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扶贫:“一个都不能少”的时代答卷

2020-07-02 08:57:03来源:乐山日报编辑:刘若辰记者 方方

夫施与贫困者,此世之所谓仁义。从古至今,扶贫济困都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美德。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更是被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

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对彝区、山区叠加,集中连片与“插花式”贫困兼备的乐山而言,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必须勠力同心,全力以赴,攻城拔寨,力克难关。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没有任何弹性,不容任何退缩!

乐山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各族人民,立下“愚公志”,誓啃“硬骨头”,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聚焦小凉山彝区主战场,统筹抓好非贫困县“插花”扶贫,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坚持“六个精准”,狠下“绣花功”,紧盯“短弱板”,精打“特色牌”,谱写了一曲户脱贫、村退出、全域整体脱贫的高昂凯歌。

2014年至2019年,全市累计投入扶贫资金443亿元实施扶贫专项,累计实现6.8万户21.3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259个贫困村退出、4个贫困县“摘帽”,乐山脱贫路上“一个都不少”,奔康路上“全民加速跑”。

回望来时路,乐山历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展望前行路,乐山未来开启精彩纷呈的续章。

全域脱贫的历史新篇

崇山峻岭,山峦叠嶂。小凉山彝区的高山,孕育了丰富的物藏,也阻隔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奔向幸福小康。“蜀道难”在这里深刻展现,“田不成方,地不成块。种一坡,收一箩。”曾是这里最真实的写照。世代的贫困,让这里的人们意志消沉、信心消磨,物美价廉的上等山货也“养在深闺人未识”。

“乐山脱贫攻坚重点在彝区,难点在彝区。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决啃下‘硬骨头’!”念兹在兹,市委、市政府突出重点,基础先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统筹推进彝家新寨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土坯房改造等,严格执行政策,科学规划选址,强化工程监管,让贫困群众既住上安全房子又不背上沉重债务负担。2016年至2019年,全市统筹各类政策资源解决了50708户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其中,新(改)建彝家新寨住房5929户,易地扶贫搬迁11253户,农村危房改造15765户,土坯房改造11391户。“水墨顺河”“烟雨先锋”“云上苗岭”等一批特色村寨相继建成,风雨棚变安乐窝,土坯房变砖瓦屋,陈旧村落成秀美画卷,小凉山彝区住房条件实现“一步跨千年”。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乐山市连续实施两轮“交通三年攻坚大会战”,推进贫困地区打通交通“大动脉”,畅通乡村“毛细血管”,仁沐新高速井研至孝姑段建成通车,峨汉高速、乐西高速马边至昭觉段加快建设,贫困地区县县通高速的愿景正加快实现;五犍沐快速路沐川段建成通车,沐川县率先进入市域“一小时交通圈”;全市所有乡镇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犍为县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金口河区、峨眉山市、沐川县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是关键。围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促进群众就业增收”部署要求,乐山市坚持以提高群众收入为核心,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强化产业就业的扶贫“造血”功能,夯实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致富的经济基础。“土壤地图”为农业注入“科技基因”,“百企帮百村”让产业有专业“带头人”,“峨眉山茶”“马边绿茶”“峨岭云边”等优秀区域品牌让乐山产品“有颜值更有身份”,“互联网+实体门店+农户”让山货“飞进”千家万户,群众由靠天吃饭变成了靠技艺赚钱。

提升公共服务,“一村一幼”“一村一医”,教育医疗短板不断补齐,“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扩大试点,“三县一区”县级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二甲以上。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感恩奋进教育”,实施“劳动收入奖励计划”“青少年教育促进计划”等,扶贫扶智更扶志,实现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转变。越来越多的彝汉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定点对口帮扶、东西扶贫协作、社会力量参与……乐山扶贫路上,一个好汉三个帮。中纪委的家人来了,浙江的家人来了,省级部门、单位、高校、医院、企业的家人来了,兄弟县(市、区)的家人来了,人、财、物、智聚集,空白被填补,“边货入城”,家门口就业,群众的腰包鼓了,精气神足了,脸上的笑容常驻。

