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攻坚巧绣花

www.scol.com.cn (2019-04-11 08:18:56) 来源:乐山日报
编辑:刘若辰记者 张斯炜  

——来自金口河区脱贫攻坚一线的报道(一)

巍巍大瓦山,滔滔大渡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凿出“中国十大最美峡谷”的金口大峡谷。地处小凉山腹地的金口河区尽是好山好水好风光。“三线”老区、边远彝区、深度贫困区县三重身份叠加,乐山、雅安、眉山、凉山四市州交界,6个乡镇41个行政村5.1万人生活在此。

由于自然、历史等多方面的影响,金口河的发展一度落后时代步伐。2014年精准识别时,全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80户4622人,贫困发生率达12.3%。户户牵心,人人挂怀。摘穷帽,拔穷根,是5.1万彝汉儿女的共同的心愿。金口河上下立足实际,统筹力量,精细绣花,在这片59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巧构思、巧部署,巧运针、巧用劲,全区干部群众用坚韧绣出了脱贫攻坚的“金口河答卷”。

鸟瞰“花溪曙光” 黎涛 摄

发挥禀赋巧规划

金口大峡谷奇峰异石、绝壁千仞,“蜀中三绝”大瓦山群峰叠嶂,云水相融。过去多年,拥有这样奇绝景致的金口河区都“养在深闺人未识”。

这样的状况正在发生改变。在永和镇胜利村新村安置点,端上一杯老鹰茶,村民们围坐一起聊上了村里新变化。“这里风景好、空气好,每到节假日游客就火爆得很。”村民李宗友发出感叹。刚刚过去的清明节,金口河区接待游客2.2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52.5万元。其中,胜利村接待游客近万人次。游金口大峡谷、看铁道兵博物馆、观“洞中火车站”,成为游客到此的“标配”。村里的农特产品,老鹰茶、蜂蜜、土豆,也颇受游客青睐。

曾经的胜利村,是一个有着300多年历史、孤悬在大渡河大峡谷1600多米峭壁上的“云端上的村庄”。2014年,金口河对胜利村实施整体搬迁,村民们从“云端”集中搬迁到峡谷新村,摆脱了祖祖辈辈爬坡上坎的生活。

山上和山下的生活对比鲜明,曾经“坡陡坑深、蹲山守穷”的“悬崖村”变成如今“业兴村美、人心思进”的幸福村。借势下山吃上旅游饭,脱贫奔康的好日子与金口大峡谷的美景交相辉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围绕“绿色崛起、美丽发展”,金口河区以大峡谷、大瓦山景区建设为突破口,着力在旅游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发力,激活旅游。2018年,全区接待游客人数从2011年的26.93万人次增加到70.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从2011年的0.73亿元增加到2.9亿元。

建设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示范区,是市委对金口河区脱贫攻坚定下的任务目标。发挥好山好水好风景的先天禀赋,金口河以规划在脱贫攻坚战中巧妙破题。这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用巧妙规划引领,一年一个新进展,一年一个新变化。

立足全区境内山高坡陡的客观现实,金口河区把“住上好房子”放在首位,巧把住房建设与产业发展、美丽新村、农旅融合“三结合”,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种养业、订单农业、乡村观光旅游业。有了让贫困群众能致富的产业,再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彝家新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真正让他们搬得来、留得住、能致富。

规划不止于此。峨汉高速、成昆铁路复线扩能改造正加快建设,金口河将彻底告别过去的交通状况,迈入“高速时代”“动车时代”,让水电资源、旅游资源、生态资源跨出小凉山……

巧探举措,思路越发明晰,连年用功,取得决定性胜利。

2018年金口河区摘帽“一低三有”、村退出“一低五有”、户脱贫“一超六有”全面达标,贫困发生率降至0.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9905元增长到2018年的14244元。先后被评为2016、2017年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区县,2017、2018年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2017年全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优秀示范县。

公式导向明确巧发力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铁道兵精神在金口河散发光芒。巧妙发力,只为全力攻克重点难点,让规划尽早落地。

