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精细“绣花”战贫困

www.scol.com.cn (2018-12-27 09:07:06) 来源:乐山日报
编辑:刘若辰记者 赵径  

截至11月底,全市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21.23万人减至1.2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9%下降至0.5%,贫困村由259个减至33个;沐川县退出贫困县序列,金口河区摘帽通过市级初审;全市3.3万名贫困人口脱贫、88个省定贫困村脱贫退出……

修路入户、盖新房搬新家、产业进村……隆冬时节的嘉州大地,脱贫攻坚热潮涌动。

过去一年,乐山市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动中,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工作取向,以更强烈的责任担当、更精准的思路举措、更扎实的工作作风,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强基础

持续优化发展条件

“这一带地势高低不平,过去路不好走,去哪都不方便。现在好了,新建成的路不仅宽敞还特别美观,成了咱们的增收致富路。”谈起修路带来的变化,犍为县罗城镇铁岭村村民欢喜不已。

建好农村公路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近年来,犍为县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契机,全面做好农村公路的“建、管、养、运”,将公路建设与沿线乡镇经济的发展紧密融合,形成一张“美丽+经济”的路网。全县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6858.9公里,乡村组通硬化路全部实现,带动形成近34万亩茉莉茶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年接待600万人次的全域旅游产业,助推实现7951户21954名贫困对象脱贫。

犍为“四好农村路”建设正是我市探索具有乐山特色的脱贫攻坚路的生动体现。

今年9月,犍为县金石井镇万年村村民税承仁和其他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贫困户欢欢喜喜搬进了该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现在不但有新房住,去镇上只有5分钟路程,生活也方便多了。”税承仁分到一套面积为70平方米的新房。安置点是三楼一底的居民楼,单元门口还有门禁和绿化,看起来漂亮又大气。

高处着眼,低处入手,乐山市把加快推进住房、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基石”,推动贫困地区发展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16年以来,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1031户40863人、建成彝家新寨住房5621户、改造农村危房1.9万户,贯通乐山市贫困县的仁沐新高速、峨汉高速、乐西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加快推进,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547公里,其中今年以来新改建县乡道路132公里、通村道路308.2公里。

重“造血”

产业扶贫“斩穷根”

加入板厂坪乌天麻种植专业合作社后,金口河区金河镇吉丰村村民周碧书的腰包越来越鼓了。说起现在的日子,他抑制不住满脸的喜悦。周碧书所在的合作社拥有菌种培育、粉种培育、天麻加工、库房、冻库等多功能综合性厂房,3个种植基地,发展社员151人,带动农户500余户、年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以乌天麻、红豆杉、川牛膝、食用菌、优质核桃等一批特色产业为代表,金口河区在基地建设、主体培育、品牌创建等方面有序推进,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这些特色农业产业成为群众脱贫奔康的有力保障。

位于沐川县茨竹乡五四村的四川天马山晨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000余亩发展中药材和蔬菜加工,涉及300多户农户(其中贫困户29户)。公司按每年500元/亩标准,每年为农户直接增加资产收益近50余万元。公司还鼓励贫困户到公司务工增收,实行优先录用贫困户政策。目前,该公司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其中贫困户50多人,每年人均增收2万多元。

因地制宜、科学布局,我市将贫困群众融入到当地特色农业发展中,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实现贫困群众持续稳定脱贫。

如何做到村村有产业,家家有收入,实现扶贫产业全覆盖?我市积极开展土壤地图推广、“百企帮百村”行动,建立完善股份合作、返包倒租等利益联结机制。2016年以来,带动发展茶叶、中药材等特色种植基地60.9万亩、特色养殖畜禽831.5万头(只)。

建“机制”

着眼高质量脱贫

作为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市始终将其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通过建立健全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确保贫困群众脱贫不返贫,实现高质量脱贫。

精神扶贫“强动力”。创新实施《乐山市推进精神扶贫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实施方案》,举办“10·17”扶贫日公益晚会、乐山精神扶贫论坛、书画作品扶贫拍卖等活动;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深入实施信心提振、典型示范、动力激发、智力帮扶、新风培育、堡垒提升等六大行动十八项举措,充分调动了全市贫困群众脱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为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生态扶贫“添活力”。不断加快深度贫困地区生态建设和保护进度,落实生态护林员岗位3112个;将贫困县全域旅游纳入乐山旅游总体规划,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成功创建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创建旅游扶贫示范村17个,发展民宿达标户109户,发展花果人家等特色业态经营点37家。

创新扶贫“增后劲”。全面推广“劳动收入奖励计划”,对依靠就业务工或发展种养产业实现增收的贫困户按比例予以奖励,积极引导贫困群众依靠勤劳增收;在金口河、沐川、峨边、马边4个贫困县(区)推行“青少年教育促进计划”,按照每期每生200—1200元的标准予以奖励,激励学生用心学习、家长送子上学,努力实现“零辍学”;创新实施“集中供养+居家救助”模式,对贫困家庭失能半失能人员进行帮扶,剥离致贫因素,帮助其他家庭成员通过发展生产和务工就业增加家庭收入。目前,已累计帮扶受助对象3755人,解放劳动力2605人并实现正常就业。

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的脱贫长效机制逐步建立,为乐山市实现高质量脱贫提供了有力保障。(记者 赵径)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