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为将高校思政课教学优势转化为防疫斗争的强大力量,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人民网联合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以云中课堂的方式向全国高校学生开放。乐山师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了大一、大二共86个教学班的7975名学生,在14:30至16:00与全国高校学生一起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
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议室,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统战部部长佘万斌,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邹大勇,副院长郑文杰,党委宣传部统战部副部长蒋政与部分专任教师共同参加了清华大学艾四林、中国人民大学秦宣、北京师范大学王炳林、中央财经大学冯秀军四位教授的课堂。
四位教授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门必修课教学内容,解读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分析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讲述防“疫”战“疫”一线的感人故事,发挥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
课后,大家纷纷给四位教授的课堂点赞,给丰富的抗“疫”案例点赞。邹大勇说,面对这次前所未有的疫情,我们师生都不是旁观者,而是思考者。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把疫情防控的鲜活素材有效地融入到教学中,把理论讲深、讲透;还要打磨教学设计,运用每门课程的理论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好抗疫的生动实践。因为高校思政课的使命,不仅仅是解决常识性、体验性问题,更多的是关注理论性问题,引导学生理性思考、积极应对和主动担当。蒋政认为这次网络大课很有意义,其中的提问环节值得大家学习,马克思主义学院今后可以展开专门的提问设计集中备课,主动回答学生的疑问,事先做好充足准备,回应大家关心的、困惑的问题,并形成一种强大的精神震撼,让学生在答问中融会贯通。郑文杰认为疫情给思政课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思政课的案例教学提供了鲜活的人和事,值得大家研究。佘万斌认为四位教授围绕同样的主题和内容,以不同的切入点展开讲述,十分精彩,值得每一位思政课教师学习。特别是要学习如何把思政课讲好、讲成大家称赞、难忘的一趟精品课,学习如何结合身边人、身边事丰富课堂教学案例。佘万斌希望马克思主义学院可以把疫情下的网络思政课作为一次很好的改革契机,组织一批老师深挖优秀案例,打造一批精彩一课,形成一批思政案例,撰写一批教研文章,建设一批精品资源。
据悉,一二年级的学生是由思政课老师作为课程要求统一安排,三四年级的学生是由各学院学工老师安排看直播、回看。马克思主义学院还为听障学生提供了根据录音整理的授课文字稿。师生们纷纷感言,听完这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深受教育、深受启发。
“基础”课教师韩俊说:“这堂思政大课,理论高度与实践温度近乎完美地契合在一起,充分诠释了中国在应对重大疫情中的制度优势和民族精神。其中,冯秀军老师对爱国主义和青年责任的分析令人动容。”“原理”课教师王希贤说:“四位专家的授课启发我,在教学中要树立以国家为课堂、国情为教材的视野,同时要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待此次疫情,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纲要”课教师赖伟感言:“四位教授基于四门课程的切入点值得学习,总结历史经验、增强必胜信心正是我们这门课程的重要使命。”“概论”课教师周柯利说:“中国以巨大的牺牲和代价遏制了疫情的传播,有力地回击了西方国家的各种质疑和抨击,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书写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疫’答卷”。
学生们纷纷发表感言表示,从这堂思政大课中普遍受益匪浅。生科学院18级生科1班的敬雨洁说:“聆听这堂思政课,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这不仅仅是一堂课,更是对我们人生的引领。”计科学院19级计科四班的尹磊说:“听完四位教授的课,莫名觉得心潮澎湃,突然想发奋学习了。”外语学院19级英本1班的苏畅说:“希望我能记住,今天为什么以网课的形式上这节特殊的课;希望我能感恩每一位逆行者,是他们的负重前行守护了这静好的岁月;希望若干年后,观古照今,这段终会成为历史的日子,不仅仅是漂浮于纸张的尘埃;希望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披荆斩棘,砥砺向前!”文新学院18级新闻班的周星妍说:“教育兴邦,我们要用知识武装自己,用实践锻炼自己。也许现在,我们只能说一句加油鼓励,我们只能隔着屏幕,顺着互联网,向疫区发送只言片语。但是未来,我们就能用自己的力量,聚微光为星火,发出自己的点点光亮。”特教学院18级特教三班的听障学生何苗作诗感慨:“待归期:流光华夏光同尘,荆州清曜同沧笙。九江烟雨肥蟹藏,四山五岳浩气援。止于至善化浮虚,恩泽又岂在朝暮。江城阳下樱飘涯,他日尽赏追忆花。”(梁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