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峨边新场乡星星村:星星之“火”

www.scol.com.cn  (2018-06-04 09:27:44)  来源:三江都市报  
编辑:刘若辰记者 陈兴鑫  

 峨边彝族自治县新场乡是峨边的北大门,所辖的星星村公路修到了家门口,不出家门就能务工,未来还会吃上旅游饭,村子里的老百姓过上了以前想也不敢想的幸福生活。5月29日,记者来到星星村一探究竟。

  几年前,星星村的田间地头,种得最多的是玉米、萝卜、白菜,经济附加值低,老百姓费力不赚钱。现在,星星村漫山遍野都种上了西红柿、胭脂脆桃、蓝莓、猕猴桃,3户村民开起了农家乐。全村唯一的未脱贫户王建均还养起了蝴蝶,今年将实现脱贫。

  星星村的变化,与扶贫攻坚战的深入推进密不可分。近3年时间,对口帮扶星星村的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电公司”)侧重于为贫困村“造血”,开展基础设施扶贫、产业扶贫、文化扶贫、旅游扶贫。2018年1月,这个省定贫困村通过省、市验收和省第三方评估,高标准实现“双脱贫”,其中56户贫困户、173人退出,贫困发生率降为0.53%。

  产业之“火”

  拔穷根,关键在于产业,核心在于思想。

  2015年8月,乐电公司对口帮扶星星村,该公司干部谢俊杰成为星星村第一书记,他走村串户,踏着泥泞村道,摸清村情户情。公司9名领导班子成员,与5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认亲”。

  在星星村村委会办公室,“来自星星的山货”与众不同。腊肉、香肠、笋子、鸡蛋、黄花、黄豆、辣椒酱……农民田间地头生产出的农产品,经过精心的包装,成为网络上抢手的礼品。

  “‘来自星星的山货’,是星星村的电商品牌。”谢俊杰说,2016年9月,按“党员+农户+消费者”的电商发展模式,村里成立了峨边第一家村集体占股份的电商平台村级服务站(村集体经济占20%),在电信天虎云商店、淘宝店、微店上线运营,全力推广“来自星星的山货”。截至今年3月,“来自星星的山货”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实现销售额已超75万元。

  “来自星星的山货”走俏市场,星耀食品加工厂也在村委会旁建了起来。加工厂2017年11月获得食品生产SC认证,当地产的粮食猪、跑山鸡、瓜果蔬菜就近“转化”为生态食品。村民足不出户,通过网上销售,就能销往全国,不仅解决了村民农产品销路问题,还实现了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就业。

  此外,星星村还成立了峨边神农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除村集体经济占15%外,全村有101户村民入股,其中5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通过“资金变股金,贫困户变股东”,实现贫困户的资产收益扶贫,探索出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市场”定单发展模式,合作社成立至今已实现销售收入102万元。

  “在合作社干活,每天能挣70元,算下来比外出打工还强呢。”星星村三组村民吕春莲,一边忙着为番茄绑枝,一边算着自己的收入。

  “合作社吸纳了5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务工。村民土地流转出来能挣租金,平时上班有工钱,年底还有分红。”村支书王云帮介绍,“自从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上面的好政策一个接一个,村民搞生产的劲头更足了,精神面貌也随之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旅游之“火”

  火的不仅是农产业,在星星村,旅游发展也是方兴未艾。

  “王家院子”是村里的第一个农家乐,经营者王维利是残疾人,10多年前因工受伤致残,每月由原所在的公司发放1000多元生活补贴。但后来公司在2015年破产,他的生活没有了着落,精神一蹶不振。2017年,在县残联、驻村工作组以及村干部的支持下,他鼓足劲头,到培训学校学习厨艺,学成归来便开了村里的第一家农家乐。

  “去年仅农家乐就收入三四万元。”王云帮说,每年夏天到星星村及相邻的桃花村避暑的客人越来越多,很多客人住在桃花村、吃在星星村。

  如今,星星村虽然远在深山,但是名气不小。王云帮说,星星村的变化得益于基础设施的改善。在扶贫资金、交通专项资金以及帮扶单位的支持下,星星村的道路建成了3条环线,被当地村民亲切称为“三环路”。

  外联内畅,星星村的未来远不止这些。

  “正在建设的乐汉高速新场出口距场镇3公里,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峨边北大门未来可期。目前县委、县政府正在进行全域旅游的规划,下一盘更大的棋。”新场乡副乡长李文玉说,新场乡牛肉火锅远近闻名,正着力打造牛肉文化;星星村、桃花村、庞沟村、新凤村和羊子岩村形成乡村旅游环线。

  农旅融合,挖掘特色文化,完善基础设施,未来的星星村前景更美好。

  “我们这里是长寿之村,70岁以上老人有100多位,年龄最大的104岁,还在养鸡种庄稼。”王云帮说,村里下一步将发展乡村旅游,修建民宿,吸引更多游客春天看花、夏天避暑、秋天摘果、冬天赏雪,积极融入峨边全域旅游的新版图。(记者 陈兴鑫)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