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口河区脱贫攻坚:党旗飘扬在云端

www.scol.com.cn (2019-05-06 09:18:08) 来源:乐山日报
编辑:刘若辰记者 张斯炜  

脱贫攻坚东风起,党旗飘扬在云端。

金口河区山地面积占辖区总面积比达99%,2014年贫困发生率为12.3%。大山,是金口河发展的一大阻碍,也是金口河高质量脱贫的希望所在。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是人民群众托付的任务,亦是党员干部的责任。重任在肩,金口河区各级党组织坚持“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确保脱贫攻坚推进到哪里,党的坚强领导就在哪里,党建引领和组织保障作用就跟进到哪里,党的旗帜在脱贫攻坚每一个战场高高飘扬。

健全组织风向更明确

金口河区和平乡迎新村曾是一个后进村。2016年前,全村没有规模化的特色产业,没有一分钱集体经济,党支部软弱涣散。

“当时很多群众的房子还很破旧,村民脱贫积极性不高,人心都是散的。”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迎新村“第一书记”杨川印象深刻,“关键还是党建作用未发挥,脱贫攻坚难有起色。”在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过程中,随着驻村工作队入驻,迎新村部分村干部和党员带头成立藤椒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50亩发展藤椒产业。

眼看藤椒产业发展颇有收获,村民们逐渐打消了顾虑,主动参与发展。如今,迎新村已成立藤椒、中药材、肉牛等7个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5200多元,增长到2018年的13000多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9万多元,成为全乡的先进村。

从“后进”变得充满“后劲”,从迎新村看金口河区的变化可见一斑。几年来,全区充分发挥区、乡、村三级党支部书记“主心骨”和“领头雁”作用,扭紧“螺丝帽”,压实“责任链”,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誓与脱贫共进退。

区委领导主动扛起责任,带头查真贫、访真贫,真扶贫、扶真贫;6大战区指挥长牵头揽总,35名县级领导靠前指挥;各乡镇部门党委(党组)书记全天候在村一线攻坚,“白天当村长、晚上当局长”;1037名机关帮扶干部全覆盖结对联系3.7万余名农村群众;形成了“区总指挥部抓统筹、6大战区抓组织,41个驻村工作队抓实施、户帮扶责任人抓落实”的“1+6+41+N”作战体系,尽锐出战,集全区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

健全脱贫攻坚体系,实现有效监督必不可少。“三位一体”督导机制同步建立,业务督查、作风纪律督查、综合排位督查三种方式并行,对排名靠前的发放流动红旗鼓励;对排名靠后的给予黄牌警告,倒逼责任落实、工作落实、政策落实。

建强支部旗杆更挺拔

良好的地理条件让金口河的生态食品名声在外,野生竹笋是其中代表。眼下正是“3月笋”上市的时节,共安彝族乡新建村的盘山村道上车流不息。通过货车、面包车、摩托车,村里的野生竹笋、蜂蜜、花卉等产自“云端”的珍品被运出大山。

“以前没有公路,农产品全靠人力背,村民们爬坡上坎,步行到城区要3个多小时。现在路通了,运输很方便。”新建村党支部副书记高治林口中的路,从山下蜿蜒而上,延伸至白云深处。这条“云端”上的路,不仅给村民们带来了脱贫的希望,更让他们树立起脱贫的信心。

这条路的建成,得益于省交通运输厅的倾情援建。在省交通运输厅的帮扶下,新建村党支部积极谋划,脱贫攻坚亮点纷呈:建设金口河区首个花卉基地填补市场空白;与花卉种植结合发展蜜蜂养殖;在省交通运输厅设立“扶贫专柜”为贫困户“以购代扶”;率先在小凉山地区创办了村报《新建奔康报》;率先在村上成立了大学生暑期实践基地;率先在村中安装了路灯;改造380亩知青茶场,围绕标准化盘山村道发展旅游……颜值提升、产业汇聚,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在新建村逐渐成为实景。

脱贫攻坚,落实到支部,落实靠支部。金口河区开展了全域层面的“强基固本”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党员亮身”行动,每周组织“村民说事”,倾听群众诉求,现场解决困难;每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重温入党誓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全覆盖开展“联村包户进万家党群干群一家亲”“结对共建”活动;推行农村党员“网格化管理”模式,用好用活“鸽鸽讲堂、农民夜校、身边好人榜”三大基地,乡风民风不断向好、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党支部队伍的优化也在持续深入。近年来,金口河区动态储备151名村级后备力量,打造完成41个集党务、村务、医务、商务一体的农村党群服务中心,整体提高村干部月报酬,组织村两委干部、村级后备干部多次外出开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集体经济专题培训,基层党支部人、财、物得到有力保障,服务群众能力不断提升。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也在支部。金口河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促进产业发展、扩大基地规模、资源整合聚集、打造市场品牌中的核心作用,26个特色产业专合社党支部、41个“脱贫奔康党支部”应运而生。“党建+龙头企业”“党建+合作组织”“党建+电商扶贫”等“党建+”模式落地生根,吉星乡同心村1500亩高山有机蔬菜、永胜乡大坪村年产价值2000万元食用菌基地、五池村千亩油用牡丹基地等“9个飞地扶贫产业园”全面建成。

一系列党建“组合拳”,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发挥到极致,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组织力、战斗力得到全面提升,飘扬党旗的“旗杆”更加挺拔。

干部带头旗帜更鲜艳

在金口河脱贫攻坚事业中,越来越多的干部以敢叫山河换新颜的气魄投身其中。

“摩托书记”徐建伟、“胶鞋书记”李昌华、“黄牛书记”吴家豫等135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铁道兵精神,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大力宣传党的政策、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脱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带来的变化实实在在——新建、改建农村住房1.1万余户,修建“四好农村公路”100公里,全覆盖实施农网改造、安全饮水工程。他们用辛苦指数换来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真正成为了脱贫攻坚的“生力军”。

金口河区坚持把脱贫一线作为干部培养、历练、成长、收获的最大平台,有效整合“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帮扶干部四支队伍。选派146名干部到脱贫一线历练,精挑8名干部赴美姑、普格等极度贫困彝区锤炼,从脱贫攻坚一线提拔44名干部,集中表扬“好班子”“好班长”“好干部”30人(个)。评选100名“脱贫攻坚帮扶模范”,召回教育干部59人次,调整科级领导干部2人。

树立“实绩论英雄”的鲜明用人导向,锻造了一支会帮扶、作风硬、能力强的扶贫铁军,确保每一名干部就是一面鲜艳的旗帜。

瓦山脚下、沫水河畔,党旗猎猎、党徽灼灼。实践证明,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党,在党的各级干部。决战贫困让金口河迸发出更强大的生机与活力,飘扬的党旗,为摆脱贫困、振兴乡村带来无限动力。(记者 张斯炜)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