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县:下活“产业棋” 奏响“富民曲”

2020-12-07 09:04:31来源:乐山日报编辑:曾小清

茶园郁郁葱葱,柑橘园硕果累累,蔬菜大获丰收……寒冬时节,走进夹江县乡村,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的美好图景徐徐展现。近年来,夹江县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坚持做大、做强、做优产业,构建了以“茶、菜、粮、药、果”五位一体的现代农业特色产业体系,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正释放着乡村振兴的无限动能。

做强支柱产业

致富一方百姓

“目前,我们正加紧生产出口非洲和中亚地区的茶叶。”12月1日,位于夹江县木城镇的四川华义茶业有限公司车间内茶香飘散,工人徐才明在加工流水线上忙碌着。去年11月21日,华义茶业“扶贫车间”成立,吸纳当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务工,徐才明就是其中之一。“以前我是贫困户,如今我每个月收入4700元左右,已经脱贫,日子越过越好。”徐才明一边忙着手中的活,一边高兴地说。

华义茶业是集茶叶生产、加工、营销、产品研发为一体的新型现代茶叶民营自营出口企业,也是四川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川茶出口示范企业、四川省扶贫龙头企业。“今年截至11月底,公司茶叶生产贸易总量达6800余吨,其中自营出口2000多吨。”华义茶业负责人、夹江县茶业协会会长方义开介绍。

一头连着夹江茶农,一头连着国外商场柜台。华义茶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带动3.2万农户致富增收,涉及茶园面积15.5万亩。曾经无人问津的夏秋茶不再老死枝头,被华义茶业收购后,经过加工,销往“一带一路”中亚地区。大幅度提升了全县夏秋茶利用率,带动茶叶鲜叶价格平均上浮约25%,鲜叶亩产增收1000余公斤,茶叶基地亩产值增加2000至3000元。

华义茶业是夹江县茶产业发展中的杰出代表之一。近年来,夹江县大力发展以茶产业为主的扶贫支柱产业,通过基地、加工、品牌、融合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提升了贫困群众受益水平,增加了贫困群众就业机会,增强了地区经济发展动力。

全县茶叶基地面积30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茶叶种植面积1.4亩,茶叶鲜叶产值达18.6亿元。培育茶叶加工企业近300家,年加工能力达到5万吨。积极推动“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打造,重点打造的“青衣江茶”成为川茶出口代表品牌……今年以来,夹江县茶叶总产量4.3万吨,茶叶加工产值32.2亿元,出口茶产量较上年增长20.3%、达到3.2万吨,出口茶产值突破15亿元,出口量和出口额位列全省第1位。茶农人均收入超过8500元,成为县域农村经济的第一富民产业,在助农增收、带贫减贫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建好农业园区

“领跑”现代农业

寒冬时节,夹江县马村镇龚沟村,漫山遍野的柑橘树挂满沉甸甸的柑橘,村民们在柑橘园里或忙着采摘或管理柑橘树,运输柑橘的车辆来往频繁。

“这段时间上市的是爱媛38号,目前批发价每公斤8元左右,通过商贩收购、电商、到村采摘三种形式销售。”龚沟村党委书记兼主任徐建宏介绍:“目前,全村种植柑橘树7000余亩,主要品种有大雅、春见、爱媛38号、沃柑,从去年开始挂果。今年,全村柑橘产量预计150万公斤、产值预计1200万余元。待3至5年后,园区果树进入丰产期,预计年产值超亿元。”

2015年,龚沟村成立“龙井沟果业专业合作社”,并以合作社为主体,采取“合作社集中整合—农户业主分片承包”方式,整合土地7000余亩,即把全村的山林、耕地先流转到合作社,再根据农户需求,把土地整片分割流转给农户。成功破解了土地分散、“插花”式种植的难题,有效解决了土地大片撂荒、广种薄收的问题,激发农村土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新活力。

在土地整合的基础上,该村探索“村党委+合作社+农户”三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合作社引进外来业主30余名种植柑橘3000余亩,带动村里300多户农户种植柑橘4000余亩。长年固定带动当地300余人就业,其中贫困户就业80余人。如今,龚沟村获得5000亩柑橘有机认证、柑橘出口基地备案及乐山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示范村等称号,被评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

为解决贫困群众长久脱贫问题,龚沟村在马村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在水果产业园区中建立172亩扶贫产业柑橘种植园区,吸纳全镇17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园,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结算,扣除成本后的所有收益均归贫困户,变分散扶贫为集中扶贫、变“输血”为“造血”,大胆创新“支部+合作社+园区+贫困户”产业扶贫开发新模式,确保了贫困户真脱贫、脱真贫,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不止龚沟村,夹江县已建成乡镇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19个,成功创建县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以园区带动一方群众增收。通过土地流转、转移就业、入股分红等形式建立了园区与贫困户的长效利益联结机制,受益贫困户达1854户,较好地实现了贫困户稳定增收。

下活“产业棋”,奏响“富民曲”。除了园区带动外,夹江县还形成了龙头带动、电商带动的产业扶贫带贫模式,全县广大群众正阔步在持续增收的产业致富康庄大道上。(记者 张清 鲁倩文)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