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中区:闯出一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

2019-09-25 08:41:25来源:乐山日报编辑:刘若辰记者 陈兴鑫

70年征途漫漫,70年华彩万千,70年奋勇争先。

沿岷江而下,古丝绸之路遗址至今犹存,“山川秀发、商贾喧阗”是古嘉州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市中区全区人民矢志不渝心向党、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逐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摆脱封闭、走向开放,摆脱落后、走向进步,经济发展翻天覆地、城乡面貌沧桑巨变、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中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全市“旅游兴市、产业强市”发展主线和“两个加快”发展导向,有力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当前,市中区围绕乐山“建设中外游客向往、经济动力强劲、现代产业繁荣、环境优美宜居、人文魅力彰显的全省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导向,坚定贯彻市委“旅游兴市、产业强市”发展主线,切实肩负起市委赋予的建设“文旅融合城市旅游示范区”的重要使命,以建设改革创新先行区、商贸物流集聚区、公园城市示范区为支撑,抢抓机遇、率先发展,坚定信心、奋进高标,着力建强区域中心城市功能体系,推动综合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显著提升,以勇当“排头兵”的使命担当,为乐山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提供强劲支撑。

“夜游三江”华美起航 记者 魏玉婷 摄

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14年12月20日,西南首条城际客运专线——成绵乐城际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正式投入运营。市中区结束境内无铁路站点的历史,加快融入成都平原经济区。

2019年6月15日,成贵高铁乐山至宜宾段通车。即将全线通行的成贵高铁,将乐山正式纳入全国高铁路网,乐山向南的大动脉打通了。

曾经的嘉州,三江七河,纵横交错。繁华的水运,肥沃的土壤,勤劳的人民,让诗人留下“鱼米三江金天府,峨山沫水秀嘉州”的诗句。

“千亿交通项目”,让市中区交通改天换地。今天,成乐、乐雅、乐自、乐宜4条高速在市中区交汇,成昆铁路横贯全境,成绵乐铁路客专与双流国际机场零换乘,乐山港和500吨大件码头直达长江沿岸港口。

当前,市中区打好新一轮交通大会战,构建全方位立体化交通网络,打造连接成都平原、攀西、川南三大经济区的交通次枢纽。完善铁路网、高速路网,提升国省道路网等级结构。预计到2022年,区境内铁路运营里程达到57.2公里(新建27.2公里)以上,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2.4公里(新建12.7公里)以上,新建农村公路198公里以上。

交通破瓶颈,劣势变优势。市中区的吸引力、辐射力不断增强,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以文化旅游业为龙头,以现代商贸物流、现代金融、健康养老三大特色产业为支撑,以科技服务、绿色建筑、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都市农业六大潜力产业为重点的“136”现代产业发展体系逐步形成。三次产业结构比从1978年的22.3:41.8:35.9调整为2018年的6.08:35.16:58.76。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31.1%。

改革开放之路越走越宽广

乐山,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

地处乐山中心城区的市中区,得天独厚,根植“开放”“包容”的基因,这座旅游城市绽放出独特的魅力。

华灯初放,张公桥好吃街人声鼎沸;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夜游三江”的游船悠游启航;禅驿·嘉定院子、山水S酒店、千里走单骑、一笑新,特色民宿酒店独自品味一丝宁静。

如今,乐山游客停留天数从过去的0.5天提升到2.3天。2018年,市中区实现旅游总收入315.31亿元、增长15.48%,接待国内外游客1434.69万人次、增长10.52%;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均位居全市第一。今年1—8月,市中区实现旅游总收入233.7亿元,旅游接待总人数1077.2万人次。

近年来,市中区全力做好文旅融合、扩容提质、景城一体、全域旅游“四篇文章”,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核心区”。

