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为夹江助力 “一张纸”的传承与发展

2020-10-17 09:40:2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曾小清记者 叶海燕

四川在线乐山讯(记者 叶海燕) 10月16日,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书法大赛启动仪式暨夹江首届文房四宝博览会举行,多位书画名家现场在夹江纸上留下作品,百名中小学生共同完成的千米书法长卷大气磅礴。

乐山市夹江县,不仅因千佛岩闻名四方,更是中国书画纸之乡。在这千人共鉴、万人空巷的的背后,则是千年纸乡传递出的深厚魅力。

历经千年,夹江纸仍然完整地保留了“蔡侯”造纸技术。青衣江畔的“一张纸”,其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一张纸”的发展,又经历了怎样的涅槃?

中小学生书法展演

中国书画纸之乡 “一张纸” 传承千年

夹江手工造纸,始于唐,继于宋,兴于明,盛于清,康乾时期成为“贡纸”和“文闱卷纸”。至今,夹江纸仍然完整地保留了“蔡侯”造纸技术,按照明代《天工开物》所载的工序生产,从原料采集、辅料备制、到抄捞成纸,共有15个环节,72道工序,用料讲究,生产工艺复杂。

为寻得一张好纸,20世纪40年代初,国画大师张大千两次来到夹江马村“寻纸”,与造纸户石子清共同研制出著名的“蜀笺”、“莲花笺”大风堂专用书画纸。带着夹江纸,张大千远赴甘肃敦煌,带领他的画友、学生,对敦煌的古代壁画进行了为期两年半的大规模临摹工作,共临摹了南北朝、唐、五代绘画作品276件。

夹江书画纸质地绵韧、丝路清晰、光洁细腻、拉力特强、浸润自如,深受书画家们青睐。作为传统书画纸重要产地,数百年前,夹江仅石堰村就有上百家造纸坊。到1945年,夹江全县从事手工纸生产的人口超过60%,年产量达8000余吨。

2009年,夹江县成功申报为“中国书画纸之乡”。今年10月15日,夹江县通过“中国书画纸之乡”专家组复评。

传统技艺的困境  坚守还是放弃?

现代工业发展,使得书画纸生产的耗时更短、成本更低、效益更高,现代技术给传统技艺带来的冲击,也曾让大千纸坊第四代传承人、夹江竹纸制作技艺市级传承人石利平在坚守和放弃之间犹豫。

手工造纸

面对原料、生产、销售等重重困难,不少传统手工造纸坊选择了关门大吉,曾经有着上百家造纸坊的石堰村,也只剩30余户还在坚持,30岁以下的造纸者更是屈指可数,石利平摇了摇头:“鼎盛时有上百人在纸坊干活,有近30个槽在造纸,现在只有2个槽,6名工人。手工造纸业成本高、出售难、耗时长、效益低,年轻人不喜欢。”

杨宏伟,杨家竹纸制作技艺第14代传承人,他的爷爷杨占尧,是当地有名的手工造纸能手。因为能抄出一丈二尺的大国画纸,曾被评为“纸状元”,这个荣誉一直挂在杨家堂屋里最显眼的位置。面对手工造纸的困境,杨宏伟选择了坚守。“我是土生土长的的马村人,从小在造纸的吆喝声中长大,造纸对大家而言更多的是传统技艺、是文化,对我而言则是血脉与乡愁。”

将夹江手工造纸恢复到历史鼎盛时期的辉煌,是执着坚守造纸技艺传承的石利平、杨宏伟们最大的心愿。

走出困境  “文化+夹江纸注入源头活水

夹江因地制宜,让传统产业牵手“文化+”,趋向没落的手工造纸迎来了振兴,如今的千年纸乡涅槃重生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嘉宾“点赞”夹江纸

文化+研学

国庆假期,夹江千佛岩禅意小镇人头攒动,手工造纸沉浸式体验区早已被一群中小学生围得里三层外三层;马村镇的状元纸坊,杨宏伟正向游客展示和讲解传统的造纸技艺,游客热情高涨。

今年8月开业迎客的大千纸故里也是挤满了前来研学旅游的游客。“来我们这里的游客主要是前来体验古法造纸,感受从竹到纸再成为作品的完整过程,领略1300多年夹江造纸的文化与传承。”企业负责人一边招呼游客,一边介绍道。

文化+电商

在夹江天翔纸业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忙着分拣、装箱、封口、打包。天翔纸业的董事长罗军说:“我们坚持‘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目前已经完成全年的销售目标,电商销售更是实现了翻番,今年电商订单的猛增,公司经营越来越好了,工人们的腰包也慢慢鼓起来了。”

目前,夹江书画纸企业在线上电商经营者超过300家,2019年全县电商年营业额超过5亿元,2万多夹江人在全国各地从事夹江纸的销售,年综合产值达25亿元,夹江人均因纸增收800元以上。

文化+产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夹江纸产业包括书画用纸、包装装潢用纸、生活用纸三大类。全县现有纸制品生产企业4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2家。手工书画纸和机制书画纸年产量3万吨,产量占全国的60%、年产值8亿元,生活用纸年产量6万吨、年产值4亿元,包装装潢用纸年产量10万吨、产值8亿元,产品畅销全国,出口多个国家。

如今,千年纸乡已成为夹江独特的文化名片,书画纸产业成为重要的特色产业。承载千年手工技艺的夹江纸,成为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又一个坚实的产业支撑。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