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5 月,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其国际社交平台转发了一则题为《武韵峨眉》的视频,并配文称赞道:“ 她们是中国武侠小说里的女英雄! 看峨眉派女子功夫团如何大展拳脚”。视频发布后,受到国内外网友广泛关注,一时间火遍全网,掀起了一股网络武术追捧热潮。不言而喻,峨眉派女子功夫团的迅速出圈无疑是对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一次成功传播,也是对当代文化传承方式的一次深刻启示,值得深入探析。
一、基本概况
峨眉武术发祥于四川乐山峨眉山地区,是以四川为中心、涵盖整个大西南的民间武学流派,流传数千年来沉淀着中华民族的血脉豪情,寄托着中华民族的不朽智慧,更承载着中华儿女生生不息的民族气节,像一颗璀璨明珠闪耀在巴蜀大地。
峨眉武术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峨眉武术起源于先秦、成型于南宋、鼎盛于明清,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与少林、武当并列中华武术三大流派,并于2008 年入选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流传区域,峨眉武术主要分为“ 五花”和“ 八叶”,“ 五花”即指流传在都江堰青城山地区的“青城派”、金堂云顶山铁佛寺地区的“铁佛派”、荣昌及隆昌两地的“黄林派”、丰都青牛山地区的“ 青牛派”和涪陵点易洞地区的“ 点易派”五大流派,八叶”即指赵门、僧门、岳门、杜门“ 四大家”和洪、化、字、会“ 四小家”。在数千年的发展演绎中,峨眉武术集儒、释、道等中华传统文化为一脉,纳巴蜀古老、精深、丰厚的地域文化于一体,形成了“ 神秘虚幻、刚柔相济、迅猛快捷、动静相兼、攻守兼顾”的独特风格,和集竞技、养身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完整体系,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道德价值与社会价值,深受世人的喜爱。
为梦相约组队成团。峨眉派女子功夫团作为峨眉武术非遗传承团队,由一群热爱中华传统武术、勇于挑战自我、怀揣武侠梦想的“女少侠”组成,在2024年4 月29 日举行的第四届峨眉武术传承大会上正式揭牌成立,旨在通过全媒体渠道向世界传播峨眉武术。功夫团中,峨眉武术非遗传承人马赵凌云是唯一一位“95 后”大师姐,她4 岁开始习武,8 岁时获评国家二级运动员,10 岁时开始系统学习峨眉武术,22 岁时就成为了峨眉武术非遗传承人。功夫团中其余几位小师妹均是中华传统武术爱好者,她们身着“峨眉青”功夫服,将传统峨眉武术与现代舞蹈、音乐完美融合,呈现出又美又飒、刚柔相济的风姿,完美演绎了现实版的金庸武侠小说里的女侠传奇,生动诠释了中华传统武术的博大精深,传递弘扬了中华文化的千年底蕴,成为了大众认识中华传统武术的具象窗口。
武术文化漂洋过海。峨眉派女子功夫团自成立以来,通过与主流媒体的合作,陆续策划开展了系列线上线下演出活动,不仅在国内受到网友一致好评,而且还走出国门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中华武术的独特风采,实现了中华武术文化的成功“ 出海”。功夫团先后受邀参与央视AI 盛典晚会及《诗画中国》、广东卫视《国乐大典》以及湖南卫视京东618 晚会等节目录制,并在巴黎奥运前夕首次踏出国门,亮相巴黎开展奥运相关主题快闪,为中国奥运健儿加油助威。先后推出《武韵峨眉》《峨眉武术传承大会正片》《绽放巴黎》等一批爆款作品,受到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及驻外大使谢锋等推荐,并迅速登上抖音、快手、微博、B 站等多个平台热榜热搜,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网、央视新闻、光明网、环球时报等300 多家官媒转发报道,全网浏览量超过10亿次,以武术为窗口向全世界推出了一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觉盛宴。
二、出圈秘笈
“功夫能打、颜值能打、舞美能打”……是什么让峨眉派女子功夫团这么“能打”,吸引无数海内外网友关注点赞? 一个武术非遗传承团队何以成为顶流网红?不得不说,峨眉派女子功夫团的成功出圈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自有其独到的成功秘笈。
秘笈之一: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完美结合。“ 传统文化要用最具时代感的眼光去看待。”峨眉派女子功夫团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们将传统武术与现代舞台艺术、时尚元素巧妙结合。她们在传承峨眉武术精髓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和尝试,将传统武术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使其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比如,她们身着古风服饰,搭配武侠头饰,通过舞蹈、音乐和武术的融合,将峨眉武术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峨眉枪功架优美、劲力饱满,峨眉刺技法奇特、身法精妙,峨眉剑活步接敌、分花拂柳,一招一式干净利落、英姿飒爽,尽显武林高手之风。这种古今融合的方式,使得传统武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表现形式,而是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从而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
秘笈之二:跨界合作与国际传播的有机契合。“ 传统文化走出去,先要潮起来。”峨眉派女子功夫团的兴起,离不开跨界合作的力量和国际化的传播。她们与广东卫视、三人行影业等多家机构合作,共同打造了一系列很潮、很酷、很时尚的高质量宣传片和综艺节目,进一步扩大了峨眉武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此同时,她们通过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将峨眉武术带到了全球观众的面前,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这种跨界合作和国际化的传播方式,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知名度,也促进了不同领域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积极力量。
