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国:一把面团捏出精彩世界

2020-05-10 11:30:34来源:乐山日报编辑:刘若辰记者 张波

活灵活现的动物形象、惟妙惟肖的古装人物……在梁建国的巧手下,一件件面塑作品栩栩如生,令人称奇。

今年49岁的梁建国是地道的乐山人,学习面塑半路出家,曾到全国各地跟随民间面塑艺人学习。在继承传统面塑技艺的基础上,梁建国潜心钻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如今,梁建国的“闲梁”面塑正在积极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梁建国专心创作

结缘面塑

父女爱上民间艺术

“我会在脑海中想象小老鼠的开心、愉悦神情,在面团上反复试验,直到满意为止。”记者采访梁建国时,他正坐在中心城区柏杨中路的工作室内,拿着一块面团描眼睛、黏牙齿、插胡须,和记者谈话间轻松完成了一只“小老鼠”的头部创作。之后,他取出白色的绒毛,粘在“小老鼠”身上,最后又将“福”字嵌在“小老鼠”精细灵巧的双手间。一个喜气洋洋的“金鼠送福”便大功告成。

用一双手做出惟妙惟肖的面塑作品,梁建国自己也没有想到。

1971年出生的梁建国,初中毕业后走入社会,开过商店,搞过客运,却从没学过美术,这个门外汉缘何对面塑艺术充满了兴趣?梁建国告诉记者,这还要从20年前说起。那时候女儿出生了,有一次,他带着女儿到城区鼓楼街一带遛弯,巧遇一位外地艺人在摆摊“捏面人儿”。活灵活现的卡通人物吸引了女儿的目光,一直哭着想买。而造型秀美、生动传神的面塑作品也让梁建国感到好奇:民间工匠心灵手巧,一块面团眨眼间变幻成了人物、动物,太神奇了。于是,他不假思索地为女儿买了一套带回家。

回到家后,女儿对面塑爱不释手,梁建国也不断把玩。他想,如果能用面塑技艺把女儿喜欢的卡通人物都做出来,该多好啊!于是,他找来与面塑有关的书籍,慢慢摸索起来。

反复捏面、搓面、揉面,再用小竹刀点、切、刻、画,这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然而经过多道工序,费心费力制作出来的面人,不是变了形,就是有很大的裂口,女儿并不买账,梁建国决心做出令女儿满意的面塑。

《巴适》

多地取经

攻克面塑创作难关

随后几年时间,梁建国一边从事客运经营,一边顺路到全国各地“取经”。2014年,他更是花了两个月时间,专程到山西、山东等地考察、学习,寻找面塑之“根”。

面塑,民间俗称“捏面人”,是用面来塑造形象的手工技艺。面塑艺术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我国世代相传的民间艺术,成为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中绽开的一朵奇葩。明清时期,面塑是民间艺人糊口的手艺,现今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登入大雅之堂的艺术品。

在山东平原,梁建国看到面塑造型多样,绚丽多彩,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具备深厚欣赏性,充分展示了传统艺人的精湛技艺和聪明才智。而平原面塑作为民间手工技艺,也绝不仅仅是普通的玩赏品,具有很强的社会教育功能。面塑艺术以其传神的形象、精湛的工艺,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在潜移默化间启迪人们的智慧,梁建国感触颇深。

在山西临汾,当地流行着赶庙会习俗。民间艺人捏出的面塑作品在庙会上大受欢迎,造型各异、形象生动的面塑体现出浓浓的传统文化,也融入了当地群众的情感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有象征人丁兴旺的十二生肖,象征六畜兴旺的家禽家畜,象征长寿的松鹤延年、寿桃,象征喜庆吉祥的如意璧合、鱼跳龙门等,也有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如唐僧取经、悟空降妖、天仙配、鹊桥会等,不胜枚举。”梁建国追随着手工匠人的脚步,观看学习,问东问西,决心把手艺学会,并掌握了搓、揉、掀,点、切、刻、划等面塑创作技巧。

梁建国还高价从面人师傅那里买来配方,回家潜心研究。然而由于山西比乐山干燥,时间一久,用这种配方做出来的面人容易出现发霉、变色、干裂等问题,面粉白白被浪费掉。

买回来的配方不管用,梁建国继续自己的研究。当时,业界普遍采用糯米粉、高筋面粉、盐、蜂蜜、淀粉、各种颜料制作面塑作品。在一次次尝试中,梁建国用灰面代替高筋面,用增稠剂代替盐,用甘油代替蜂蜜,再根据自己的秘方,面塑静置半年之久,也不会发霉,反而越来越亮,人物的表情也不会变形,不开裂、不褪色。

创新面塑

助力传统手艺传承

2017年,在中心城区嘉定坊举行的一场节庆活动中,梁建国的一组端午节面塑作品让人眼前一亮。古人包粽子、点雄黄酒、钟馗驱邪等形态各异的人物,饱含浓浓的生活元素,独具匠心,充分体现了面塑作品源于生活、源于社会的艺术之魂。

从此,梁建国的名字不断见诸报端。他塑造的《打更》《弹棉花》《卖豆腐脑》《耍猴戏》《挖耳朵》等造型优美、生动传神的组件面塑,场景形式多样,服饰古朴典雅,配件花样繁多,面塑人物细腻优美,极富感染力和艺术个性。

其中,面塑作品《乐山记忆 抬进乐山城》是仿照一幅老照片制作而成。面塑刻画了两个男人抬着年猪进城的场景,二人的下颚、鼻梁、眼眶的轮廓细致,如丝般的睫毛、如芝麻大小的眼球清晰可见,准确刻画出主人公的面部表情。而人物繁琐的肌肉线条,衣纹的褶皱感,不仅考验创作者的技术,更需要长久的耐心。

近年来,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嘉州大庙会、上中顺开街等乐山文旅活动上时常可以看到梁建国的身影。此外,他还带着自己的作品走出乐山,先后参加了四川美术书法作品展、四川首届乡村艺术大展等。凭着过硬的面塑技艺,2019年,梁建国获得了“乐山市优秀乡村匠人”称号。去年底,梁建国的“闲梁”面塑被纳入市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几天,市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来到梁建国的工作室拍摄素材,准备将“闲梁”面塑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梁建国的“粉丝”越来越多。昔物文创中心为他在柏杨中路提供了一个免费场地,他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潜心创作。昔物文创中心总经理助理张瑜特别喜欢梁建国的作品,她说,从梁老师的作品里,总能找到小时候生活过的某个场景,这些作品具有浓郁的时代感,勾起了人们对往昔美好生活的回忆,给观者带来了一份快乐和欢喜。

鼠年春节,宅在家中的梁建国,突发奇想,准备“让面塑动起来”。于是,他在发条上做面塑,做成发条老鼠在地上奔跑,发条笨笨猪在玩耍。他又受皮影的启发,用操纵杆操纵变脸猕猴,在上下跳动间,猴子一会儿变成熊猫,一会儿变回猴头,让人忍俊不禁。

“期待面塑这项民间传统艺术得到传承与保护,也希望自己能出份力。”谈起今后的打算,梁建国说,他准备将传统面塑与乐山美食、乐山风土人情相结合,为乐山文旅融合发展增添亮点。同时,他还准备为有兴趣的孩子组织几场公益面塑课,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传统艺术之美。(记者 张波)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