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精准绣花 彰显脱贫攻坚的乐山智慧

www.scol.com.cn  (2017-10-18 09:30:04)  来源:乐山日报  
编辑:刘若辰见习记者 兰蓝 记者 方方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阶段性目标。乐山要于2019年实现全面小康,最大的短板在彝区、山区,需要因地制宜开展脱贫攻坚,努力激活、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这一“底部基础”,才能最终实现全面小康。

近年来,乐山市紧盯“精准”目标,下足“绣花”功夫,在完成、做优脱贫攻坚“规定动作”基础上,在救助扶贫、精神扶贫、生态扶贫、社会扶贫上大胆尝试和创新,在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彰显乐山智慧,为各地更加有效开展脱贫攻坚提供可复制的乐山实践。

峨边彝族自治县哈曲乡解放村彝家新寨

马边彝族自治县彝家姑娘采茶忙

救助扶贫

为贫困家庭劳动力“松绑”

井研县大佛乡金紫村5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秀花,家庭经济困难。年老多病的她独自在家,让常年在外务工的儿子始终不能专心打工。今年,她有了一个新身份——井研县“脱贫幸福村”村民,成为该县76位享受集中供养的老人之一。

“在这住着,费用低不说,每日三餐还有人照料,生病随时有医生诊治,挺好的,我还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每月,这里还能看电影和文艺表演。自打来这儿住后,儿子放放心心在外挣钱,家里收入也多了。”李秀花非常满意自己现在的生活。

与李秀花有了“远亲”不同,家住井研县周坡镇周坡村1组的贫困户周瑞华则多了个贴心的“近邻”。

67岁的周瑞华长期瘫痪在家,养家糊口的重担全落到儿子熊斌身上。为了照顾母亲,熊斌只能在镇上打些零工,每月收入仅四五百元。今年1月,居家救助帮扶政策实施后,村里的党员任桂容与周瑞华家结成了帮扶对子。在任桂容的帮助下,熊斌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打工挣钱,每个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

说起家里的变化,周瑞华连连夸赞:“多亏了任桂容的帮助,她给我做饭,陪我聊天,还帮着收拾家里。”熊斌对居家帮扶政策也赞不绝口:“以前,要照顾母亲,稍微远点、时间长点的活就干不了,要不母亲就没人照顾,连饭都吃不上。现在,有了帮扶干部帮忙,我在外干活牵挂少了,收入看着涨。”

“一人失能,全家贫困。”因病因残致贫是脱贫攻坚中难啃的硬骨头。许多贫困家庭成员,有劳动力,有发展意愿,但因为要照顾家中失能、半失能的成员,而无法实现自己的脱贫抱负。一个失能、半失能人员甚至掏空一个贫困家庭的经济和精力。据统计,全市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此类人员共计4522人,占贫困人口的4.23%,束缚了5000余名劳动力。

针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这一“关键少数”,2016年9月,乐山市主动破题,探索启动了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特殊群体实施居家和集中救助帮扶工作,解放这部分特殊困难家庭被束缚的劳动力,促进贫困家庭脱贫。

居家救助帮扶主要采取投亲靠友、邻里互助、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实施对困难群众的照护,集中救助帮扶主要是利用社会福利机构和闲置资产收住和照护困难群众。截至目前,全市已投入生活和护理补助1400余万元、硬件设施建设经费1287万元,将符合条件的3256名特殊个体纳入了救助帮扶范围,其中,居家救助2892名、集中救助364名。

这一惠民政策使贫困家庭负担得到有效剥离,近2000名家庭成员劳动力得以解放,通过务工和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取得了“助力脱贫攻坚、提升幸福指数、弘扬文明新风”的良好成效。

精神扶贫

激活贫困群众主体动力

今年4月19日,峨边彝族自治县“感恩奋进·我的脱贫路”巡回宣讲会在该县新场乡羊子岩村、白杨乡瓦洛村拉开帷幕。

4位来自新场乡和白杨乡的村民向大家分享了各自的脱贫故事。“要不是政府帮助我贷款养猪,我们全家不可能有现在的生活条件。”“过去种苞谷,喂两头过年猪就是一家人全部的生活来源,现在种蔬菜、种水果,收入多了,生活也越来越好了。”……村民们用朴实的话语诉说着各自走过的脱贫路,也不忘给大家鼓劲加油,坚定脱贫信念。“‘等靠要’的思想要不得。”“脱贫要靠政府的好政策,更要靠咱自己的双手。”……艳阳下,一句句感恩奋进的真心话回荡在彝家山水间。

而在五通桥区,“劳动收入奖励计划”试点如火如荼。这一项计划,对低收入家庭的劳动所得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用“以奖代补”的扶助形式,鼓励其通过增加劳动供给来增加家庭收入。换句话说,干活儿越勤快赚的钱越多,发的奖励金也就越多。

从社区低保户到农村贫困户,大家的劳动积极性被激发、提升。2016年底,试点群众人均纯收入7172元。截至今年8月底,五通桥区落实试点对象1052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81户,发放奖励资金147.18万元,试点群众自力更生脱贫增收成效显著。

