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边彝族自治县脱贫摘帽后第一个彝历新年

2020-11-26 09:33:1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曾小清

11月20日,脱贫摘帽后的第一个彝历新年。一大早,家住峨边彝族自治县的彝家姑娘阿新一家就忙碌开了。“我们脱贫了!杀猪过年了!”

忙碌的不只阿新家。彝历新年期间,峨边的村村寨寨,都沉浸在喜悦中。“我们脱贫了!这个年,年味特别浓!”新林镇茗新村的“新村民”沙马挖古笑得合不拢嘴。

处处都是欢歌笑语

“我们脱贫了!”这个彝历新年,峨边的山乡村寨,处处都是欢歌笑语,处处都是脱贫后的喜悦。

“我们大块吃肉,我们大碗喝酒。我们放声高歌,我们纵情舞蹈。”11月21日下午,脱贫后的黑竹沟镇底底古村二组村民自发组织起来,举办了该组首届彝历新年晚会,对成绩优异、品行端正、尊师重道的31名大中小学生进行鼓励表彰。大家自编自演的《过年》《大地之子》《旧貌换新颜》等15个节目,透着浓浓的年味,欢快的舞蹈尽情表达着村民们脱贫后的喜悦。二组组长司杜黑机告诉记者:“我们想用这个特别的方式,来庆祝我们脱贫后的第一个彝历新年。”

“我们脱贫了!日子好多了!”在黑竹沟镇解放村,脱贫后的村民们喜笑颜开,老老小小都穿上了节日的盛装,跳起了欢快的达体舞,共同庆祝脱贫后的第一个彝历新年,欢声笑语在山里回荡。

“远方的贵宾,四方的朋友,我们不常聚,难有相见时……”茗新村的鲁子阿娘指着自己家的新房、新车,满脸笑容,唱着欢乐的《敬酒歌》。“今天是新年,祝大家新年快乐!兹莫格尼(吉祥如意)!”

在峨边职中,熊熊的篝火燃起来,欢快的歌舞唱起来、跳起来,师生们共同欢庆脱贫后的第一个彝历新年。“祝全国彝族同胞新年快乐!祝愿祖国繁荣昌盛!”欢快的声音响彻校园,飘荡在背风山、飘荡在白沙河。

脱贫后的第一个彝历新年,在峨边的村村寨寨,脱贫群众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讲述着自己的脱贫故事,表达着自己的喜悦心情。

句句透着感恩之情

“习主席,卡莎莎!共产党,瓦吉瓦!”11月20日,峨边音乐人奥嘉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发出一个信息:向习主席报告,大美峨边,已脱贫摘帽。言语之间,透着深深的感恩之情。

“现在的政策就是好,历朝历代哪里找。凡是省市县和乡,都是农民最好当。现在的生活好安逸,好比神仙上了天。太阳一出满山红,我们面貌日益变……”红旗镇大坪村村民李海波用自编自说的“顺口溜”,表达着对党的好政策的感谢。

“我是新林镇黄泥村村民吉溜布罗,现在已经脱贫了!这是我家的牛,一年下来的收入就是8万元左右。”吉溜布罗一脸灿烂,几次笑得说话都打了顿。“感谢帮扶干部们对我的帮助!谢谢你们了!”

“彝家有传统,待客先用酒。彝乡多美酒,美酒敬宾朋!”黑竹沟镇巴溪村村民阿罗吾哥端起泡水酒,向帮扶干部、亲朋好友表达着自己的感恩之情。

摆上彝家的坨坨鸡、泡水酒,围着一大桌丰盛的佳肴,新林镇白杨村冉拉史钵一家人举起了酒杯,市中区援彝工作队队员王一入就如同家人一般,和史钵一家共庆佳节。两年前,王一入跟随驻村工作队长期驻扎白杨村,与帮扶群众结下深情厚谊。“我在史钵家过了3个彝历新年,明年还会来!”笑声、歌声汇聚一堂。

“市中区援彝工作队出资,提升改造白杨村村委会、修建了便民桥,老百姓的出行更方便了。”白杨村四组组长冉拉军长谈起家乡的变化滔滔不绝。军长在附近电站务工,还承担了组里的工作,他母亲做的泡水酒可谓当地一绝,销往峨边县城。

人人立志奋进未来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祖国立功劳。”在新林镇黄泥村文化广场,黄泥村小的阿雪、佳英、小英、江林四位小学生高兴地唱着歌,立志好好学习,将来成为有知识、有文化的彝家新一代。

问到底底古村二组首届彝历新年晚会为什么要专门设立奖励学生这一环节?司杜黑机告诉记者:“知识改变命运。我们之所以要在首届彝历新年晚会,对大中小学生进行鼓励表彰,就是要在村民中营造鼓励娃娃们学习的氛围。因为娃娃们是我们的未来,他们掌握的知识越多,我们的家园才能发展得更好。”受奖学生肖琼、邛莫磊磊等也表示,会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将来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家乡更加美丽。

沙坪镇松林坡村村民李尼达古,脱贫后办起了彝家乐。这几天,李尼达古一边欢庆彝历新年,一边操练着自己的“厨艺”。“要办就要把彝家乐办好,用好的味道、用彝家的特色留住客人。我要用自己的劳动,让日子过得越来越火红。”

弟弟不幸遭遇车祸去世,留下2个未成年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嫁到新林镇的阿匹阿什主动接过照顾父母、侄儿侄女的重任。阿什在眉山泡菜厂务工,每月固定的收入让一家人生活无忧。“父亲在家门口就能看病,侄儿侄女的学费全免,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新场乡星星村残疾村民王维利,靠着精准扶贫政策和各级干部的帮扶,开办了“王家院子”农家乐,走上了致富路。“现在我们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我们的生意一定会越来越好。”

从河南工地上赶回来过彝历新年的冉拉史钵告诉记者:“过完新年就出发,到工地上学习更多的技能,用自己的技能挣更多的钱,让老婆孩子生活得更好!”

有欢庆、有感恩、有期盼……脱贫后的第一个彝历新年,峨边的年味特别浓。(记者 罗学锋 陈兴鑫 方方)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