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口河扶贫干部熊方文:山谷为家

www.scol.com.cn (2019-06-05 09:00:24) 来源:乐山日报
编辑:刘若辰记者 宋雪  

初夏的风,从群山连绵的峡谷中穿过,成片的套袋枇杷随风摇曳起来,熙熙攘攘、丰收在望。刚刚从村民家走访出来的熊方文,抬头看了看眼前的情景,喜悦和欣慰溢满心头;在他身旁不远处,妻子罗琴江的坟茔静静卧在田边,同丈夫一起守望着这片大山。

这里,是金口河区永胜乡顺河村,也是熊方文挥洒激情与汗水的地方。

2017年1月,金口河区委宣传部驻村工作组进驻顺河村,作为扶贫干部的熊方文,一边照顾着身患癌症的妻子,一边同工作组奔走在群山之间,从此,将大山当做自己的第二个家。

两年半的付出,两年半的奋战,如今,顺河村34户133人已稳定脱贫,1户3人计划在今年全部脱贫。

解决遗留问题

将心比心才能解开疙瘩

2017年初,当熊方文作为扶贫干部进驻顺河村时,距离妻子罗琴江被诊断出肝细胞癌,仅3个月时间。走在前往贫困户家的村道上,他的心里一直惦念着临行前妻子说的话:“去村上就好好干,我这儿你别担心。”

面积9.13平方公里的顺河村,辖4个村民小组、192户、78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35户、116人,因病、因残是主要致贫原因。

“2017年我们刚来时,村里已经有一定发展基础,但是一组和二组的便民路未进行硬化,三组的机耕道也经常漫水。”此外,部分村民饮水短缺、房屋破旧不堪,荒山承包、污水处理等历史遗留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也让村民思想难以统一,各种意见不断。

而对熊方文而言,最大的困难就来自自己联系的二组非贫困户于启娥。

今年53岁的于启娥,曾因病被认定为贫困户,后因不符合标准被清退。“我们家情况也不好,为啥子贫困户享受的政策我们没有?”面对熊方文和工作组的走访摸底,心中有疙瘩的于启娥表现出不理解、不配合,让人很是头痛。

“于启娥这样的村民还不少,他们有实干精神,但思想上没转变过来,影响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为了解开疙瘩,熊方文多次上门跟于启娥“摆龙门阵”,将心比心闲聊,把非贫困户也能享受的政策红利慢慢告知。看到于启娥因脊椎和脑血管问题导致长期头晕头痛,熊方文又主动找到当医生的侄子询问了解,并带着于启娥前去诊治,让她的病情得到好转。

跑前跑后的熊方文,用真诚打开了于启娥一家的心结,在他的帮助支持下,于启娥跟着大家种起了重楼等作物。而以心换心的熊方文,也被于启娥亲切地称为“熊老表”,成了家人一样的存在。

一户户走访、一家家沟通,熊方文和驻村工作组一起,通过村民小组会、村民说事、基层夜话等,宣传惠农政策、动员群众参与,逐渐将村民的思想转变。针对遗留问题,围绕便民路、饮水安全、住房保障、生态补偿、教育医疗等帮扶,如今村里已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4户,危旧房屋改造78户;二组和三组人畜饮水提升工程全面完成,全村实现饮水安全全覆盖;打通一组和二组的生产便道,提升三组的机耕道,通行条件得到改善。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帮助村民持续增收

思想统一了、基础打好了,产业要如何发展,成为脱贫攻坚的关键。

顺河村交通便利,气候条件适宜,种植了很多枇杷,但由于村民不会管理,导致枇杷“夭折”不少。工作组通过实地调查、邀请专家研判,决定发展错季水果种植,特邀来全国惠农兴村带头人、高级果技师程昌才实地教学。如今,村里的高山错季节枇杷规模已达到500亩,熊方文联系的非贫困户里,也有5家种植了枇杷。2018年,全村枇杷产量10多万公斤、产值近30万元,人均增收2000余元。

“顺河村位于大瓦山旅游环线门户,有一定乡村旅游基础。顺河村“第一书记”颜华云告诉记者,

立足“新寨兴村,产业强村,旅游富村”的发展理念,工作组帮助村里发展枇杷、白芨、重楼种植等主导产业,生猪、山羊、山鸡等畜禽养殖业,并引导村民成立枇杷、重楼等专业合作社3个,吸纳贫困户15户,并流转土地建设草莓种植大棚4个,带动近20户群众增收;带动发展旅游服务业,目前全村已有星级农家乐3家、民宿4家。

在这奔走于产业发展、长期无法回家的日子里,熊方文和村民们打成一片,在村委会里安了家,一张小小的铁床,伴他度过了多少个夜晚。但工作的辛苦和不便从来不是问题,熊方文最忧心的,还是妻子病情的恶化。

来顺河村前,妻子罗琴江曾到乐山市人民医院做了第一次手术,仅仅3个月病情便复发了,经专家会诊决定采取介入治疗,但这需要丈夫配合进行伤口按压等工作。

“我们可以跟医生商量,把治疗时间安排在晚上,尽量不耽误你上班。”妻子的坚强和理解,让熊方文心里发酸。那段时间,他白天忙工作,下班后开车3小时,从村上赶到位于市中区的医院陪伴妻子,按医生的叮嘱耐心为她按压住伤口,一按就是两个多小时。等到妻子从病痛中缓解、渐渐睡去后,他再驱车赶回村里,到达时,常常已是凌晨四五点。

一个人驱车行走在黑黢黢的山间,熊方文说他早已习惯了,心中唯一放不下的,只有对妻子的不舍和牵挂。

将爱留在这里

大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

面对多病的80岁老人廖安宣夫妇,熊方文常常上门嘘寒问暖,为老人争取各种补贴帮助;为了帮助患有巨型脂肪瘤的残疾贫困户吴朝明,熊方文多次带他前往医院诊断,并帮他联系住进区敬老院,重燃对生活的热情;春节后青壮年村民准备回城务工,熊方文每天忙着为帮扶户寻找用工信息、分析用工前景,安抚留守群体……两年半的时间里,熊方文将顺河村当做自己的家,成为了村民的好兄弟。闲余时间,他就给妻子发微信、打电话,关注病情状况。

“熊老师在妻子重病的情况下,依然兢兢业业,帮助贫困户解决各种问题,各项工作从来没有缺席,让大家都很感动。”顺河村党支部书记郑天财说。

颜华云告诉记者,在熊方文精神的鼓励下,工作组全体帮扶干部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任务,全力开展各项工作,于2018年顺利完成省上第三方评估验收,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2018年,顺河村人均纯收入达12220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10292元。

村里的发展越来越好,但熊方文的妻子罗琴江,在经历了多次手术和治疗后,终于还是没能坚持下去。

今年1月25日,工作间隙的熊方文照常给妻子打去电话,询问病情。

“你的情况咋样了,需不需要我出来陪陪你?”

“感觉没啥事,你工作忙,就不出来了嘛。”

妻子的声音听上去有力而清醒,熊方文放心地挂掉电话,谁知26日凌晨,便传来了妻子病危的消息。熊方文赶往医院见到妻子,此时的妻子已经无法说话,他赶紧去学校接来女儿,想让母女俩见上最后一面,但最终还是晚了一步。没能陪妻子走完最后一程,也成为了51岁的熊方文心中最大的遗憾。

“我们回家了。”熊方文把罗琴江安葬在顺河村,陪伴他继续奔走在脱贫攻坚一线。把爱留在这里。大山,也成为了他们的第二个家。(记者 宋雪)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