“立体礼佛”活力再现。市中区全力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做强做大文旅产业。围绕构建有质量、有特色、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充分挖掘境内佛禅文化、三江水文化资源,“夜游三江”“夜游凌云”项目精彩亮相,开启全天候礼佛观景新模式。在乐山大佛景区,围绕建设世界知名弥勒大佛朝圣地、中国佛教文化旅游目的地、四川一流休闲旅游度假地“三大定位”,奋力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核心区”。集文化访古、风景游赏、休闲体验、城市公园为一体的景区将完整呈现。

“嘉州记忆”留住历史。深入挖掘古城文化,实施“嘉州记忆”展示工程,挖掘历史文化街区(古村落)、古建筑(古遗址)、工业遗存、古民居(名人故里)、老地名、民俗文化、非遗文化等12类具有传统特色、地域特色的文化记忆内涵。建立嘉州记忆名录资源库,共普查嘉州记忆名录点608个。

“乐山美食”独树一帜。围绕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核心区建设,将做大做强市中区美食产业,作为助推乐山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深入挖掘本土美食文化资源,打造各类“网红”门店,擦亮“跷脚牛肉”“钵钵鸡”“甜皮鸭”“豆腐脑”“麻辣烫”等特色美食金字招牌,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和国际品位的美食文化,成为了乐山文化旅游新名片。

“乡村旅游”渐入佳境。依托大佛景区的辐射作用,深入挖掘本地深厚的文化底蕴,结合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开发,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将“三江七河”等优良的自然禀赋变成优质的旅游产品。已初步形成了以苏稽古镇美食游、平羌三峡诗境游、安谷库区休闲游、峨眉河田园风光游、剑峰乡村采摘游、平兴临江花海游等特色旅游产品组成的环城休闲度假旅游带。

改革开放扎实推进。率先在全市实现“一窗受理”和“一枚印章管审批”,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行政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朋友圈”进一步扩大。市中区与尼泊尔蓝毗尼圣园景区缔结为友好景区,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缔结为友好城市;主动融入全省“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立体全面开放格局。

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市中区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一步步实现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确保如期建成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全面小康社会,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前进。

全力以赴打好“三大攻坚战”。下足脱贫攻坚绣花功夫,2018年实现全部贫困户脱贫,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胜利。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问题整改,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环保问题得到解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综合施策推进污染治理,打好污染防治“八大战役”。率先在主城区及周边实行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嘉州蓝”越来越亮眼,2018年大气优良天数达293天,优良达标率82.1%。

建设生态宜居市中区,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44.45%增加到2018年的73.41%,提高28.96个百分点。

办实事好事,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引进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合作办学,实施政府购买学前教育学位服务,全面实现“一乡一公幼”。市中区人民医院迁建加快推进,通江小学改扩建、肖坝小学新建、区肿瘤医院、嘉州妇女儿童医院等一批民生项目开工建设或加快推进,社会公共服务供给质量不断提档升级。

生态环境更加宜居。成功创建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旅游强区、四川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区。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018年的37.85%。全面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管理更加规范,市民素质进一步提升,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市中区定当不负使命,在新时代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数读市中区

1985年设置乐山市市中区以来,全区GDP从1985年的3.63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50.2亿元。

人均GDP从1985年的790元/人增加到2018年的50845元/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8年的1215元提高到2018年的34674元,年均增长11.7%。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88年的446元提高到2018年的17577元,年均增长12.9%。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1988年的1278元增加到2018年的24657元;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1988年的432元增加到2018年的15983元;

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由1998年的47.1%和53.9%下降到2018年的33.6%和35.7%,初步达到30%-40%的富裕标准。

发展目标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核心区”

到2020年,全区旅游总收入预计达到410 亿元;到2022 年,力争全区旅游总收入达545 亿元以上,对全市旅游经济总量贡献度达到30%以上。

勇当乐山建设全省区域中心城市的“排头兵”

到2020 年,全区经济总量突破400 亿元,增速保持在8%左右;到2022 年,力争全区经济总量超过460 亿元,增速保持在7.5%左右。(记者 陈兴鑫)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