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峨眉山十万市民品味民俗文化闹元宵

www.scol.com.cn  (2018-03-02 19:26:22)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高懿  

戌狗欢腾贺新岁,雄狮舞动庆新春。35辆彩车和1300名身怀民间传统绝活的演员,组成一支巡游“长龙”,与观众们一起闹元宵。大家在传统民俗文化氛围中,畅想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堂灯

威风锣鼓

观看的市民

撤县建市30周年之际,峨眉山市委、市政府、峨眉山风景区管委会联合主办以“喜迎建市30周年,阔步走进新时代”为主题的正月十五“闹元宵”民俗文化大巡游活动,集中了展示该市地方特色文化以及在城建、交通、旅游、工业、教育、卫计、双拥、农业、脱贫攻坚等各领域取得的巨大成果,丰富群众节日文化生活。(部分图片由峨眉山市委宣传部提供)

【延伸阅读】

峨眉山市部分民俗文化简介

喔山号

喔山号,乐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用一年生长慈竹制作而成,将竹削成一节一节的无节竹筒,然后由小到大装配至二十四节。一般长一米,由细至粗逗接,成长锥体,无音孔、嘴吻部分叫做“哨子”。号身用箍篾绑扎。吹奏时由口腔控制气流,由舌尖弹吐节奏,吹出“喔嘟嘟”,即5111的声音,声长、音亢、婉转远播,应山应水。有的号手可以一口气吹奏出二十四个“嘟嘟”,表示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大年三十吹奉时,有祈祝一年四季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之意。

牛儿灯

牛儿灯,起源于清朝末年,是用竹编牛头,黒麻布作身,麻绳染作尾。由两人合作披牛皮,戴牛头,再由牛倌相伴在敲锣打鼓、山歌声中摹拟民间生产生活场景。时而牛打滚、时而穿梭刀圈、火圈等舞出高难动作,以示喜庆丰收和吉祥。牛儿灯表演过程充满原始质朴的乡间气息,表现劳动生产的民间习俗舞蹈。

席草龙

席草龙,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明末清初年间。起初草龙全由稻草制作,称为金龙,因草为金色。传说是峨眉山上有一金龙寺(在白龙洞上面),从前常有金龙下山到径山寺外河里游玩,人们后来便以“金谷草龙”模样制作,逢年过节玩耍,象征吉祥。

高桩平台

高桩平台,起源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近300年历史。高桩造型的特点是:“险、奇、美、惑”。将人物高悬、腾空,或站在指尖上,或吊于刀尖上,以示其险;将人物立于转动轮上,或立于飞带之中,或扮演动物,绘声绘色,脚能动,以示其奇;将高桩上的人物、儿童扮演的“会娃”童颜稚气化装逼真,服装道具制作精良,加之整体造型大方、协调,以示其美;整台高桩造型藏其机关、隐其锐角,暗中上滑轮,录音、播放等道具,使观众惑为不解,惑人耳目,以示其惑。

高桥山歌

高桥镇因“茶马古道”上马帮来往吟唱山歌而闻名,以高桥镇寨子村村民刘长其、石玉华等为传承代表人物。近年来,高桥镇先后在各类喜庆重大节假日、重大活动及文艺汇演中参与表演,在寨子村、汪坎村、观音村、张沟村传唱,经久不衰。

普兴堂灯

堂灯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是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剧种。堂灯的特点为,演员随着锣鼓打击,民乐伴奏、边唱边舞,表演粗犷、泼辣、滑稽、诙谐、幽默,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喜闻乐见的古老剧种,唱腔优美,别有情趣,称之为“四川小辣椒,峨眉麻辣烫”。它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首页上一页123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