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脱贫路 金口河区“脱贫攻坚”的亮眼答卷

www.scol.com.cn (2019-04-29 16:33:08)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刘若辰记者 叶海燕  

——省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批准金口河区退出贫困县序列

四川在线乐山讯(记者 叶海燕) 金口河区,位于小凉山腹地,地处乐山市、雅安市、眉山市、凉山彝族自治州四市州交界处,距乐山中心城区120公里,是四川省定贫困县。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座座高山,如同一道道屏障,把幅员面积598平方公里的金口河,封锁在大山深处。加之历史等多方面的影响,金口河的发展一度落后时代步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资金投入不足问题突出,因病因残致贫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矛盾并存,生存环境较差与内生动力不够相互交织,“悬崖村、石木屋、天梯路、溜索道”一度是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

2014年精准识别时,金口河全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80户4622人,其中5个省定贫困村有230户654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2.3%。怎样让金口河区摘掉“贫困”的帽子,大步迈向“小康”的行列?金口河区打响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实现一年一个新进展,一年一个新变化。2018年,金口河贫困发生率降至0.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9905元增长到2018年的14244元。昨(28)日,四川省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传来让金口河5万儿女欢欣鼓舞的好消息:会议批准金口河区退出贫困县序列。

“雄关漫道真如铁”。4年脱贫路,金口河举全区之力、集全民之智,啃下了这块“骨头”,打赢了这场“硬仗”。通过建立“1+6+41+N”作战体系,区设总指挥部抓统筹、6个乡镇设分指挥部抓组织、41个村设作战队抓实施、户设帮扶责任人抓落实。坚持因村、因人、因需精准选人派人,86个帮扶单位、1037名机关干部、41名第一书记、55名农技员结亲帮扶贫困户、结对联系非贫困户全覆盖,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一体、协同联动的脱贫攻坚作战指挥和推进实施体系。

永和镇胜利村近年来的变化,便是金口河乡村巨变的缩影。曾经的胜利村,是一个有着300多年历史、孤悬在大渡河大峡谷1600多米峭壁上的“云端上的村庄”。2014年,金口河对胜利村实施整体搬迁,村民们从“云端”搬到峡谷。山上和山下的生活对比鲜明,曾经“坡陡坑深、蹲山守穷”的“悬崖村”变成了“业兴村美、人心思进”的幸福村。搬迁后,当地政府积极协调,组织村民就近务工,同时引导村民发展老鹰茶、贡椒、竹鼠等特色种养业,在实现搬迁稳定过渡的同时,建立起可持续、管长远的产业扶贫机制。

如今,这些从“云端”迁徙到峡谷的“移民”,还吃上了“旅游饭”。依托着村口的铁道兵博物馆,不少村民办起乡村民宿、农家乐,同时在家门口售卖老鹰茶、花椒、竹鼠等特色山珍,村民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其实,在金口河类似于胜利村的文化主题村落还有很多,如“人间仙境——林丰村”、“半坡彝韵——迎春村”、“水墨画卷——顺河村”、“田园溪谷——象鼻村”……这一个个镶嵌在青山绿水间的村落,在金口河脱贫攻坚战略的带动下,如同山坳处长起来的“春笋”,充满着希望与活力,每一个村寨,都有景、村相融的独特品位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胜利村、顺河村等3个村入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大渡河金口大峡谷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景区,永和镇入选四川省乡村旅游特色乡镇……

脱贫之路,金口河区也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经验——“飞地产业”扶贫,通过整合贫困村资源、资金、资产,在全区范围里寻找最佳建设地点,集中力量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实现贫困群众“异地生财” ,开辟了贫困户与“飞地”专合组织互惠共盈的扶贫新路径。2016年起,金口河区开始探索“飞地产业”,在永胜乡花茨村开始试点。村里整合了财政产业扶贫资金、村级产业发展周转资金等,以入股的方式投入到了邻村大坪村的大瓦山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就在当年,花茨村增加村级集体经济3万元,带动57户197名贫困群众人均增收2340元。

在花茨村成功试点的基础上,2018年开始,金口河开始全面推行“飞地产业”扶贫。整合了涉农资金、扶贫资金等共2300余万元,分别在永胜乡和平村、永和镇胜利村、共安彝族乡文店村等地建立中药材、优质核桃等“飞地产业”扶贫项目9个,发展道地中药材、高山食用菌、高山蔬菜等特色产业4.5万亩,产业项目覆盖全区所有贫困村,“飞地”分红覆盖全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3800元。

G245线,以及正在建设的峨汉高速、成昆铁路,这“三条”通道将打通金口河区发展的大动脉。如今,险峻的蜀道已不再是金口河区发展的瓶颈,当地的村民们“靠山吃山”,依托着绿水青山赚到了“金元宝”。金口河人发扬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成功摘掉了“脱贫帽”,昂首阔步地迈向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让人们对这片土地的未来愈发充满期待……(金口河区供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