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艾生:支教中的爱与感动

2021-05-12 09:48:27来源:乐山日报编辑:曾小清

“原本以为少先队工作只是组织开展活动,但从后面无数个工作到深夜的日子里,从队员言行规范到少先队队课设计,从活动方案策划到少先队阵地建设,我慢慢领悟到少先队工作的意义。少先队辅导员肩负着引导和培育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担。”今年5月,周艾生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她说:“在忙碌的工作中,我获得成长,感到幸福。”

1995年出生的周艾生,留着一头乌黑的长发,从小与舞蹈为伴,并连续在初中、高中、大学时期在校担任团支部书记。2020年,在乐山嘉祥外国语学校担任少先队辅导员的周艾生,主动请缨前往马边彝族自治县民主镇小谷溪村原唐家埂村小(现更名为“小谷溪学校”)支教,时至今日,已一年有余。

从“零”开始

让孩子们正确佩戴红领巾

作为一名教师,周艾生非常喜欢孩子。提起马边支教的经历,她的眼睛闪闪发光,她说:“我的爷爷曾是一名教师,他总是跟我说起山里孩子的淳朴可爱。大学毕业后我顺利进入校园工作,了解到有支教机会后,我第一时间就报名了。从小听爷爷的故事长大,我想去看看山里的孩子,发现更大的世界。”

周艾生如期踏上支教之路。回忆起前往村小的第一天,她眼含热泪。“孩子们整齐地佩戴红领巾,却并不知道红领巾的含义。”周艾生说,当时学校里共有74名学生,一年级入学时都戴上了红领巾,因为没有举行入队仪式,孩子们只将红领巾作为“我要读书了”的标志。

作为一名少先队辅导员,周艾生的工作并不轻松,一切得从“零”开始。孩子们平时交流用彝语,不少孩子虽然能听懂普通话,却很难用普通话与她直接交流。“语言障碍是摆在眼前的第一道难关。我去支教的第一天,就找到一个普通话较好的孩子,让她做我的‘小翻译’。”周艾生笑着说。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少先队,了解中国共产党,周艾生开始组织高年级的学生为低年级的学生举行真正的入队仪式。在周艾生的指导下,孩子们重新佩戴红领巾,唱队歌、行队礼,学习党史,获得新的认知。

向“爱”出发

让孩子们了解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舞蹈专业的周艾生,用艺体课堂和能歌善舞的彝族孩子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她“承包”了孩子们的音乐、美术、体育等各类课程。很快,腼腆的孩子们喜欢上了这个美丽的女教师。但是周艾生遇到了新的难题:孩子们不愿意上学,怎么办?

“除了教育,移风易俗也是我工作的另一个重点。”周艾生语重心长地说,“山区偏远,观念落后,有一些彝族的姑娘还未成年,就得依据当地习俗,匆匆嫁人。这对她们的成长很不利。我有责任上门劝说。”

就这样,周艾生与当地帮扶单位工作人员一起走村入户,不断做家长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孩子们小,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不够,习惯家长的安排。”周艾生说,“还有些孩子自己也不愿意上学,劝说工作比想象的要难,但是我们没有放弃,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果。”

从爱出发,用心交流,周艾生的工作获得了大家的肯定。她在心里默默定下目标,并步步落实:将少先队标识、标志等信息,分门别类展示在学校墙面上;注重分类教导,从给孩子们普及基础的少先队“六知六会”,到教会孩子们保持红领巾整洁,定期清洗;每周一带领大家举行升旗仪式,并评选优秀少先队员担任荣誉升旗手,组织大家在国旗下演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开展特色民族文化主题队课,编排舞蹈剧《大山支教》,多种形式提高孩子们对少先队、中国共产党的认知,增强理想信念。

“山里的孩子们和爷爷的描述一样,条件艰苦但淳朴可爱。支教经历还没结束,我会继续努力。”周艾生微笑着说。(唐诗敏)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