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利器助力乐山大佛“体检”

www.scol.com.cn (2019-01-15 09:08:23) 来源:三江都市报
编辑:刘若辰记者 魏玉婷  

三江汇流大佛立,千年守望乐山城。作为世界上最高的古代石刻弥勒佛坐像,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乐山大佛,自建成以来历经数次维修。2018年10月,乐山大佛再次迎来全面“体检”——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测。

石质文物保护,至今仍是世界难题。而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乐山大佛的每一次“体检”、修缮都是石质文物保护的“演练”和发展,“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使得乐山大佛为主体的世界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永续利用。

A

全面“体检”有讲究

慢工出细活+高科技助力

2018年10月8日,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测工作正式启动,搭建脚手架对大佛本体病害情况进行近距离勘测调查,随后乐山大佛本体于2018年12月被全部遮蔽,进入全面“体检”状态。

2019年1月1日,经过紧张有序的头部检测和日常养护,乐山大佛在众人期待中重新“露脸”,脸部区域的脚手架拆除,“花脸”的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带给中外游客新年首轮惊喜。

“根据国家和四川省文物局的批复,乐山大佛将于2019年1月正式启动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临时性排险加固工程。”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因排险加固工程的实施,原定于2月4日前完成的大佛现场勘测工作将往后顺延。

后续修缮保护措施至关重要,但前期为通高71米、与山体相连的乐山大佛“体检”也绝非易事,就连脚手架的搭建和拆除都有讲究。

“为让大佛本体及周边文物少受甚至不受干扰,工人们搭建的脚手架与大佛本体几乎没有直接接触。而搭建的脚手架总重45吨,钢管总长加起来达11700米。”乐山大佛“体检”项目负责人、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文保中心副主任孙博告诉记者,搭建与大佛全身脚手架相当规模的普通工程仅需15天,而大佛面前的脚手架搭建则需50余天。

孙博介绍到,工程通过在大佛左右手部位,分别搭建横跨手部的两个型钢承重平台,让平台承重受力后,把力再直接传导至地面和乐山大佛两腿之间的赋存岩体;且所有可能接触到乐山大佛的钢管两端都包裹了防护柔性材料。此外,还运用了国内最先进的三维激光扫描仪、荧光碳点示踪法等“高科技利器”全程助力大佛“体检”。

B

保护大佛刻不容缓

岩体渗水是“大病害”

乐山大佛的保护工作全球瞩目。很多人好奇,乐山大佛为何“体检”?

众所周知,乐山大佛坐落于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巨大的佛像是在易风化的红砂岩上依山雕琢而成,且因常年暴露在湿润气候的自然环境下,长期受到风雨、植被等侵蚀,极易发生风化、渗水等病害,保护难度极大。

不间断的监测和适时的全面“体检”,成为保护乐山大佛的重要技术手段。根据景区管委会文物部门近年来的长期监测,乐山大佛本体出现风化渗水、胸腹部气鼓崩裂、危岩体发育等严重“病害”,危及大佛本体安全和游客游览安全。

“大佛胸腹部由于渗水等原因,产生了气鼓崩裂,破损部位随时都有坠落的可能,十分危险。”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负责人彭学艺表示,在乐山大佛遭受的各种“病害”中,岩体渗水是对其危害最大的问题之一。

据悉,为找到渗水点及水流路径,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和安徽科技学院为乐山大佛研发了一项国家专利技术——荧光碳点示踪法。用这个方法可以将碳元素打入大佛身后的岩体,荧光标记后的碳元素随着岩体中地下水浅表层运动,从后向前流出大佛身体。这时,用特殊光照就能检测到荧光标记出现在大佛身体的哪些部位,从而判断出大佛体内渗水的路径,为后期维修提供科学参考。

“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测工作,对后续科学制定乐山大佛保护措施至关重要!”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体检”并非对大佛本体的系统性修缮,而是一项勘察测绘病害调查和病害评估的科研工作,是为下一步全面保护大佛而做的基础性工作。

C

千年守望续新篇

多次维修见证文物保护发展

建于盛唐的乐山大佛经过千年风雨侵蚀,乐山大佛和周围岩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最近几十年来,大佛的保护工作逐渐步入了科学保护阶段。

2001年,乐山大佛头部、面部、肩部和双手双脚等大规模修缮,并对大佛体表进行全面维护,一改大佛当年发髻脱落、鼻梁发黑的苍老神态。

2002年至2005年,实施乐山大佛佛脚平台改善工程,加固了大佛基座,增强了稳定性;同时拓宽佛脚平台,改善了佛脚旅游环境。

2010年,乐山大佛全身系统“体检”,2011年正式开始修缮,主要解决头顶长草、面部鼻黑脸花、胸部渗水、手脚部分表皮脱落等问题,并加固大佛左侧岩体。

2013年至2014年,《乐山大佛日常除草、清洗维护保养方案》编制完成;2016年,峨眉山—乐山大佛申遗成功20周年,乐山发布了《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管理白皮书》,乐山大佛保护工作愈加规范化和科学化。

2017年至2018年初,对乐山大佛实施预防性保护,开展了大佛左侧(天洞-麻洞)危岩加固工程。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乐山大佛再次迎来全面“体检”,开展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测工作……

多年来,乐山大佛景区严格执行《保护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公约》,在文物古迹和自然资源的保护、规划体系和监测体系的完善,以及管理体制的创新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让千年大佛不断续写世界遗产保护的新篇章。(记者 魏玉婷)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