秘笈之三:青年一代与时代潮流的深度融合。“ 传承弘扬传统文化,需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从年龄结构上看,峨眉派女子功夫团的成员均为“95 后”和“00 后”,她们充满活力与激情,敢于挑战自我并勇于创新,积极与时代潮流接轨,通过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将传统武术文化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公众,将中华武术精神内涵融入现代艺术,用传统武术技艺绽放出青春“ 她力量”。这种由青年一代主导的文化传承方式,不仅展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执着,也体现了中国青年一代的担当和创新精神,同时也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实现了青年一代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
三、启示思考
作为技术流和形象流的有机结合体,峨眉派女子功夫团从本土组团,把峨眉武术“打”向世界,让越来越多的全球观众对峨眉武术有了新的认知,为传承包括峨眉武术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开了新的思路,也为推进文体旅商产业的融合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要充分利用好丰富文化资源,在传承和创新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破圈传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坚守文化初心使命,在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厚植精髓内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浩若烟海、博大精深,既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需要不断创新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让大家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感知文化背后的内涵和力量。然而,创新的表达和传播方式不能止步于博眼球或谋取商业价值,还需要在文化内核的支撑与彰显上深耕细作。在扑面而来的人气和流量刺激下,传统文化的传承更需要坚守初心使命,尤其不能被资本裹挟沦为其逐利的工具。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深入挖掘和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在时代潮流中不断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理念。
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在实现好传承与创新平衡中焕发绚丽光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要与时俱进、革故鼎新。这就需要我们在尊重传统、保留精髓的基础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顺应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找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平衡点,充分运用好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手段,不断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呈现、留存方式和传播手段,培育更多像峨眉派女子功夫团一样的文化IP, 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同现实文化相融通,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尤其是要唤起更多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让他们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去和这个世界沟通,当好文化传承的主力军。
加强文化对外输出,在跨界合作和国际化传播中走向世界舞台。在全球化加速演进的当下,积淀数千年的中华文化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纳,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仅要推动传统文化“出新”“出圈”,更要推动传统文化“出国”“出海”,构建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化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要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积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推动文化产业跨界融合,打造更多诸如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和动画电影《哪吒》等现象级文化产品。在此基础上,持续创新形式加大文化对外输出,推动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产品走出去,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为建设更和谐的人类新文明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唐润 作者单位系中共乐山市委政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