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年坚守一只鸭“孵”出近亿元产业链

2025-02-27 10:36:4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曾小清

一只鸭子能创造怎样的价值?四川洪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童小洪,用29 年的坚守给出了答案——从育种保种到鸭苗孵化,从规模化养殖到鸭产品粗加工,他带领团队正用“一根羽毛也不能浪费”的全链思维,书写着年产值近亿元的乡村振兴答卷。

从“鸭倌”到产业领军人

春寒料峭,市中区茅桥镇李家村洪品农业养殖基地却一派生机。2 月25 日,记者走进标准化鸭棚,只见万余只毛色油亮的麻鸭或在垫料床上悠闲踱步,或扎堆啄食智能化投喂的饲料。公司负责人童小洪刚将5000只鸭子送到屠宰场屠宰,准备发往成都市场,又忙着来到育苗区查看幼鸭生长情况。

童小洪今年45 岁,出生在市中区大佛街道,1996 年,童小洪到茅桥“赶场”,被市场上售卖的小黄鸭所吸引,由此开启养鸭人生。

2010 年,童小洪前往雅安,主攻麻鸭饲养培育。从养殖到屠宰再到市场上售卖,童小洪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每天天色尚未破晓,他都会准时出现在养殖场里,给鸭子喂食,打扫卫生,屠宰后拿到市场上销售,诚信经营,耐心了解客户需求……

干一行爱一行,童小洪虚心向四川农业大学养殖专家请教,钻研养鸭的技巧和门道,参观大型养殖场苦学养殖经验。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反复磨砺中,童小洪逐渐成为小有名气的养鸭能手。

返乡创业掘出闭环效益

“我一直有家乡情结,外面再好不如家乡好。”2018 年,童小洪毅然踏上了回乡创业之路,成立四川洪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在茅桥镇李家村和大佛街道棕桥村流转土地100 余亩,修建了3 万平方米的养殖基地,开拓种植园,形成“种养给合、以养促种”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

他还不断改进技术,引进设备,进行标准化养殖。采访当天,记者在整个养殖区域并没有闻到刺鼻的气味,周围的环境也没被鸭粪所污染。

童小洪说,鸭子脚下踩的不是泥土,而是由木屑铺成,再混入发酵菌和鸭粪的垫料床,鸭子吃、喝、拉、撒、睡全都在垫料床上一次性解决。而鸭粪就在旋耕机每日的搅拌中,反复与木屑、菌种混合,然后发酵、分解,既可实现零排放,每年还可产出3000吨的生物肥,不仅能带来三四十万元额外收益,更让基地化身"观光课堂",每年都有来自省内外的养殖企业前来取经。配套建设的种植园,更是用生物肥培育生态果蔬,形成"鸭肥田—田养鸭"的闭环。

味觉突围撬动高端市场

近年来,普通的商品肉鸭受到严重冲击,市场竞争力大不如前。2020年起,童小洪向高端市场进军,逐步淘汰普通商品肉鸭,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联合培育了农华优质麻鸭和农华白鸭(墨玉鸭),农华优质麻鸭肉紧实,肥瘦适中,墨玉鸭肉质细腻没有腥味,受到消费者青睐,公司迅速成为紫燕食品、绵阳“鸭天下”、乐山“吴陆吴鸭子”的合作供应商,还销往成都、重庆、都江堰等地。

在不断发展壮大自身产业的同时,童小洪没有忘记带领周边村民共同致富。他利用自身技术、资源、产销优势,成立熙洪养殖专业合作社,并为会员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以市中区茅桥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夹江县、犍为县、五通桥区等地的农户发展家禽养殖,如今有近百名养殖户加入合作社。

最近,童小洪又与乐山“吴陆吴鸭子”合作,在市农业农村局的牵线下,计划着手在马边彝族自治县梅林镇成立农华优质麻鸭示范养殖基地,前期免费提供鸭苗及技术,扶持农民在家就近创业,推动乡村振兴。

“2024 年,我们公司以及合作社出栏鸭子200 余万只,年产值超过9000 万元。”鸭子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更成为了童小洪和合作社养殖户们共同致富的“金钥匙”。童小洪说,下一步,他将通过补链、延链、强链,在做强种鸭养殖、鸭苗孵化、屠宰分割的同时,开发甜皮鸭、卤味鸭、咸鸭蛋等产品,完善饲料生产、冷链仓储、电商营销环节,加快鸭子全产业链发展,打开全国消费市场,让乐山鸭“游”向全国餐桌。

记者手记

执着于养鸭业,一干便是29个春秋,盈亏交错,起起落落,从肩挑鸭苗走街串巷到在菜市场售卖鸭肉,再到撑起亿元级产业链,童小洪坚定梦想,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生态与效益的双赢。童小洪的创业史恰是乐山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缩影。在“生态变现”与“技术破壁”的双轮驱动下,传统养殖业正裂变出“接二连三”的澎湃动能。当更多“童小洪”在田野间深耕,乡村振兴的前景必将更加动人。

    编辑推荐