在马边彝族自治县试点“青少年教育促进计划”,先后选取32所小学、5900余名师生作为激励对象,截至今年8月底,已奖励学生1424名,获奖学生语文成绩上升7.5%,数学成绩上升19%。培育文明新风,推进彝区“亲情”融合、“德古”调解、“双高”治理;推进治理干部畏难情绪、群众懒惰思想、地方不良风气为主的“三治”和对群众评好、对单位和个人评优、对村“两委”评强的“三评”活动,以先进典型引领带动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励志奋进。“劳动收入奖励计划”在全市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中全面实施,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青少年教育促进计划”在金口河、沐川、峨边、马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贫困户学生中全面推行……一系列精神扶贫举措与物质扶贫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在破除物质之贫的同时,有效解除精神之困,帮助贫困群众走上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扶贫

绿水青山成就金山银山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森林覆盖率达77.34%、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6%的沐川,作为四川唯一的“中国天然氧吧”,如何在脱贫“摘帽”的冲刺中实现生态与经济发展双赢?绿色发展,生态脱贫成为共识。

高擎生态脱贫大旗,沐川大步走上现代林业、有机农业、生态水产、特色养殖、文旅创新并举之路,积极实现绿色资源向绿色资本、绿色效益的转变,有力带动贫困户实现增收。高笋乡安坪村,建和乡庙坪村,新凡乡太和村,杨村乡碑坪、两路、黄沙村等贫困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旅游产业扶贫项目建设,打造集休闲度假、观光娱乐、赏花摘果、乡村体验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区,预计可实现旅游扶贫综合收入1660万元,带动426户贫困户1411人吃上“旅游饭”,实现脱贫。

“三县一区”作为乐山深度贫困区域,生态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高达63.94%,是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的最适宜地区。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品牌带动能力不强,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复杂原因,良好的生态资源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与利用,生态优势、绿色优势未能充分转变成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和领先优势,生态增效与农民增收的矛盾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贫困地区群众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紧日子。

扶贫开发一定要以生态保护为约束,决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

乐山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始终坚持把生态建设扶贫与推进贫困地区发展升级结合起来,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探索实施以生态建设扶贫推动精准扶贫,合理布局产业和项目,强化生态保护,努力实现绿色发展、永续发展。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边大风顶、峨边黑竹沟,国家级森林公园沙湾美女峰、峨边黑竹沟、沐川竹海,国家级湿地公园犍为桫椤湖、金口河大瓦山、沙湾大渡河,国家级地质公园金口河大峡谷;森林覆盖率56.39%,森林面积1079.75万亩,森林蓄积达5748.5万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全省第一,林业总产值列全省第二、森林覆盖率居全省第三;有大熊猫、藏酉猴等珍稀野生动物210种,珙桐、桢楠、红豆杉等珍稀物种37种。

2016年,“三县一区”新(改)建茶园1.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3.3万亩,水果种植面积12.1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12.5万亩,出栏生猪60.25万头、牛2.97万头、羊13.97万只、禽176.79万只、兔114.19万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07个、家庭农场40个。沐川成功创建四川省乡村旅游强县,马边烟峰镇烟峰村、金口河永胜乡建设村、沐川新凡乡太和村、峨边黑竹沟镇底底古村和哈曲乡解放村成功创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2016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128.75万人次,综合收入19.91亿元,带动贫困地区群众人均增收750多元。

社会扶贫

凝聚力量携手脱贫奔康

10月12日,以“励志奋进·脱贫奔康”为主题的乐山市2017年扶贫日公益活动在乐山大佛剧院举行。活动盘点了一年来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绩,展望乐山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未来,并为我市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的创新代表、贡献代表、奉献代表、奋进代表及特别爱心企业代表等进行了现场颁奖。

在公益活动现场,18家企业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乐于奉献爱心,共计捐资(出资)1.25亿元,注入由四川省扶贫基金会乐山市分会牵头筹建的专项不动本公共基金——“乐山市社会扶贫爱心基金”,为我市社会扶贫注入了源头活水。

近年来,乐山市坚持“引援与自强”双轮并驱,全力做好社会扶贫。全市11个县(市、区)年内将全部建立县级扶贫开发协会和扶贫基金会,基层社会扶贫组织体系将全覆盖构建;实施“栋梁工程”“银会合作”等19项社会援助行动,年内已到位资金3223万元,多样化社会援助行动载体成功搭建;坚持帮扶力度、工作力量、帮扶资金“三个只增不减”和“快、实、准”的工作要求,截至9月底,分别到位帮扶美姑县和市内彝区资金8940万元、2998万元,全力帮助彝区县脱贫奔康;对接落实浙江省东西协作帮扶项目38个,涉及资金3900万元,区域合作定点帮扶倾情开展。一个个闪光数据的背后,折射的是乐山全市上下狠下“绣花功夫”,着力补齐脱贫攻坚这个最大短板,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务实做法;折射的是嘉州儿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工作取向和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本版图片由乐山市扶贫移民局提供)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