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嘉州古城印记》讲述城市的前世今生

http://www.scol.com.cn  (2017-05-21 16:12:04)  来源:乐山日报  
编辑:高懿曾文  

这是川西水陆交通的汇总,附近洲渚锦绣,桑麻遍野,举首可望对岸的山寺,低头可看城下的江月。这隽奇卓绝令人流连的古城,正是当年岑参驻守终老的地方。——夏炎德《嘉州风光》

近日,《嘉州古城印记》一书出版,全书通过讲述古城、古街、古地名、古风、古俗、古人物的前世今生,展示历史源远流长的嘉州古城,为传承古城记忆增添文化魅力。

近日,记者采访到该书作者唐长寿。作为乐山文史研究专家,他通过自己的回忆,以及大量的研究和考证,向记者描述嘉州这座古城的历史变迁。

自古三江绕嘉州

乐山的历史要追溯到2600年前的开明故治。春秋中期,荆人开明氏部落首领鳖灵率部众溯长江而上,再沿岷江西上,至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汇流三角洲处停下步伐,从此定居于此,生生不息。后鳖灵因率族人治水有功,取代杜宇成为蜀王,因而乐山成为开明故治。汉、隋、唐、宋、元、明、清均为川西南重镇。

现保留下来的乐山古城始建于北周时期,因城墙多用红砂岩筑城,兼具防洪作用,体现了“城堤合一”的特色,且古城墙从城市最高处高标山上蜿蜒而下,“刊山为城”,形如凤展两翼直至江岸,因而古乐山城又别称“红石城”、“江城”和“凤城”。

在唐长寿的记忆中,登老霄顶,俯视古城,眺望凌云、乌尤、马鞍“青衣三岛”是一大乐事。1971年冬天,一夜大雪,第二天他一早登上老霄顶,只见古城散落在一片白茫茫之中,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闪着白色的冷光。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环绕,凌云、乌尤、马鞍三山横黛,古城全然笼罩在一片清冷空旷之中。

1992年夏,乐山发大水,唐长寿登上了古城对岸的东岩。从山顶远望洪水中的古城,如同漂浮在大江中的一叶孤舟,峨眉三峰横黛天际,更烘托出古城飘渺的身影。那时,他才真正体会到古人为什么把乐山城称为“江城”和“水城”。

古城墙

古城记忆今犹在

“从徐家扁到铁牛门,从府河扁到西湖塘,留下了我从童年到青年的脚印。”唐长寿说,他的童年、少年、青年都是在张公桥桥头的老家度过,住在一条名为圣水街的古街上,这里拉近了他和古城的关系。

在唐长寿的记忆中,高北门那高高的城墙界定了城内城外。红色的城墙从明代就有了,那时有10座城门,而他只见过4座。其中的铁牛门印象深刻,因为这里是通往凤洲、车子的必经之渡。

如今,铁牛门依然矗立在河岸,与乐山大佛隔江相望。渡船每天依旧在渡口与凤洲岛间穿梭,载着岛上的居民进城、回家,也载着成群的市民、游客去岛上野餐、烧烤、观景、戏水。恍惚间,古城记忆今犹在。

“初中考上了当时位于徐家扁的乐山一中,学校外是清澈的府河。天热了,我就从张公桥下跳进竹公溪,漂浮在凉悠悠的河水上。远处是凌云、乌尤寺,近处是古城墙下的青瓦房、吊脚楼。”唐长寿说,那时的营门口、演武街、徐家扁成了他走得最多的古街。随着城市的变迁,记忆中的人和物逐渐消散,2角钱一碗的大排排骨面、1角钱一碗的牛杂汤让他记忆犹新。

古城门

历代建筑抒情怀

古代嘉州,常年遭遇水灾。正德六年(1511年),知州胡准主持修建了一次城墙,但“雨水环城十六七”。正德八年(1513年)再次大规模修建。历时10月,建成东、南城墙,长六千余尺,且直接起到了河堤的防洪作用。

如今,行走在皇华台、兴发街一带,依然能看见嘉州古城的轮廓。一到夏天,城墙下的树荫就成了老年人乘凉之地,或三五闲聊,或围坐打牌,但嘉州古城墙的繁华已今非昔比。

始建于唐武德年间(618——626年)的嘉定府文庙最初在嘉州城南与乐山大佛相对的育贤坝上,后来搬迁到城北关帝庙岷江边上。文庙依山而建,形成殿阁重重、逐级升高、气势宏伟的壮观景象。

现在,文庙保留泮池、圣域、棂星门等11座建筑。武汉大学内迁乐山,文庙作为武大校本部,1938年至1946年间一直使用,朱光潜、叶圣陶、高亨等许多著名学者前来执教。

市文广新局局长先斌为《嘉州古城印记》作序时提到:“在他娓娓道来中,一些地名让人恍然大悟,比如洙泗塘原来确实有水塘、学道街得名源于学政试院、叮咚街因叮咚井而得名、御史巷中出过著名御史等等;而关帝庙、炎帝庙、龙神祠、川主寺、护国寺等地名皆有来历,体现了乐山古代人民对传统文化的景仰和对英雄人物的崇拜。”

叮咚井

往昔繁荣再回首

细细品读此书,不禁让人对乐山古代风物、人物感到自豪。名绸嘉定大绸、名产嘉定白蜡、名茶凌云茶、名酒东岩酒、名食临江鱼和白宰鸡……更有李白、岑参、苏东坡、陆游等在此游历,海通和尚在此建造世界第一大佛,赵昱、张能鳞等人在此建功立业,“嘉定四谏”在此学习成长。

10多年前,作家张在军初到乐山,凭着唐长寿的《嘉州山水》开始了解、爱上乐山的历史文化,继而进行深入研究。回到广州后,他依然时时关注乐山的文化动态、城市变化。

张在军收到唐长寿的《嘉州古城印记》后喜不自胜:“唐老师一如既往的写作风格,将大量史料消化后再‘吐’出来,甚至用乐山地方语言陈述、平白如话、幽默风趣。”他认为,该书包罗万象,举凡城门、街道、地名、民风、民俗、物产及人物,无不涉猎,是乐山历史文化的“小百科”,也是乐山人了解自己家乡的普及读物,更是外地人了解乐山的“窗口”。

随着时代变迁,许多古街、古建筑已不复存在,唐长寿深感惋惜,他希望通过笔下的文字,记录古城历史,为后人留下这份珍贵记忆。如今,乐山围绕建成四川旅游首选地这一定位,努力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四川旅游商品集散地。唐长寿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应该追溯古城的历史文化脉络,把现有资源利用起来,让外来游客通过历史产物,感受嘉州古城的往昔繁荣。(曾文)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