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全面推行环评“预审制”助力复工复产

2020-03-10 11:52:1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刘若辰记者 余建军

四川在线乐山讯(记者 余建军)  “不能等服务跟上项目,要让项目跟上服务。”日前,记者从乐山市生态环境局获悉,重点项目环评“预审制”在乐山市全面铺开。在坚守底线、质量第一的基础上,乐山市坚持环评审批服务质量和效率“双提升”,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快马加鞭”。

据悉,2月21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环评审批进度促进复工复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为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行动指南。

便民惠企“十五条措施” 助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为了用好用活系列政策措施,乐山市生态环境局因地制宜,本着坚持环境安全底线、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原则,全面出台“一揽子”企业帮扶措施,助力复工复产。

岷江高等级航道是长江经济带规划的重要干支流航道,是成渝经济区协同发展的重要黄金水道,是成都平原经济区通江达海的唯一出海口。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项目,对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提升成渝经济区区位优势、确保重装大件进出川有着重要意义。但受疫情影响,相关的规划环评、项目环评进展受阻。

为了助力省级重点项目、全市“挂图作战”项目、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重点项目尽快恢复建设,乐山市生态环境局迅速制定便民惠企“环保十五条”措施,开辟医疗机构帮扶“专用通道”、环境行政审批“绿色通道”、环境技术支撑“快速通道”、环境政策支持“特别通道”、生态环境服务“保障通道”五个通道,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通过落实“一揽子”帮扶政策,目前,乐山市岷江流域综合开发规划环评、老木孔枢纽项目环评正在加快推进,办理疫情防控有关项目环保手续8个,推动解决了五通桥新基地、犍为新基地、马边民主园区、沐川工业集中区等一批规划环评问题,为乐山“一总部三基地”战略落地、产业布局优化调整、加快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全面试行环评“预审制” 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从2月13日提交环评报告,只用了7个工作日,就通过了专家评审,2月24日已经拿到了预审意见,非常快。”马边福马磷化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自环评预审制度实施以来,乐山市采取电话、网络、视频、微信等形式,最大限度做到“网上办”和“不见面”审批,采取加急审批、减少环节等方式,在环评备案、现场勘查、技术审核、报告审查等全过程加力提速,把困难和问题化解在前端,高效完成相关审批事项。总体上看,项目审批时间比法定60个工作日的审批时限大大提前,缩短了50%。目前已预审项目1个、批复项目1个,物资生产、医院扩建等7个疫情防控急需项目免于办理环评手续,且均在当日办结。

“环评预审是对我们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一大考验,预审不是不审,而是在坚守环境底线的同时,全力以赴抢抓时间。今年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我们的项目环评都在和时间赛跑。”乐山市生态环境局行政审批科负责人介绍。

乐山市沐川县是乌蒙山连片扶贫的重点区域,已“摘帽”退出贫困县。为了打赢“脱贫不返贫”这场硬仗,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大做强四川竹产业的指示精神,沐川县着力在境内林竹资源上“做文章”,林竹产业项目急需开工。

为了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乐山市生态环境局结合沐川县林竹产业发展产能指标实际,将环评预审服务“触角”延伸至脱贫攻坚主战场,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本色竹浆、生活用纸、文化纸等林竹产业发展项目预审工作。

该项目的落地将直接拉动投资近百亿元,新增林竹需求约160万吨,解决直接就业人口约2000人,间接带动竹农增收近10亿元。

专家团队“送服务上门” 助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要贴近中心工作、贴近企业需求、贴近百姓需求,做到送服务上门,而不是等‘客’上门,要让地方、企业‘自助点菜’。”这是乐山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齐向东在乐山市福华通达集团指导复工复产时,对行政审批科提出的要求。

2月下旬,乐山市生态环境局组建4个“送服务上门”小组,由局领导班子成员率队,联合专家技术服务团队,采取专家指导服务、专人联络服务的方式,分片包干深入到11个县(市、区)重点企业和项目现场,提供“一对一”全过程咨询服务,现场协调解决规划环评或项目环评进度滞后等难题,帮助地方、企业少走弯路。

“要靠前服务、全程指导,全力避免出现重大方向性错误。”乐山市生态环境局分管副局长赵岭在指导项目环评预审时提出。

德胜钢铁高炉产能置换项目是响应国家产业政策,全面推动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的重点项目。在推进中,面临着历史遗留的老轧钢车间卫生防护搬迁问题。

在生态环境厅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乐山市生态环境局专家团队多次深入该企业,实事求是开展科学论证,协助该项目做好噪声污染控制。顺利推动项目落地的同时,预计能减少搬迁约270余户,节约搬迁费用1亿多元,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3700余吨。

在监管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管。乐山市采取“送服务上门”方式,已推动解决重大项目落地开工、重点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类生态环境保护问题30个,指导21家企业和相关项目解决环保问题、制定整改方案,通过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协调统一,促成了“双赢”。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