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公厕:一场从“面子”到“里子”的变革

2019-09-17 09:11:42来源:乐山日报编辑:刘若辰记者 吴薇

“小厕所,大文明”。公厕作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缩影,是文明城市的重要“窗口”。新中国成立70年来, 乐山公厕经历了一场从“面子”到“里子”的变革。

据1994年出版的《乐山市志》记载,乐山中心城区首批真正意义上的公厕建于上世纪70年代。伴随着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一座座“高颜值”“高科技”,集如厕、休闲、文化于一体的公厕,已经成为乐山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乐山广场1号公厕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供图

历史印记

“一厕一景” 彰显城市文化

在中心城区大曲口有一处仿汉唐建筑,飞檐翘角、灰瓦白墙花格窗,韵味十足。“没想到这么有韵味的建筑竟然是公厕!”第一次到这里如厕的市民、游客时常发出这样的感叹。该公厕于2017年9月13日正式对外开放,是中心城区首批改造完成的3A级旅游公厕之一。

大曲口公厕让人“刮目相看”的不仅是古香古色的建筑外表,还有人性化的配置。该公厕不仅增加了管理房、梳理间,适合母婴、残疾人使用的第三卫生间,还在第三卫生间里设置了婴儿座椅、婴儿护理台、儿童专用坐便器、残疾人坐便器等,坐便器旁还安装了报警器,防止残疾人如厕发生意外。

公厕内还安装了中央空调系统、风幕机以及新风系统,可让公厕内部常年保持冬暖夏凉。装修细节上处处体现乐山元素,标志牌、地砖、窗花、地漏,处处可见乐山市花“海棠花”。充满乐山元素的文化墙,人性化的走廊座椅,整洁新颖的如厕环境,处处透露出新公厕的与众不同。

公厕大门正对面,塑造了一座长达10多米的川西民居微缩版建筑模型,并修建了一面讲述古嘉州码头故事的文化墙,让市民游客在如厕之余,还能进一步了解乐山码头文化。

放眼中心城区,像大曲口这样的公厕比比皆是,“一厕一景”彰显着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

回望历史,乐山首批真正意义上的公厕建于上世纪70年代,一共21座公厕,基本均衡覆盖了中心城区各个部位。 1985年后,讲究造型的新式公厕在中心城区逐渐兴起。1990年后,乐山各地陆续修建水冲公厕和沼气公厕。

70年来,乐山公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易的蹲坑式发展到水冲除臭式,再到现在的无害化舒适景观式,公厕成了乐山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

“厕所革命”

卫生舒适展现城市文明

2015年初,全国旅游工作会作出“开展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大行动”部署,声势浩大的“厕所革命”拉开序幕,各地因地制宜提升旅游厕所的颜值和内涵,统筹推进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

乐山市“厕所革命”率先从景区铺开,全市32家国家A级景区投入近亿元,新(改)建旅游厕所200多座。

2017年底,我市出台《乐山市“厕所革命”实施方案(2017-2020年)》,该方案要求,到2020年,全市完成200座以上机关事业单位厕所、300座以上城乡公厕、200座以上交通沿线厕所、50座以上交通节点厕所、150座以上旅游标准化厕所的建设和改造任务。

同年,乐山中心城区城市停车场、公厕改造工程纳入全市“挂图作战”项目,一场轰轰烈烈的“厕所革命”在中心城区拉开。计划用两年时间在中心城区新(改)建50座公厕,目前已有49座建成投用。

如今,一座座“高颜值”“高科技”,集如厕、休闲、文化于一体的公厕成为乐山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有的公厕设置了第三卫生间,加装了儿童便器、洗手盆等,完善了无障碍设施;有的公厕安装了高科技人脸识别节纸设备;有的公厕甚至引入应用于飞机、高铁的“真空排导技术”……

“厕所革命”不仅提升了如厕体验,还展现了城市文明,赢得了市民和游客的赞誉。市民王廷虎说:“以前,乐山的公厕环境不好,味道也不好闻,现在的公厕就是一个别致的景点,既干净又舒适,如厕成为一种享受。”(记者 吴薇)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