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研县: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

2020-10-15 09:01:01来源:乐山日报编辑:曾小清

近日,井研县召开乡村振兴现场会。从脱贫攻坚1.0版本,到乡村振兴2.0版本,在丘区井研的大地上,正发生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从贫困落后到美丽富足,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2013年,井研县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344户20329人,贫困发生率6.39%,有省定贫困村10个,市列贫困村43个,是乐山市“插花”扶贫任务最重的县。

井研县把下足“绣花”功夫的要求贯穿到脱贫攻坚全过程,精准规划“任务书”,详细制定“时间表”,通过“三年建设任务一年完成”“两年减贫目标一年完成”“巩固脱贫质量、提升脱贫成效”“决战决胜全面收官”,历年奋战、接续攻坚,全县贫困村基础条件明显改善,贫困群众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2016年以来,井研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68亿元,实现贫困村路网全硬化、水网全保障、电网全提升、网络全覆盖,全面补齐非贫困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弱项。

丘区井研发生着历史性的变革:截至2019年底,全县10个省定、43个市列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实现整体脱贫。

站在新起点,井研正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县、成渝产业配套区、绿色生态宜居城、全域旅游增长极,力争成为乐山融入成渝双城的“桥头堡”。

贫困群众变身“五金农民”

丘区井研,是全国产粮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柑橘产业三十强县、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全省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农产品主产县、现代农业示范县。

“千丘藏一果,一果尝千秋”,这是井研柑橘产业的金字招牌,也是丘区井研脱贫的产业基础,更承载了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深秋时节,来到井研覆盖贫困地区布局的百里产业环线,千顷翠叶连山,万亩橙果汇海。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大园区+小农场”的管理模式、网络+传统的销售路径,为年综合产值4.6亿元的柑橘产业注入了生生不息的活力之源。行走园区,如旅游景区一般的路牌指引,红黑两色的步游道,精巧别致的楼房点缀其中,柑橘之香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在这个百里产业环线,吸纳了200多个业主,带动了2000多户贫困户。“企业+基地+贫困户”“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企业+一村一品村+贫困户”等扶贫模式应运而生。在这里务工的脱贫户——集益镇雨台村四组村民曾仲才动作灵巧熟练,他说:“以前天还没亮就得上山干活,辛苦不说,挣钱还不多;现在把土地流转出去,给企业打工,收入比原先高多了。”

在井研县的广袤农村,许多像曾仲才一样无技术、无资金的农民,因为有了产业发展带动,变身成为“土地出租有租金、入园务工有薪金、资产入社有股金、二次返利有红金、自主生产有补贴金”的“五金农民”。

结对帮扶,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县级领导挂联督导15个镇(街道),2504名帮扶干部与6677户贫困户结对认亲,实现驻村帮扶无死角无盲区。做实“百企帮百村”,全县48个村累计获赠资金1416.5万元,30家企业帮扶带动贫困户1536户。

投入财政资金2400万元设立“四项基金”,用好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贷款4438.97万元,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累计实施2216户农村C级、D级危房改造全部建成搬迁入住;514户1664人易地扶贫搬迁户已全部搬迁入住,建成6个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

乡村振兴2.0版本出炉

“脱贫攻坚是1.0版本,着重解决绝对贫困,夯实农村薄弱环节,补齐短板;乡村振兴是2.0版本,要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上,让群众生活更好、环境更优、治理更有效。”井研县农业农村局总工程师雷宇告诉记者。

井研县在打好脱贫攻坚总体仗的同时,把乡村振兴作为新引擎,推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

走进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集益镇,村组水泥路四通八达,每家每户都有花园、菜园、庭院,环境优美、景色怡人。去年,井研县利用县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整合农业农村、文化、住建、生态等项目资金,在集益镇投入1000万元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实施“厕所革命”,提高村民幸福指数,创建省级示范镇一举成功。

当前,井研县以脱贫攻坚为基础,在责任、产业、治理方面衔接乡村振兴。因地制宜建设农业产业园、主题公园、特色小镇、农旅融合示范点,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与乡村旅游经济整体提升,带动村民就地就业,昔日的空心村如今生机勃勃,越来越多的村镇像集益镇一样,生活环境焕然一新,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紧扣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问题,井研县全面补齐水、电、路等短板弱项,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提档升级。

统筹整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支队伍,对标乡村振兴要求,扎实开展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引导贫困户摒弃“脏乱差”生活陋习,自觉养成“干净、卫生、整洁”好习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同步推进。

脱贫路上不让一人掉队

2019年,乐山探索的“‘集中供养+居家救助’帮助特殊困难家庭奔小康案例”,入选“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名单。

这是始发于井研的创新之举。

如何破解“一人失能、全家致贫”的“痛点”和“难点”?井研县率先探索并建立了“集中供养+居家救助”帮扶机制。

2016年8月,井研县依托县社会救助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建成了研城、周坡2个“脱贫幸福村”,在乐山率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重特大疾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失能和半失能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众实施集中救助。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帮扶414名失能和半失能贫困农户,其中“集中供养”110人。

来到井研县研城社会救助福利中心,一幢三楼一底的楼房前醒目刻着“脱贫幸福村”五个大字。“住在这里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都是失能或者半失能人员。”福利中心主任范利介绍,该福利中心先后两批次累计对34名特殊困难群体实施了集中救助,目前还有21人在住。

除“集中供养”外,井研县还探索出另一项对失能人员的精准帮扶措施——“居家救助”模式。通过帮扶干部、亲邻好友等对失能人员在家里实施照顾和救助,让多余的劳动力外出务工,致富脱贫。

“集中供养+居家救助”帮扶机制,精准聚焦“特困户”,解放劳动力,加快脱贫步伐,增加幸福感……破解了脱贫攻坚的最“痛点”和最“难点”。

为不断提升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井研县深化“贫困家庭奋进计划”等活动,激发内生动力,助力高质量脱贫。

东林镇红花村率先开展“感恩奋进·我的脱贫路”宣讲,张朝付、范忠才、郭淑英等10户脱贫典型走上讲台,讲述自己脱贫奔康故事,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决心和干劲。贫困户文东自强自立、脱贫致富的事迹,通过媒体宣传传播脱贫攻坚正能量。

红花村村民自编自演的花杆舞《颂红花》、快板《红花赞》、顺口溜《脱贫致富》等励志作品,每到节假日义务演出,用身边人、身边事影响群众,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井研县以“农民夜校”“道德讲堂”“家风家训”和“四好村”创建为载体,累计开展道德法治、文明新风、感恩教育等各类励志活动796场次。

文明新风扑面来,小山村里佳话多。随着乡村振兴的步伐加快,“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橘乡井研,定会越来越美!(记者 陈兴鑫)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