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收到很多促销短信,删都删不完,真闹心。”近日,不少消费者表示,近期商家的营销短信有点多。今年“双十一”期间,有着同样烦恼的人不在少数。有受访者表示,从“双十一”前一个月开始,营销短信就变得密集起来。那么,商业营销短信究竟该如何应对?我们一起来了解。
走访营销短信变“骚扰”
“换季清仓,大牌直降”“超级秒杀,0点开抢”“预售订单还在等您付尾款”“你的购物金已到账,点击链接领取”……
“以前也收到过这种促销短信,所以我会点开看看推销的是什么产品,优惠力度大不大。但是最近这类短信越来越多,删都删不过来。”市民郑女士表示,有时候很晚了,手机还在不停地响,特别影响心情,索性就把短信提示音关掉了。
无独有偶,在采访中发现,不少消费者收到的营销短信内容很相似:商家的名称、产品的优势、折扣的力度、店铺的链接。“短信来自不同的商家,真不知该怎么办。”对于营销短信带来的困扰,不少市民显得很无奈。
喜欢体育运动的市民李先生对此也深有同感。他表示,他收到的营销短信,大多和自己的爱好有关,“推销篮球衣、运动鞋、运动装备的短信此起彼伏,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收十几条。”李先生表示,给他发短信的,大多来自曾经注册过会员或购物过的电商,还有健身俱乐部。
在随机采访的过程中,不少市民表示在最近或多或少都受到过来自营销短信的“骚扰”,其中一些市民还表示,部分电商广告短信不仅数量多,而且还存在退订困难,用户在回复字母“T”后,营销短信仍未停止发送。
解读收到短信可拨打12321举报
“消费者明确表示拒绝的,网络交易经营者不仅应当立即停止发送,且不得更换名义后再次发送。”业内人士表示,《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网络交易经营者发送商业性信息时,应当明示其真实身份和联系方式。消费者有拒绝接收的权利,网络交易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的拒绝设置障碍,应当为消费者提供显著、简便、免费的拒绝继续接收的方式。
其实,对于商业信息的推送,早在2015年工信部发布并实施《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要求短信息服务提供者、短信息内容提供者未经用户同意或者请求,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短信息。对拒绝接收商业性短信息的,应当停止向其发送。
同时,对于消费者而言,营销短信扰民属侵权行为,却很少有消费者通过法律手段维权。对此,消费者面对经营者非法推送促销信息,可保存证据并拨打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热线电话进行投诉、举报,共同遏制非法推送商业信息行为,维护个人信息安全。
延伸阅读
“付定金,抢先预售”短信有可能是骗局
“双十一”购物节之前,诈骗分子可能会给受害者发送短信,发布“预购”“限时购”等信息吸引消费者,短信中附带虚假链接,一旦点击链接付款后,等待你的就是收钱不发货。
因此,在“双十一”购物节期间,消费者会收到大量的促销信息。收到优惠短信后一定要去官网核实,切勿随意点击不明链接,网购时一定要选择正规交易平台,不要私下交易。
拒绝接收陌生邮件或快递,不贪小便宜,不轻信各种“中奖”套路;切勿扫描任何二维码,添加所谓的“客服”或者跳转陌生网站、加入陌生群聊;不下载陌生APP,决不透露个人信息,决不向陌生人、陌生账户转账汇款;面对各种抽奖、免单活动,消费者收到这类信息后一定要仔细甄别,详细了解活动规则,联系官方客服求证,不轻易汇款、转账。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正规的网购退款完全可以从交易平台返款到原支付渠道,不需要跳开平台去进行操作。并且正规网络商家办理退货退款无需事前支付费用。所以,当接到自称是客服的电话,不要盲目轻信,一定要去官方平台进行查询,或者联系卖家进行核实。 (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