“马上要搞生产了,要把棚子盖好。”近日,金口河区永胜乡大坪村的大瓦山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范玉平在基地里查看新一季食用菌种植的准备情况,事关附近4个村和上百户贫困户的收入,他检查得格外认真。

2016年起,金口河区开始积极实施“飞地扶贫产业”,即整合贫困村资源、资金、资产,在全区范围里寻找最佳建设地点,集中力量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食用菌产业就是其中之一。

“通过村集体经济入股、到合作社打工,我们带动了附近上百户贫困户增收。”范玉平说,“飞地扶贫”让贫困群众“异地生财”,“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则让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增收。

“每年光分红有4000多元,加上打工的8000多元,一年可以在这收入上万元。”算起收入账,幸福感洋溢在永胜乡花茨村村民宋亚群脸上。

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不止宋亚群,金口河区在每一个脱贫群众身后,都有精准细密的工作。

聚民心、顺民意。紧紧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用扎实的基础建设打底,精准的扶贫策略铺路,金口河区以钉钉子精神解决好户脱贫每一道难题、补齐村退出每一个短板、完成“摘帽”每一项任务,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不返贫。

——建新居。实行规划选址、户型设计、建设标准、工程验收“四统一”,推进基础建设、文明提升“双配套”。强基础,实施路、水、电、通讯“四网”升级大会战,路上山、水到家、电入户、通信网络全覆盖成为群众生产生活新标配。

——优环境。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功创建为省级卫生城市、省级生态文明区县。大力实施“幸福美丽新村”提标提质,曙光村、林丰村等9个村被评为“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村”,胜利村、顺河村等3个村入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讲精准。通过“贫困户交流日”“村民说事”等载体将信息精准传达给群众,严格按识别流程开展贫困信息大录入、数据大更新,常态化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

……

强根基、利长远,只为所有工作经得起历史检验。

立足长远巧循环

真正实现脱贫攻坚,要让群众的增收可持续,产业发展有后劲。瞄准物质与精神长效化建设,驱动巧妙循环的“金口河方案”豁然开朗。

近日,金河镇曙光村“农民夜校”结束培训。自2016年起,每月开办两期的“农民夜校”已成为村民脱贫奔康的“智囊团”。

每次开讲之前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围绕大家关心的内容“订单式”邀请相关专业人士前来授课,“农民夜校”成为“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教会大家知识与技能,助力脱贫攻坚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贫困户卢永香是优秀学员之一,通过“农民夜校”系统学习了电商、市场渠道拓展等营销技能之后,成为村里的“养鸡达人”,并和“农民夜校”学员一起发展农家乐,把自家养殖的跑山鸡端上游客餐桌。因病辞职回乡返贫,因“农民夜校”创业奔康,几年来,卢永香从跌至谷底到借势而起,让幸福稳稳握在手中。

授人以渔常态化。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金口河区有针对性开展能力培训,对“有文化无技术”的实施技能培训,对“有劳力无门路”的实行转移就业,对“年龄大无学历无技术”的提供公益性岗位。作为全市人口最少的县(市、区),宝贵的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发挥了作用。

“鸽鸽讲堂”“幸福积分”“道德银行”……一系列巧设置的活动让整套激励体系在实践中完善,内生动力在累积中激发,良好习惯在练习中养成。立足脱贫奔康,实为振兴乡村,长效化发展的产业同步而动,构筑起精神追求之下稳固的物质基础。

通过巧布局“挣大钱”,金口河区安置下了投资1.2亿元的“一园二带九基地”,建设飞地扶贫产业基地9个,发展起道地中药材、高山食用菌、高山蔬菜等特色产业4.5万亩。加上生态自然文旅资源,金口河的绿色产业产品不可谓不丰富。

产品销向哪儿?金口河有自己的探索。金口河驻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农产品专销店正式营业;全省首个“交通扶贫专柜”金口河区专场在夹江天福服务区揭牌上线;金华火腿有望用上金口河生态肉;“三线”旧厂房和雄奇自然景观迎来越来越多观光旅游和影视剧拍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脱贫奔康梦正在这里一步步走向现实。(记者 张斯炜)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