲自演示指导,真正实现了把学校、教室、课堂搬进企业的办学模式。”得益于“1+3”专业建设机制,2018级毕业生林杨顺利考入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扎实的专业技能让他屡屡在全国职业竞赛中获奖。

除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乐山一职中的“1+3”专业建设成果还推动学校智能制造类专业建设水平稳步攀升。2017年来,新增成都航院、成都工贸等中高职贯通培养院校8所;新增教科研仪器设备价值1257万元,其中合作单位捐赠或准捐赠150万元;新增合作企业20家、校外实训基地5个;新增兼职教师5名,转型培养专任教师10名,其中4人获技师证书、1人获评国家级裁判、1人获乐山首届工匠荣誉称号,教师省市比赛获奖28人次,其中省级一等奖3人;校企双元合作开发教材8部,参编国家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4部。

在服务发展能力上明显增强。依托智能制造联合工程中心、1+X考核站点等平台,乐山一职中为德胜集团、夹江水工等开展员工培训800余人次,为川天燃气、艾博机器人等改造TIG氩弧焊工艺或研制工业机器人设备,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1000余万元。对口帮扶峨边彝族自治县宜坪乡泉水村等地开展农机维修培训,帮扶10个贫困家庭全面脱贫。实施“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累计培养120名藏区彝区学生,学校被评为“9+3”工作市级先进集体。托管马边彝族自治县碧桂园职中、峨边职中等5所中职学校,帮助学校实现提质培优。

形成一批学术理论成果。乐山一职中主持2021年四川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1项,参研四川省教育厅2018年度教育科研课题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篇,参编国家规划教材4部,形成《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文件76个,获乐山市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获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张波)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