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招高考考后心理调节 高考“真空期”放松别放纵

2021-06-16 10:03:38来源:三江都市报编辑:曾小清

6月8日,2021年高考落幕,预计6月23日将公布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和考生成绩,7月初至8月中旬开展招生录取工作。有专家称,高考结束与被高校录取前这段时间是考生心灵的“真空期”。这段时间,考生和家长该怎么调整考后心理状态,做到放松不放纵呢?对此,乐山市草堂高中心理专职教师张荣芳给出了一些建议。

正确对待高考成绩

人生有很多可能

有教育专家曾说,高考只是人生中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事情,生命才是我们最重要的事情。具备为人处世的能力、优雅的谈吐魅力、较强的团队精神,以及保持阳光的心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高考成绩更重要。

“对此,考生和家长们应该理性对待高考成绩,正确看待可能出现的意外。”张荣芳说,高考和上大学并非美好人生的唯一通道,人生就像走路,走上任何一条路,都有独特的风景。不抛弃、不放弃,“条条大路通罗马”。

接纳支持关爱

家长是孩子坚强的后盾

“家长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在高考后多数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比以前增多,家庭是陪伴、支持和抚慰孩子最重要、最核心、最关键的阵地。在这特殊时期,家长要善于观察,适时关心协助孩子应对问题和调整心态。”对此,张荣芳给出了以下建议。

要提前表达对孩子高考成绩的积极态度——在高考“真空期”,多创造愉悦家庭氛围,家人间相互感恩,要尽早表达:“高考已经结束,不管结果如何,爸爸妈妈都爱你,我们一起来面对”。家长由此协助孩子做好敢于面对现实、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家长要努力觉察和提前调整自己——查分后,不管孩子高考成绩怎样,家长要敞开怀抱接纳孩子,做到一如既往地支持、关爱。同时也要开导孩子正确对待高考,缓解高考成绩的压力。家长的用心陪伴,有助于孩子接受现实,逐渐从挫折中成长。必要时,家长也可以请班主任或者孩子信赖的其他亲人朋友与之沟通交流。

家长要当好孩子志愿的“参谋”——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协助孩子收集有关高考及志愿信息,支持孩子做兴趣爱好探索和大学专业研究。在志愿问题上,家长可以表达建议,让孩子自己做填报志愿的决策。“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家庭劳动、社会实践,也可以建议和支持孩子参加某些兴趣爱好培训,还可以经常与孩子聊天,一起畅想未来的大学生活。”张荣芳建议,家长尽量放平自己的心态,不要过度纠结和攀比,及时引导孩子规划好暑假生活和接下来的人生。

放松不放纵

做好计划丰富自己

高考是人生中的一个片段,考生应把握当下,为身份、生活方式的转变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未来的人生。“考后1至2周内,考生以玩为主。我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比如多补觉、多休息,和好友结伴郊游,看一些以前自己想看而没看的书,和同学一起去打球、游泳等。”张荣芳说,这样可以缓解高考带来的压力,使生活变得充实,不至于找不到方向,不要把放松当成放纵。

她建议考生,要主动调整对高考分数的预期,坦然接受考试成绩。“高考已结束,分数高低已成定局,要调整心态,乐观接受考试成绩,并及时地吸取教训,进行反思。最重要的是要往前看,尽早地对自己未来的学习和生活进行规划。”她解释说,一味地沉浸在喜悦中,忽视了假期的学习充电,只会原地踏步或退步;而一味地因成绩不理想而懊悔,树立不起重新开始的信心,不利于在挫折中崛起和成长。

同时,考生应主动收集有关高考及志愿信息,深入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了解大学专业。在志愿问题上,考生可以听听家长老师朋友的建议,再自己做填报志愿的决策。在复读或上大学问题上,她建议考生与父母共同商量,分析利弊,了解心理承受力,给予足够长时间考虑清楚再跨出下一步。

“考生要识别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运用正确有效的方法调整自己心态。”在面对高考后的诸多事宜,考生会有喜怒哀惧等各种情绪,她建议,考生要主动识别自己在不同情况下的情绪,去感受这些情绪,去挖掘这一情绪背后的需求,去探索有什么样的资源、机会和行动可以满足自己的这些需求,从而找到有效的调节方法。“比如和父母沟通,阅读相关心理书籍,必要时去心理咨询机构或医院心理门诊找专业人员进行心理疏导。”

她还建议考生,做一张“最长暑假”计划表,根据自己的喜好制定一个内容丰富的活动计划,既照顾了兴趣爱好,又增长了知识。“这个暑假,大家可以多在家陪陪父母,一起看看电视剧、买菜做饭、逛街购物,这将是你和父母最美好的记忆。”张荣芳最后说道。(张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