携手奔康不落一人。大凉山美姑亲人的脱贫大事,乐山始终没有松懈——将美姑视为“第12个县”,工作力度只增不减、人才队伍只增不减、帮扶资金只增不减!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落实2.5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01个,建成扶贫新村4个,帮助美姑县实现135个贫困村退出、3.5万名贫困人口脱贫。一座座新村新寨拔地而起,一个个“生血”产业相继落地,一群群彝家儿女吃上自力饭……“乐山力量”让极度贫困的美姑,发生着跨越千年的巨变。

全面小康的崭新时代

脱贫没有暂停键,奔康没有休止符。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美好新生活新起点。实现全域整体脱贫的乐山,正续写着乡村振兴的华美新章。

旅游兴市,产业强市。旅游是乐山最大的比较优势。乐山市专注绿色发展,大力实施生态扶贫,“靠山吃山”,努力念好“山字经”,让绿水青山成为永续的金山银山。

围绕建成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全市扎实推进“生态+旅游+扶贫”行动,将贫困县全域旅游纳入乐山旅游总体规划,黑竹沟、金口大峡谷景区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马边彝族自治县创建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沐川县和马边15个村纳入全国旅游扶贫试点村。探索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旅游扶贫利益联结机制,新培育金口河区“五彩天池”等A级旅游扶贫景区9个、旅游扶贫示范村17个,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镇底底古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马边福来村美丽乡村产业扶贫项目开工,这个与中国旅游集团“爱的结晶”,将绘就劳动镇福来村中国彝茶文化深度体验首选地和茶文化休闲度假村的新景象。峨边境内,背峰山公园、乾池公园、羊竹坝滨水公园、龚嘴驿站、萌萌猪乐园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投用,不少群众吃上“旅游饭”。新村新寨,成为靓丽风景,留住乡愁,留下过夜客;这厢有“李”,那厢“请瓜”,“桃”之夭夭,“樱”你而美,“荷”你有约……农旅融合,花香四季,果迎八方。以旅游为载体,向生态要效益,群众腰包日渐“丰腴”,乡村振兴步履铿锵。

不问东西,携手共进。“浙乐同行+”品牌,为乐山高质量发展带来活力。

乐山市坚持浙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积极拓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大力实施“五联三融”工程,打破空间限制,深化合作情谊。在全市“一总部三基地”规划建设“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园区”,制定浙江—乐山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园支持政策,引进晶科能源等浙江企业13家,引入浙江海亮教育集团设立西部地区第一个教育扶贫基地,创新“鲁迅班”“元培班”等特色办学模式,打造“金口金品”“边货入城”“越商走马”“峨岭云边”“沐品进江”等特色品牌,建成就业扶贫车间6个。

又到青梅滴翠季,穿越千里而来的中国绍兴黄酒集团古越龙山果酒有限公司,与马边亲上加亲,依托马边现有青梅基地,推进集加工、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马边青梅果酒生产加工项目。一颗小青梅将为彝汉群众带来大前景。

对标补短,巩固提升。

为打好“预防针”,筑牢致贫返贫“防火墙”,乐山市制发《乐山市防贫防返贫工作实施方案》,做好返贫致贫预警监测。2019年以来全市打好主动仗,累计实施防贫防返贫补短措施1271户4124人,投入资金893.6万元,消除贫困发生隐患1786个,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乡村振兴,“领头雁”是关键。

为给乡村振兴留下“带不走”的队伍和风气,乐山市依托“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不断强化政治引领、创新学习载体、畅通交流渠道、优化引导方式,做好人才培养和能力提升,激发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完善村级治理制度体系,着力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推动村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更好为群众服务、为全村发展出力。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村镇如马边下溪镇石龙门村一样,村“两委”发展思路明,村干部脑勤、腿勤,带领全村村民发展有激情、敢担当、讲奉献。也有不少村镇如井研县东林镇红花村一般,因势利导,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推出新时代乡村治理机制,用小制度创造大变化,推动村民积极参与,齐心协力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记者 方方)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