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后的重逢共忆:峨眉山下开来了列车电站

2021-06-25 10:30:5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曾小清

 

 

近日,一段短视频《峨眉山下开来了列车电站》在网上走火了。

“列车电站,船舶电站,我们也去工作过,当时可能不认识你。你在42号列车电站,投运的时候我们来搭头,搭上头了,电就通了。当时还去船舶电站抢过险呢……”

“你当时是在岷江电厂吗……就是应急的,应该的,我们的任务就是哪里需要到哪里去。我们来来四川,从生活上来讲,那是享福的了。知道肩上的担子比较重,也谈不上有多神圣……”

建党100周年前夕,一位在乐山,一位在苏州,两位耄耋之年的老战友通过互联网在线视频,立即沉浸到那火热岁月的往事中。当年他们在一起为三线建设拼搏,擦肩而过并不认识,半个多世纪后却是满满的重逢惊喜和振奋。

2号船舶电站

国网乐山供电公司退休员工黄绍培还记得1966年8月的那一天。夕阳照耀下的岷江波光涟漪,一艘奇特的船舶,趁着夏季丰水期,从下游前来,停泊在五通桥磨子坝的一个深水区。原来,这是水电部2号船舶电站,装机容量4000千瓦,从长江下游溯江而上几千里,在五通桥这一停就是4年。岸上不远处的山崖,施工人员正在开凿山洞修建五通桥发电厂。

两年前,三线建设启动,乐山成为重点地区,一批重点工程先后落子。这些国家重点工厂、矿山、科研基地的建设,急需高等级的电网保障。而当时的乐山地区电网却十分薄弱,跟不上建设步伐。

列车电站

时不我待,船舶电站来了,列车电站也来了。水电部调派装机容量为6000千瓦的42号列车电站,沿着还未竣工通车的成昆铁路来到乐山,发电后并入岷江电厂,一直持续到1969年。

陈光荣

陈光荣,1938年生,陕西人,1957年毕业于西安电力学校,曾任水电部列车电业局第7、13、29、44、42列车电站的技术人员,苏州热电厂车间主任,高级工程师。他曾在《列电岁月专刊:那些年那些事》中回忆道:

我们在峨眉九里发电时,办公室、食堂和宿舍都是简易建筑。柱子、屋架都是竹竿做的,墙壁是竹片编的糊一层泥巴,稻草屋面。有一天,电站的小孩子玩火,把火种摔到稻草屋顶上去了,顿时引发大火。可惜电站很多宝贵的技术资料、图纸,还有一些精密仪器仪表,都化为了灰烬。我个人放在里面的技术书籍也付之一炬,特别是那本《继电保护习题集》刚买不久。呆呆地看着废墟,心里一阵阵刺痛。

办公室,宿舍,食堂,都是在一起的,大火过后,整个生活区没法使用了。几经周折,我们搬到了九里火车站,借用车站的房屋临时居住,在一个地质队的食堂里面跟人家搭伙吃饭。

……

黄绍培

三线建设启动时,19岁的黄绍培1964年10月进入岷江电厂当学徒工。他向国网乐山供电公司青年员工们讲述了当年的故事:

热炒热卖!1965年春,我们被派往当时的峨眉县燕岗,去架设35千伏九里变电站至三线建设重点单位“739”(峨嵋半导体材料研究所)的水泥杆线路。

架线任务压得紧,当时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凡导线架空线不收好挂稳,所有人不许下山。午饭必须送到工地上吃,电杆上的人员不能下杆。送饭人员依次送到每基杆脚,用绳子把饭盒吊给杆上人员,说实话就连电杆上解小便也只好随意了。

成昆铁路的施工沿着大渡河往上游延伸展开。解决沿线隧道施工用电,我们与铁道兵战士朝夕相伴,同吃一锅饭。安装地点一般要步行10里山路以上,个人需要携带百十来斤的工具、器材,挑着爬几个山坡才能到达。我经受了进岷江电厂以来最累的一段日子后体会到,原来电厂的工人也不是想象的那么轻松。

……

紧张施工中的红云输变电工程将为中国绿色硅谷提供强大动力

两位老人沉浸在回忆中,新一代电力工匠们无不动容。如今,当年42号列车电站驻扎的地方,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呼之欲出;而2号船舶电站停泊的岷江左岸,光伏新能源基地——中国绿色硅谷正在引领未来。 (视频、图片由国网乐山供电公司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