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沐川县太和村“贷”出一条脱贫路

http://www.scol.com.cn  (2017-04-17 10:40:54)  来源:乐山日报  
编辑:刘若辰记者 邓秀英  

沐川县新凡乡太和村是省定贫困村,村民收入以传统种养业和外出务工为主,原有贫困户48户、136人,未脱贫贫困户39户、107人,2017年预脱贫37户、100人。该村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因地制宜,引导村民种植果树、养殖“跑山鸡”,“长短期”相结合实施产业扶贫。同时,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和基础设施建设,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今年整村脱贫在望。

张金文夫妇给猕猴桃树疏果

建新房修组道

近日,新凡乡太和村三组村民彭国华在自家建设中的新房前忙碌着,平地、捡砖,脸上满是汗水。“不好意思,房子还没修好,大家只能站在路边摆谈了。”见到记者一行,彭国华热情地介绍起新房的修建情况,“今年3月上旬动工修建,现在主体工程已经完工,6月底前住进新房没有问题。”

“房子面积有多大?你大概要花多少钱?”记者问道。

“说起这一点,我心里感激得很,75平方米的新房,政府补贴5.5万元,我自己只需要花7000多元。”彭国华告诉记者,由于身体原因,他们一家三口生活困难,尤其是去年女儿考上大学,1万多元的学费以及生活费着实让他发愁,“多亏各级政府资助了9000元钱,让娃儿顺利入学,我们两口子才有心思发展生产。”彭国华的话语中充满感谢。

彭国华早年腿部受过伤,行动多有不便,但这阻挡不了他脱贫奔康的步伐。去年,他家养了100多只“跑山鸡”,种了5亩多脆红李,还卖了1头大肥猪,加上彭国华闲时打零工挣的钱,全家收入2万多元。“今年我打算多养些鸡,管理好果树,再把房子装巴适,让娃儿在大学里吃好点、穿好点,回家也有新房子住。”彭国华说。

彭国华只是太和村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受益者之一。据新凡乡乡长唐平介绍,今年,该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3户。为早日完成建设任务,乡、村党员干部深入建房一线,切实解决农户建房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尽早开工、早日建成。预计6月底,13户贫困村民将住进新房。同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将硬化通组水泥路8.13公里、新建2.67公里联户路及8公里旅游漫步路。目前,所有工程正加紧施工建设。

贷了款谋发展

“看现在这长势,产量应该比去年高。”“还是不要大意了,好好管理才稳当。”在太和村三组一个山坡上,成片的猕猴桃树枝叶舒展,阳光下更显翠绿,47岁的村民张金文和妻子吴立枝,一边给猕猴桃树疏果一边闲聊。

吴立枝手有残疾,只能干些简单的农活,家里有一儿一女,儿子在上小学。2015年,一心想摆脱困境的张金文通过小额扶贫贷款借款2万元用于发展生产,去年4月,他再次申请到小额扶贫贷款3万元用于种植脆红李。“多亏有了小额扶贫贷款,不然我哪有闲钱买种苗和肥料,更别提扩大规模了。”张金文告诉记者,在贷款资金的支持下,如今他家已种植水果30多亩,有脆红李、猕猴桃和柑橘,林下养殖“跑山鸡”,圈里养着母猪,家中房屋去年还进行了改造。“看看我这3亩地的猕猴桃,长势喜人吧,等过两年脆红李、柑橘都投了产,再加上养鸡养猪挣的钱,收入可观得很哦。”对于未来,张金文满怀希望。

张金文只是太和村通过小额扶贫贷款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一个代表。据该村“第一书记”王振东介绍,在对口帮扶单位乐山银监分局的推动下,太和村去年先后成立山羊养殖、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小额信贷模式的推广和“一村一品”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由沐川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新凡乡政府、太和村委会联合组建村级风控小组,积极开展评级授信,评级为5星可贷款5万元、4星可贷款4万元、3星可贷款3万元、2星可贷款2万元。截至目前,全村48户贫困户全部评级授信,总授信金额185万元,其中26户贫困户小额信贷41万元。

王振东介绍,为了让小额扶贫贷款充分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效应,太和村放贷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贫困户直接贷款,共有15户、45.6万元,用于发展脆红李135亩,养殖土鸡1万只,预计收益85万元;二是贫困户委托专合社、大户贷款,共有21户、105万元,用于发展林下养鸡、养羊等产业,每年按贷款额度的3%—6%固定分红,专合社赢利后可实现二次返利,预计年收益120万元,带动贫困户户均年增收2000元左右。

“‘长短期’结合,‘两条腿’走路,方能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唐平告诉记者,在大力发展水果产业的同时,村上与沐川县黑凤凰乌骨鸡业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对太和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林下养鸡项目实行代建代养,公司按照户均1000元租用圈舍,为37户贫困户代养土杂鸡2万只,贫困户保值分红2.5元/只。

“目前,全村已种植脆红李1800亩、猕猴桃500亩、大红桃50亩,林下养鸡规模今年将达到2.4万只。有了产业作支撑,太和村定能圆满完成整村脱贫任务。”唐平说。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